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巖土勘察技術是應用到地質學、工程地質學以及巖土力學方面的理論知識,根據科學的勘察方法,使用有效的勘察設備和技術等,從而對地質地形進行勘探。由于我國的地形復雜多樣,地質地形條件也千變萬化,因此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巖土工程建設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要合理的應用巖土勘察技術,對復雜地質地形條件下的巖土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勘察,保證巖土工程建設能夠順利的完成。
【關鍵詞】巖土工程勘察;復雜地質環境;相關技術方法;探究綜述
1、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勘察存在的問題分析
1.1野外勘探工作
在巖土工程勘察中,經常因為沒有深入和明確的了解勘探區地層以及工程結構和功能,導致出現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
1.1.1勘探點間距和深度問題。根據相關規范要求復雜的地基情況需要加密勘探點,但是一些人員在實際勘察作業中在遇到復雜地形地質條件的情況下沒有加密勘探點,現場編錄人員工作不細心,存在隨意性,導致相鄰兩個勘探點之間地層相差過大;另外在在勘探區的巖土特性不了解的情況下,隨意根據某一地基等級進行勘探,在對采集的巖土進行室內試樣分析時,常常會發現鹽漬土、濕陷性土等特殊的巖土,導致地基等級發生變化,進而產生勘探點間距不合理的情況。
1.1.2原位測試的問題。在原位測試作業中,如果進行不規范的調零將會導致出現數據采集不準的情況,尤其是在地溫度和親吻差距比較大的夏季和冬季時,觸探指標會出現更加明顯的差距;在進行標準貫入試驗時,孔深和桿長的校正經常出現不符合規定的情況,在孔底存在殘留和縮徑的情況下,取法及時的發現標貫器沒有下落到測試位置的情況,進而造成標貫擊數失真情況嚴重。
1.1.3地下水位測試和試樣采集問題。在地下水位的測量工作中在進行量測鉆孔水位時,沒有重視周圍是否有滋出地下水的陡壁和抽水井的情況,進而導致地下水位的測量出現不準確的情況。在試樣采集的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導致出現原狀樣密封不到位、高度不夠以及數量不足的情況,進而導致含水量出現散失的情況。
1.2巖土工程分析評價方面的問題
巖土工程分析評價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2.1地基均勻性評價。如高層建筑在地基均勻性評價中,需要按照《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程》(JGJ72-90)進行,一般的建筑需要按照GB50021-2001的規定進行;但是因為國家沒有給出相應的評價方法,很多單位都是將高層建筑的地基均勻性評價方法作為參考進行一般建筑的地基均勻性的評價,但是這種行為是非常不合理的。
1.2.2地震效應問題。重要的建筑場地是需要進行地層剪切波速測試的,但是一些勘察單位經常以地區經驗進行場地類別以及覆蓋層厚度判斷,導致工程抗震造價增大;此外,缺乏對地基處理之后場地類別、地基土類別以及剪切波速等的重視。
2、復雜地形地質條件巖土工程勘察問題及處理分析
2.1防滲技術措施
防滲問題也是巖土工程地基施工當中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較為常用的防滲技術為灌漿處理處理技術,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在地基表面鉆孔,孔洞深入軟土層當中,然后施加一定壓力將配制好的漿料壓入地基當中,填補地基當中的空隙,使得地基原有的松散結構變得緊密,從而達到地基防滲的目的。灌漿處理技術不僅可以防止地基滲水,還可以有效地基的機械強度和承載能力。目前,所使用的灌漿處理方式主要有帷幕灌漿法、高壓噴射灌漿法、接觸灌漿法等幾種,其中,高壓噴射灌漿法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灌漿方法,也是技術最為成熟的灌漿方法。在使用高壓噴射灌漿法對地基進行防滲施工時,同樣需要先進行鉆孔,在孔洞中安裝特定的灌漿管,然后加入配制好的漿料,并在管道上端加以高壓,將漿料通過管道下端送入到地基當中,漿料在高壓作用下進入地基內部結構,并逐漸擴散,滲透到地基的空隙當中,填補空隙,防止地基滲水。
2.2不均勻沉降的處理
造成建筑不均勻沉降的因素有許多種,其中軟土層的存在是引發建筑不均勻沉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須要采取適當的措施解決軟土地基問題。目前,比較常用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砂土填墊法、排水固結法等。其中,砂土填墊法主要是除去軟土地基中的軟土部分,然后利用透水性比較好、結構較為穩定的砂土代替,加強地基的穩定性。砂土填墊技術適合軟土層厚度為2cm到3cm的軟土地基處理,先將軟土層進行人工去除,換上穩定的填墊原材料。一般用來填墊的原材料為砂石、卵石等結構堅固、硬度高、透水性好的材料,可以有效增強地基的穩固程度,提高地基承載上限,降低地基不均勻沉降的概率,加速地基水的排放。在進行填墊時,使用分層填墊方法,每填墊1層便壓實1次,使得整個地基受力均勻,就算長期使用,也不會因為局部沉降造成建筑損壞現象。
2.3地基土液化處理
地基土液化問題主要出現在地基當中的粉細砂部分。在外力作用下,粉細砂當中的孔隙水受壓排出,由原有的固態轉變為液態,從而使得地基土層整體的抗剪強度大大降低。對于地基土液化問題的處理,目前主要采用強力夯實法。強夯法指的是利用專門的起吊設備將重錘吊起,達到一定高度以后使其作自由落體運動,利用其自由落體運動所產生的動能夯實地基。這種地基處理方法效果十分顯著,地基的承載能力明顯得到提升,而且地基的機械強度也有所提高。強力夯實法利用巨大的動能沖擊地基,使得地基內部的空隙都被壓實,結構趨于穩定,壓縮性大大下降。
結語:
現在,我國的巖土工程勘察水平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只有少數企業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針對我國巖土工程現狀和發展趨勢,我國的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軟土及特殊土質工程;2.大型交通設施建設;3.城市規模化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地基深度開挖保護;4.水文地質工程勘察。在今后的發展中,巖土工程勘察主要技術方法由傳統的二維的、人工的手段逐漸向多元化、信息化方向發展,不僅要在技術方面提高整體水平,還要在組織管理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等多個方面進行優化,努力向國際先進水平靠近。
參考文獻:
[1]李斌.巖土工程勘察方法及強化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25):217-218.
[2]陳濤.測繪新技術在地質測繪工程中的運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4,(1):103-104.
作者簡介:
卞猛,19900721,吉林省,本科,巖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