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扣軍
【摘要】為使道路路基具有足夠的強度與穩定性,必須予以壓實,以提高其密實程度。所以道路路基的壓實工作,是道路路基施工過程中一個重要工序,亦是提高道路路基強度與穩定性的根本技術措施之一。長期以來由于壓實因素影響道路施工質量的現象經常發生,如何達到要求的施工壓實標準,克服由于壓實原因帶來的不均勻沉降,是道路工程施工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對市政道路路基壓實度的檢測方法及控制要點分析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 市政道路;路基;壓實度;檢測方法;控制要點
1、影響壓實的因素分析
1.1碾壓厚度對壓實的影響
壓實厚度對壓實效果具有明顯影響。相同壓實條件下(土質、濕度與功能不變),由實測土層不同深度的密實度或壓實度得知,密實度隨深度呈遞減,表層5cm最高。不同壓實工具的有效壓實深度有所差異,根據壓實工具類型、土質及土基壓實的基本要求,路基分層壓實的厚度有具體規定數值。
1.2壓實機械對壓實的影響
壓實機械對一定含水量下的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壓實狀態有很大影響。使用輕型壓路機只能得到較小的密實度,使用重型壓路機可以得到較大的密實度,振動壓路機比相同重量的普通鋼輪壓路機的壓實效果好得多。
1.3含水量對壓實過程的影響
碾壓需要克服土顆粒間的內摩阻力和粘結力,才能使土顆粒產生位移并相互靠近。土的內摩阻力和粘結力是隨著密實度而增加的,土的含水量小時,土顆粒間的內摩阻力大,壓實到一定程度后,某一壓實功不能克服土顆粒間的抗力,壓實所得的干密度小。當含水量增加時,水在土顆粒間起潤滑作用,使土的內摩阻力減小,因此,同樣的壓實功可以得到較大的干密度。在這個過程中,單位土體積中空氣的體積逐漸減小,而固體體積和水的體積逐漸增加,當土的含水量達到某一限度后,雖然內摩阻力還在減小,但單位土體中空氣的體積已壓縮到最小限度,而水的體積不斷增加,由于水是不可壓縮的,因此在同一壓實功下,土的干密度反而逐漸減小,土只有在某一含水量下,才能壓實到最大干密度,這個含水量稱為最佳含水量。
2、市政道路路基壓實度的檢測方法分析
2.1灌砂法
灌砂法在路基壓實度檢測中應用比較廣,是進行現場密度測定的主要方法。灌砂法的不足之處:需要攜帶較多量的砂,測試速度較慢稱量次數多。在實際操作中灌砂法不好掌握,容易出現較大偏差。為了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1)量砂要準確。檢測時對于重復使用的砂,要注意晾干,否則會影響砂的松方密度。對于換用的量砂,都要測定砂的松方密度,并且每次都要重做漏斗中砂的數量;(2)放置基板時確保地表面平整。挖試坑時坑的周壁確保筆直,防止坑的上下出現不一致的情形;(3)檢測厚度是整個碾壓層的厚度,灌砂要全面,避免出現只取上部或者碾壓層中砂。
2.2環刀法
環刀法是傳統的現場密度測量方法。采用環刀法測定土壤密度時,檢測點的密度是整個碾壓層的平均密度,通常情況下,碾壓土層的密度從上到下不斷減小。實際檢測中取到碾壓層的平均密度很困難,通過環刀法恰好取到碾壓層中間的土,這樣環刀法與灌砂法所得結果才可基本相同。但是,環刀法適用面較窄,含有粒料的穩定土和松散性材料環刀法無法使用。
2.3核子密度儀
該設備通過利用放射性元素對土或路面材料的密度和含水量進行測量。使用核子密度儀進行檢測的優點是:所需人員少,測量速度快。缺點是:放射性元素對人體造成傷害,檢測時需要打洞,打洞時破壞洞壁附近的土體結構,進而對測定的準確性造成影響,通過對比常規方法,對其可靠性進行驗證,驗證后方可作施工控制使用。
3、道路路基壓實度控制技術分析
3.1路基填土的選擇
在路基施工中,如遇土質不良,很難達到壓實度標準。所以,一切路基填土都必須經過試驗。影響路基壓實效果的因素有內因和外因。內因指土質和濕度,外因指壓實功能(如機械性能,壓實時間與速度,土層厚度)及壓實時的外界自然和人為的因素。土質對壓實效果的影響很大,砂性土的壓實效果優于粘性土,因此施工中要選好土質。路基施工易破壞土體的天然狀態,致使結構松散,顆粒重新組合。為使路基土有足夠的強度與穩定性,必須予以人工壓實,以提高其密實程度。
3.2合理選用壓實機具
填方作業應分層平行攤鋪,每層松鋪厚度應根據試驗路段確定的填土厚度、松鋪系數、并且按施工規范規定最大松鋪厚度不應超過30cm,填筑至路床頂面最后一層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8cm原則,分層鋪筑壓實。施工中碾壓工作采用重型壓實機具進行施工,對于同一類土來說,采用輕型壓實所得出的最大干密度較采用重型壓實得到的最大干密度小,現行普遍采用的重型壓實所相匹配的壓實機械如50T震動壓路機,每層壓實厚度不超過30cm,而采用噸位更大的壓實機械時,它的壓實功可以增加,而其所能達到的壓實度可以進一步提高。
3.3壓實度的控制
在壓實度的控制上主要體現在碾壓遍數上。在土過濕時,過多遍數的碾壓不但不能提高路基填土的密實度,還會出現彈簧土、翻漿等現象,壓實功過大不但不經濟而去且還會破壞土體結構,壓實效果適得其反。所以碾壓遍數應由根據實驗室得到的最大干密度和最有含水率,做試驗段來確定壓實遍數。
3.4路基壓實質量控制
保證土在最佳含水量時進行壓實才能達到最大干密度,因此在路基填土過程中必須控制土的含水量。土的含水量過小時,土顆粒間的內摩擦阻力大,壓實到一定程度后,壓實功不能克服土的抗力,再增加壓實功壓實度也不會增加,反之當土的含水量過大時,雖然土的內摩擦阻力小,但是單位土體中的空氣體積被水分占據,再增加壓實功壓實度也不會再增加。因此要控制最佳含水量,只有在最佳含水量下壓實,才能達到最大干密度。合理選用壓實的機具及壓實的厚度,施工過程中盡可能采用重型機具進行施工,且施工厚度控制在 30公分以內,分層壓實。
結語:
為確保道路施工工程質量,就一定要控制好壓實度。壓實度控制技術難度不大,但影響因素較多。施工時一定要有一支穩定的專業施工隊伍,科學管理,有效的機械配置,實現快速、高效、優質、安全施工。工程實踐中我們應該嚴格遵守技術標準,加強施工管理,強化質量意識,就一定會提高道路工程的耐久性。
參考文獻:
[1]李娟.高速公路路基壓實度檢測方法相關性分析[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0(03).
[2]王志飛.山區一級公路升級改造工程路基穩定性評價及加固技術[J].公路,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