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修訂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于2015年5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新規范不僅對舊版本的內容作了不少的修改,增加補充了一些新的要求,以適應現代建筑設計的功能多元化,結構復雜化。
【關鍵詞】新舊;《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范;消防設計
1、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樓大廈在大地上遍地林立,經濟高速發展,兩部舊防火規范規范與建設的發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1)舊《建規》《高規》兩部規范之間,以及兩部規范與其他防火設計規范之間,在這些年工程實踐中存在的不協調,不明確的問題日益顯現,需要通過依照實踐經驗來修訂規范加以解決。(2)隨著社會的發展,建筑功能逐漸豐富起來,那么導致火災蔓延擴大的不安全因素也就越來越多,各類建筑火災事故相續發生,則火災的預防和火災救援等技術措施待需要完善。(3)各類超高層建筑、功能復雜建筑、大規模大體量建筑、大底盤地下建筑等工程建設項目還有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不斷的出現,原有的規范滿足不了新的發展局面,則需要補相關新的內容,來制約規范新事物,然后規范與時俱進,讓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四,社會在進步,專家們在消防領域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對于火災規律、火災防控理念、對策措施的認識以及消防設備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為了這些新防火理念、新科研成果、新防火理論依據能夠在工程建設中能夠推廣應用,原有的防火規范需要通過調整,使其覆蓋面更加全面。
2、新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解讀
2.1吸取火的教訓
央視“2.9”及上海“11.15”等火災事故的慘痛教訓,凸顯了建筑保溫系統防火技術要求的空白。為了適應國家大力推行建筑節能政策的新形勢,深刻吸取教訓,新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填補了這一空白,首次對不同建筑高度的建筑、不同類型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提出了明確、嚴格的分類,尤其強調推廣使用燃燒等級為A級的保溫材料。新的防火規范還對保溫系統的施工工藝,構造做法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樣建筑節能工程的防火安全就有了大量的理論依據。
2.2“以人為本”無處不在
新規范將高層建筑規范和建筑規范整合到一本,對住宅的高、多層分類按照建筑高度進行了統一劃分,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人員安全疏散設計要求。
新規范放寬了防火分區的面積,使得我們在設計大空間商業建筑時,能夠更靈活合理的劃分空間。新規統一了高層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為1500㎡(加噴淋增加一倍);單、多層民用建筑耐火等級,防火分區最大允許面積為一、二級為2500㎡、三級為1200㎡、四級為600㎡,加噴淋設備的其防火分區最大允許面積均增加一倍,對于商場等類似大空間的防火分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很明顯,隨著消防設備的不斷改進完善,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較以往有所增加。
對于超過100米以上高度的住宅建筑明確提出需要設置避難層,此條亦為強制性條文。在近些年來,開發商為了最大利益地追求,各地的超高層住宅拔地而起,很難想象,當超百米的住宅建筑發生火災所產生的后果。新規提出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住宅建筑,每戶應有一間房間靠外墻設置,并應設置可開啟外窗,該房間的門宜為乙級防火門。但是這里面我們不得不考慮的,在實際設計中,外窗使用防火窗,但難點在于門要使用防火門,在實際使用中難免有所不便,即便我們設計了防火門,在業主裝修改造時為了美觀可能重新換掉,那么避難間的作用就喪失了。所以,我們還要不斷的在實踐中摸索兩全其美的辦法,來解決新規范所產生的新的問題。
2.3充分體現“自防自救”
抬頭仰望,我國建筑的建筑高度越來越高,當發生火災時,人員疏散困難,火勢發展迅速,過度依靠“119”消防隊救援,只能“望火興嘆”了,所以新規范著重強調了建筑自身的防御火災的技術措施。全面提高建筑的人員疏散及避難、防火間距、樓板耐火極限、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等的設施防護要求,以及滅火設施和自動報警系統的設防要求。
2.4強化了建筑滅火救援設施
“救援場地”是一個新的概念,救援場地要求地面全部硬鋪裝,能承受消防車的重量,那么就會對景觀綠化設計就有了一定的影響;公共建筑、廠房、倉庫的外墻應在每層的適當位置設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員進入的窗口,在做外立面開窗的時候就要考慮這個“救援窗”的位置;對室內滅火器、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等消防設施的設置,以及戶外廣告牌的設置等,這樣不但消除了消防隱患,還提高的火災救援能力。
2.5建筑保溫和外墻裝飾
新《建規》中對外墻裝飾與建筑保溫這一部分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消防從業者可以加強對這一部分的理解:為了實現建筑外墻外保溫的防火目標,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基本方針,并且實行“構造防火”和“材料防火”雙管齊下。具體來講,我們要繼續對新型高級防火保溫材料加以研究和把控,與此同時,也要應用進行空腔封堵與防火隔離帶等增加保溫系統的防火性能,從而使社會的節能成本有所減少。另一方面,施工現場的防火安全管理措施應該得到進一步地加強和落實,同時應該對材料的燃燒性能加以監督,進而有效的避免保溫火災的發生。
2.6增加了各類新型建筑的防火設計要求
對大體量物流建筑、地下倉庫、大型可燃氣體液化天然氣儲罐等建筑的防火要求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對液氧儲罐等的防火間距也進行了調整。對有頂商業步行街兩側的建筑和建材、燈飾、家具商場的營業廳及展覽館的疏散問題進行了補充和調整。此類調整就是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帶來的工程建設的現實需求。
結語:
對于原版的《建規》《高規》執行多年,設計師在工作時已經非常熟記心中,而對于整合的新版的《建規》的很多內容,較原規范有了很大修正和完善,這樣,作為建筑設計師應重新認真學習和研究《建規》,貫徹落實好新《建規》的各項規定,對于從源頭上消除建筑火災隱患,保證建筑消防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本人對新《建規》的一些粗淺理解,還需在以后的實際設計工作中加以檢驗,對于新舊《建規》之間的比較的認知將會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張志平.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問題探討[J].2010(9):160-165.
[2]許姍姍.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11):293-294.
作者簡介:
孫婷,北京建誼高能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遼寧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