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宸菲
龍應臺在臺灣清華大學任教時,曾有一次給了班里每個學生從0分到100分各不相同的分數(shù)。她給一個平時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良的女生不及格,批注的理由是“論文的注腳寫得太凌亂”這樣一個看上去并不那么嚴重的問題,而另外一個平時調皮搗蛋、這次的作業(yè)也沒有怎么認真完成的男生,她卻出人意料地給出了100分。
發(fā)完試卷后,龍應臺密切地關注每一個同學臉上那不可置信的表情,她希望有人可以站起來當面質疑她批改的分數(shù),可是學生們很快收起了一臉的震驚,馬不停蹄地做起別的事來。下課以后,她在辦公室待了很久,依然沒有一個學生來找她。
半年以后,龍應臺終于忍不住問了學生們對于那次考試分數(shù)的看法,誰料學生們都覺得那次的分數(shù)有問題。于是她有些生氣地問道:“既然覺得有問題,那為什么沒有一個人來找我要個說法呢?”
頓時,臺下的同學們面面相覷,有個學生小聲地說:“我們是學生呀,怎么能夠質疑老師的權威呢?跟您爭辯不是不尊重您嗎?這樣您不會生氣嗎?”龍應臺愣住了,她沒想到學生們竟然是這樣的想法,她慢慢地轉過身去,在黑板上一筆一劃地寫下了“質”這個字,然后她問道:“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字有些什么意思嗎?”
大家有些不解,有的同學說是質量的意思呀,還有的同學舉手說是本質的意思。龍應臺點點頭,說:“大家說得都對,但是大家別忘了,這個字還可以做動詞,表示質問、質疑。為什么這兩種意思能出現(xiàn)在同一個字上呢?因為質疑是最好的學問,只有及時地質疑才能收獲真知,弄清本質呀。”
臺下的同學們恍然大悟,明白了龍應臺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