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裂縫是混凝土結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它的出現不僅會降低建筑物的抗滲能力,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會引起鋼筋的銹蝕,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響建筑物的承載能力,帶來建筑物安全問題。本文就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混凝土;裂縫;防治
隨著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復雜化,以及商品混凝土的大量推廣和混凝土強度等級的提高,結構裂縫出現機率大大增加,它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并威脅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壽命。因此,加強工程質量管理,提高混凝土施工技術,防止和減少混凝土裂縫的出現,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形成原因
1.1收縮及水化熱增加
我國混凝土施工工藝逐步推廣使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從過去的干硬性、低流動性的現場攪拌,轉向集中攪拌、大流動性泵送澆注,也必定造成水泥用量增加、水灰比增加、砂率增加、骨料粒徑減少等情況,導致收縮及水化熱增加。一般認為在施工階段因水泥水化熱及外部氣溫的作用引起砼收縮而產生裂縫。裂縫多為規則的條狀,很少交叉,常發生在大體積砼中,梁、板、柱等小塊體構件或預應力構件極少產生收縮裂縫。
1.2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
配合比設計不當直接影響砼的抗拉強度,是造成砼開裂不可忽視的原因。配合比不當指水泥用量過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適當、骨料種類不佳、選用外加劑不當等,這幾個因素是相互關聯的。總之,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從材料及配合比方面來講,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2.1粗細集料含泥量過大,造成混凝土收縮增大。集料題粒級配不良或采取不恰當的間斷分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縮的增大,誘導裂縫的產生。
1.2.2骨料粒徑越細,針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單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縮量增大。
1.2.3混凝土外加劑、摻和料選擇不當,或摻量不當,嚴重增加混凝土收縮。
1.2.4水泥品種原因,礦渣硅酸鹽水泥收縮比普通硅酸鹽水泥收縮大。
1.2.5水泥等級及混凝土強度等級原因,水泥等級越高,細度越細,早強越高對混凝土開裂影響很大。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開裂。
1.3施工及現場養護原因
1.3.1現場澆搗砼時,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棒抽撤過快,均會影響砼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
1.3.2高空澆注混凝土、風速過大、烈日暴曬,混凝土收縮值大。
1.3.3大體積砼澆注時降溫及保溫工作不到位,引起砼內部溫度過高或內外溫差過大,砼產生溫度裂縫。
1.3.4現場養護措施不到位,混凝早期脫水,引起收縮裂縫。
1.3.5現場模板拆除不當,引起拆模裂縫或拆模過早。
1.3.6現場預應力張拉不當(超張、偏心)引起混凝土張拉裂縫,
養護是使砼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養護條件對裂縫的出現有著關鍵的影響。在標準養護條件下,砼硬化正常,就不容易出現開裂。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防治措施
2.1科學設計混凝土配合比并合理選擇原材料
配合比設計人員應深入施工現場,依據施工現場的澆搗工藝、操作水平、構件截面等情況,合理選擇好混凝土的設計坍落度,針對現場的砂、石原材料質量情況及時調整施工配合比,協助現場搞好構件的養護工作。改善骨料級配,摻加粉煤灰或高效減水劑等來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選用低堿水泥和低堿或無堿的外加劑;積極采用合適的摻和料和混凝土外加劑,抑制堿骨料反應;正確掌握好混凝土補償收縮技術的運用方法。
2.2加強混凝土施工技術措施
混凝土裂縫屬于工程質量問題,只有加強工程質量管理,提升混凝土施工技術措施,才能主動控制和防止混凝土裂縫的發生。
2.2.1盡可能合理和科學地安排好各工種交叉作業時間,在板底鋼筋綁扎后,線管預埋和模板封鑲收頭前應及時穿插并爭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減少板面鋼筋綁扎后的作業人員數量。
2.2.2混凝土工人在澆筑時,對裂縫容易發生部位和負彎矩筋區域,應鋪設臨時活動跳板,擴大接觸面,分散應力,盡力避免上層鋼筋受到重新踩踏變形。
2.2.3支模板時要保證模板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且支撐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勻。
2.2.4澆搗時振動棒應采用垂直振搗,行列式排列,做到快插慢拔,根據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確掌握振搗時間,避免過振或漏振,應提倡采用二次振搗、二次抹面技術,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內部的水分和氣泡。
2.2.5在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一層中,以消除兩層中間的接縫,上一層混凝土的自然形成厚度不能超過振動棒長的1.25倍。
2.2.6混凝土的振搗時間不宜過長,一般為8s~10s,以防止石子下沉造成混凝土結構不均勻。
2.2.7混凝土澆到面層時,表面應抹平壓實,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內部的水分和氣泡,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
2.3采取合理的養護措施
采取合理的養護措施是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縫的重要手段,具體應做好以下幾方面:
2.3.1現澆混凝土在正常條件下通常采用自然養護,即在澆筑完成后,12h以內應進行養護,砼強度未達到C12以前,嚴禁任何人在上面行走、安裝模板支架,更不得作沖擊性或上面任何劈打的操作。
2.3.2在初凝以后采取覆蓋養護,在終凝后開始澆水(12小時后)覆蓋麥桿、爛草席、竹簾、麻袋片、編制布等片狀物。澆水工具可以采用水管、水桶等工具保證砼的濕潤度。養護時間,與構件項目、水泥品種和有無摻外加濟有關。
2.3.3養護期間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其中心溫度之差不大于25℃。混凝土澆灌過程中,應避免在雨中或大風中澆灌混凝土,如遇風雨天氣,應搭設防雨彩條布進行遮蓋,同時周邊做好明溝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流進基坑內,保證混凝土澆灌的連續性和施工質量。
2.3.4冬季是不澆水的,由于鋪設塑料薄膜可以維持水分,使之不易揮發,同時也是為處于防凍考慮。理論上講,日平均氣溫低于5℃時,不得澆水養護,宜用塑料薄膜或麻袋、草袋覆蓋保溫。
2.3.5夏季氣溫高、濕度低、干燥快,優先采用水養護方法連續養護。在混凝土澆注后前一兩天,應保證混凝土處于充分濕潤的狀態。對于大面積的平板類工程,用養生液養護較為實用和方便。
結語:
在施工中切實抓好混凝土的配和比設計、施工工藝、混凝土的養護等各個環節,通過改善混凝土的質量并采取有效的澆注后的防治措施,防治建筑工程混凝土的裂縫現象的產生。
參考文獻:
[1]陳裕新.淺析鋼筋混凝土裂縫的預防和控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11):178.
[2]聶力.高層建筑混凝土基礎溫度裂縫控制探討[J].建筑科學,2010,(04):80.
作者簡介:
王世峰(身份證:21110219840607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