巫新潔
【摘要】《城市總體規劃》設計課程是云南大學滇池學院城鄉規劃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本文從授課群體本身出發,著重探討了該課程在兩屆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教學改進建議,以期在后續教學中能夠進行有針對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城市總體規劃》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以期更好更快的適應社會適應工作。
【關鍵詞】《城市總體規劃》;學情分析;教學建議
1、前言
云南大學滇池學院城鄉規劃專業自2012年首屆招生以來,人才培養方案幾經改進,在16級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確立了由必修課、選修課及實踐教學環節構成的教學體系。本文所述《小城鎮總體規劃》課程設計,在教學體系當中舉足輕重,既包含了理論課程又有大量的實踐作業。然而,當前教學思路遵循從小至大的教學理念,使得學生在初學總規時嚴重缺乏宏觀把控城市發展的能力,該門課程教學效果欠佳。
2、學情分析
筆者針對云南大學滇池學院城鄉規劃專業《城市總體規劃》設計課程的教學,通過對已參與該課程學習的包括12級城市規劃1班和13級城鄉規劃1班共計122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最終成果進行分析總結后,發現《城市總體規劃》課程設計在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2.1課程體系龐雜,授課群體學習意愿極端化
《城市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涉及內容諸多,涵蓋了學生自大一入學以來所有課程的內容,且需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進行綜合運用。而在此之前,學生的課程設計僅針對城市局部或某個片區,乍然接觸整個城市往往會無從下手。就兩次教學的情況來看,全面分析城市各子系統及相關要素能力的缺乏導致以下兩種現象普遍存在:一部分基礎本來就較薄弱的同學因間隔時間太久,大三以前的理論課程均已忘記,且在未認清現狀和未來的情況下抱著混日子的心態,學習效率低、成果表現差,甚至直接照搬別人的方案;而另一部分成績較好的,則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或理論知識無法轉化為實踐技能。
2.2調研能力薄弱,分析總結的能力不足
基礎資料的完整程度和對現狀分析是否詳盡,對總體規劃的編制影響重大。而在該門課程的教學中,調研能力的薄弱之處盡顯:一是由于課程時間緊、任務重,很難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踏堪,基礎資料的收集往往由任課教師完成,導致學生無法切實感受規劃項目范圍內的真實情況;另一方面則表現在多數學生滿足于對現狀資料的堆砌,缺少總結性的話語,也未能從中提煉自己的思想,為后續方案提供依據。
2.3方案構思天馬行空,忽略方案的可實施性
在兩次的課程設計教學中,課程任務的選取均考慮適宜的規模,并結合當前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中重點關注小城鎮建設的趨勢。然而在方案中不難發現理想主義建設的通病大量存在于在各小組的設計中。例如,在道路系統的規劃中根本不考慮道路坡度、周邊現狀建筑以及工程造價等因素,想當的“能直就不彎”。又如,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的配套一味求大求全,完全忽略地方財政能否支撐。再如,在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的預測上,甚少考慮設計基年的規模,一味用機械人口的增長滿足建設需要,更遑論是否占用大量的基本農田。
2.4表達能力欠佳
本文所述的表達能力,包括文字表達能力、圖紙表達能力和方案匯報過程中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一,文本和說明書的撰寫在規劃專業中至關重要,且文本的法力效力決定了文字表達的準確性、嚴肅性,簡而言之“多一字則滿 ,少一字即虧”。然而,筆者發現文字表達能力在所授群體中尤為匱乏且十分不被重視。具體表現在規劃依據不準、所依案例不清、語言表達不夠精煉、文字描述與圖紙不符等。
第二,針對圖紙表達而言,則存在兩方面的缺陷:一是由于制圖標準在各地市或各層次規劃的不一致,使得圖紙表達不盡規范;另一方面,軟件的多樣性使學生使得分析圖流于形式,與方案結合不緊密,最后走入只注重圖面美觀而忽略表達信息準確、清晰的誤區。
第三,匯報能力貫穿于總體規劃的各個階段,包括但不限于現狀調研、方案設計和成果匯報等階段。在溝通協調的過程中,設計者能否言簡意賅又使人意猶未盡的表達設計意圖,甚至根據匯報對象的不同而有重點有選擇的進行講解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學生在這方面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同學一味用文字堆砌,而匯報時只照PPT念,且在表達方式和語言措辭上急需提升;僅少數同學在不同階段匯報時能進行取舍,但匯報技巧也有待加強。
3、教學建議
通過兩年的教學實踐,針對以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不斷的反思和總結,提出以下建議:
3.1豐富教學體系,強化研究能力
第一,筆者建議在實際教學中將《城市總體規劃》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分開設置:在在第7學期開設理論課程,加強知識體系的系統性重塑,并增加行業當前的熱點問題研討;在實踐課程中,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接受初步的城市研究能力訓練,引導學生認識和研究城市問題,重點關注方案構思,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在專業內部利用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教學,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根據城鎮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分析手段和方法;學生亦可參與授課,培養學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第三,適時開設2-3節公開討論課,鼓勵不同年級和不同專業共同加入討論,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模擬規劃中公共參與的環節。
3.2爭取多方協作,強化實踐環節
筆者認為,在當前改革的大背景下,應用型技術大學應當始終貫徹“產-學-研”結合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反哺教學。
筆者建議在第7學期期末針對課程任務開展城鄉規劃認知實習,將城市認知和項目調研結合,鍛煉學生的調研能力,為課程實踐做好準備。此外,應當繼續探討多樣化的課程考核方式,如允許學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用設計院的實際項目替代課程設計作業,達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的目的。
結語:
滇池學院目前在《城市總體規劃》設計課程的教學方面,還處于積極探索以尋求改革的初期。在規劃行業快速發展、城市問題日趨嚴重的情勢下,應當多加研究分析,既要關注授課群體對象的特點,還要直面行業動態和就業形勢,以便能及時轉變教學思路和引進更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編制《城市總體規劃》的方法,達到幫助學生更好就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顧鳳霞.城市總體規劃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0年,04期:59-62
[2]榮麗華,郭麗霞.銜接與拓展——城市總體規劃教學方法初探[J].大學教育,2013年,06期:38-40
[3]何邕健.城市總體規劃本科教學改革探討[J].規劃師,2010年,06期: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