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軍
【摘要】住宅和景觀設計中綠色建筑節能技術具有較高的技術性、政策性和經濟性,綠色建筑設計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較多的問題。為了促進住宅和景觀設計中綠色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首先應該做好平面設計,住宅和景觀設計涉及的領域廣,平面類型也多種多樣,應該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平面設計方案。隨著建筑工程業的發展,建筑節能技術必將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住宅;景觀設計;綠色建筑;節能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TU201
文獻標識碼:A
1、住宅及景觀設計
住宅景觀植物選擇基本理念為: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使用功能達到居民生活需要。②全面分析植物的生物學特點做到適地適樹。依附于住宅的各種環境如陰面、陽面、山墻、屋頂、陽臺等。擇取植物的過程中要注意下述幾方面:①選擇無污染、無傷害性。住宅區所選植物本身不能存在污染,同時要無毒、無刺、無異味的植物。②選擇抗污染的植物。住宅的污染大多源于鍋爐煤煙、污水與附近街道的揚塵。所擇取的植物要具備一定的抗污染特點如;女貞、廣玉蘭、欒樹以及蘇鐵等。③選擇少常綠,多落葉植物。住宅區因為樓房的相互遮擋,采光會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冬季光強減弱,光照時間縮減,所以要擇取落葉樹,少選常綠樹。④以闊葉樹木為主,住宅區是民眾生活的主要場所,要給人一種寧靜、愉悅的環境氛圍。不過在國內常規美學里,針葉樹的松柏給人的是莊嚴肅穆的感覺。因此住宅區景觀設計要以闊葉樹為主,在道路與宅旁更為重要。住宅區的綠地結構相對繁瑣,在植物配置上要靈活搭配,不可單調、呆板。
2、墻體保溫技術及其應用
根據調查,我國以前的建筑工程大多是使用實心黏土磚作為墻體材料,“秦磚漢瓦”的傳統概念給我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實心黏土磚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和土地資源,近幾年我國有關部門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并且采取了措施限制實心黏土磚的使用,從而有效更新了工程墻體施工材料。一般來說,在黏土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進行建筑施工的時候,多孔磚應用的頻率比較高。要想建筑節能,我們應該不斷改進和優化磚的尺寸和形狀。在進行建筑工程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建筑施工地的具體地理環境和地質特點,利用易得的資源來生產一些混凝土的空心切塊。混凝土磚在加氣后具有很好的保溫性能,因此,在建筑施工中應用的范圍比較廣,是我國的建筑工程中的外保溫、中間保溫和內保溫 3 種應用中比較廣泛的墻體,具有很好的絕熱性能,且應用的時間已經比較長。我國在不同的時期使用的門窗保溫材料也有著一定的區別。在 20 世紀 70 年代以前,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木材,在 20世紀 70 年代主要使用的是鋼材。在 20 世紀 80 年代后鋁合金材質門窗則應用得比較廣泛。而 20 世紀末至今,塑料門窗憑借其獨特的優勢深受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在東部沿海城市和一些大中城市。隨著我國節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厚混凝土屋面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在建筑工程設計過程中,通過設計一些尖頂的屋面,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建筑利用效率,保證建筑結構的實用性,實現節能的目標。
3、新能源、新技術的應用
目前,在我國的住宅建筑中使用較為廣泛的新能源就是太陽能資源、風能、海洋能,但是垃圾、廢品的回收再利用形成的能源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經過調查,我國最早是在 20 世紀 70 年代末進行了太陽能建筑的應用研究,在研究工作的初期就同時研究了被動式和主動式太陽房兩種太陽能用房。太陽能制冷空調系統的研發工作已經開展起來,許多單位都進行了嘗試實驗。就我國國情來說,被動式的太陽房更加適合,所以在 20 世紀 80 年代的時候被動式太陽能的應用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經過近 20 年的研究發展,被動式太陽房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有很多被動式太陽房已經在建筑工程當中得到了應用,并且取得了理想的社會、經濟效益。我國的很多建筑外窗以中空玻璃為材料,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節能效果。為了提高中空玻璃中的節能效果,有很多加工企業會在中空玻璃中充惰性氣體,可以填充到中空玻璃的惰性氣體有氬氣、氪氣和氙氣等多個種類,這些氣體都有性能穩定、不活潑,并且比空氣導熱小的特點[3]。在實際生活當中,氬氣的含量最豐富,制取較為容易,因此,有較為廣泛的應用,能夠提高中空玻璃的制造經濟性。通過上文研究可以看出,圍護結構節能設計是住宅和景觀設計中綠色建筑節能的重要部分,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對綠色建筑節能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采用符合節能要求的幕墻、外墻和外窗等部件能夠提高建筑的節能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提高建筑的室內舒適性。在保證建筑的綠色特性的同時,實現建筑施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4、住宅暖通空調系統節能技術設計
我們都知道中央空調系統具有復雜的特性,系統設計從根本上影響了系統的使用性能。也就是空調系統的設計對節能意義深遠。針對暖通空調系統,經維護結構的空調負荷比例較大,同時,維護結構的保溫性能影響著維護結構整體傳熱,也影響著通過維護結構的空調負荷。因此在國家出臺的建筑節能設計指標中,更側重于維護結構的保溫隔熱。在此基礎上要深化系統控制,調整室內熱濕環境數據,盡量減少空調系統的耗能。暖通空調系統差異化環境數據組合能夠獲取相同的熱舒適性,不過差異化的熱濕環境數據組合空調系統的能耗則存在較大差異。舉例說明,在冬天若擇取常規的空調機制,將整個室內的空氣予以調節,經空氣實現人體和環境的熱濕控制,這就要依附于一定的空氣溫度,在此基礎上經維護結構的熱損失及加熱新風的熱損失相對嚴重。若按照熱濕條件的研究數據,調整常規空調機制,深化輻射熱,此階段所需的空氣溫度明顯降低,通常能夠降低至十三攝氏度,而常規模式通常為十九攝氏度。
結語:
現階段,國內建筑耗能占了社會終端耗能的二十七個百分點。此數據并沒有涵蓋建材生產與建筑工程環節的耗能。規避此問題的有效方式即遵循綠色建筑理念。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的整個周期中,最大化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并將污染降至最低,為民眾構建一個舒適、健康、高效的生活環境及自然相制衡的建筑。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要依附于節約能源、節約資源以及保護環境。而將其細化那么綠色建筑即為在建筑施工及設計的擇取中顧及到資源的有效使用性。盡可能降低資源的使用,盡可能使資源可再生利用。同時要深化綠色建筑和附近外部環境的制衡性,確保其和諧、資源互補。
參考文獻:
[1]梁珍.公共建筑能耗主要影響因素的分析[J].低溫建筑技術,2001(3):52-59.
[2]韋延年.地區氣候特征與氣候適應性對節能住宅建筑熱工設計的影響[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1(9):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