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理
“人與動脈同壽”,說的是血管有多長壽命,人就能活多久。然而血管也容易出現問題,只要有一處發生堵塞,就會造成血管病變。腦部血管堵塞會引起腦中風、腦血栓、腦梗死等;腿部血管堵塞會引起下肢血栓;冠狀動脈處堵塞可引發冠心病;腎臟血管堵塞出現血栓形成,會引起腎衰竭……因此,我們平時要觀察自己的血管是否堵塞,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測一測血管堵塞情況
血管有問題,腿腳會有感覺。一開始腳有點怕冷,走路時間稍長,腿就容易疲勞酸痛。接下來,你就會出現頭暈目眩、易疲勞,甚至出現頻繁的胸悶氣短等癥狀。這些都是血脂升高的先兆。血脂高會導致動脈硬化。動脈硬化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死的主因。
1.運動過后觸摸足部脈搏
人的手腕上能摸到脈搏,其實輕輕摸人的足背部正中最高點,也能摸到脈搏。平時能摸到足部的脈搏,證明我們的動脈血一直通到足背部,但如果當你走一段路后,再摸發現摸不到脈搏的話,那么,你的身體可能出現了輕度的動脈血管堵塞。因為足部是人體的末梢,距離心臟最遠,血管有問題,那么腳也是最先有感覺的。
2.抬腳觀察自己雙腿顏色變化
把腳抬高,角度45度左右,停留兩分鐘時間,然后開始觀察自己的兩條腿。如果發現有一條腿蒼白甚至有點蠟白,感覺腿的皮膚有點透明狀,等腳拿下去,恢復正常坐姿,這條腿會出現潮紅,說明這條腿出現了缺血癥狀,也意味著血管堵塞了。
以上兩點是最簡單、最直接的判斷血管是否堵塞的方法,兩點中的任意一點出現問題,就極有可能是血管堵塞了。這時,建議你到醫院做相應的檢查。
血管堵塞情況加重,就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癥狀,即間歇性跛行。比如,有些老人家走了幾百米就感覺走不動了,腿酸痛,休息一會兒又能走了。這種酸痛不是來源于關節疾病,而是源自肌肉酸痛,是因為肌肉運動耗氧量大,而血管沒有及時供給造成的酸痛,這也是典型的血管動脈堵塞的癥狀。
另外,血管堵塞還會出現以下癥狀:頭部眩暈或疼痛、不停打哈欠、手或者腿出現浮腫、胸悶胸痛、心悸發慌、呼吸困難、思維混亂、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卸掉血管里的“子彈”
對于已經出現斑塊的人來說,首要的任務就是穩定血管里的易損斑塊。如果說動脈硬化是槍的話,易損斑塊就是槍里的子彈。飽餐、抽煙酗酒、情緒激動、過度疲勞等可能刺激斑塊破裂的誘因是槍的扳機。穩定斑塊就是把易損斑塊變成穩定斑塊,也就是卸掉槍里的子彈,從根本上消除“擦槍走火”的危險。
1.堅持合理的營養膳食
一位專門研究膳食模式對人體影響的以色列學者,進行了一個為期兩年的嚴格的飲食干預隨機對照試驗。實驗在一個封閉的原子能基地進行,為了嚴格地控制患者的飲食,患者不能自由進食,所有的飲食都需要由營養師進行設計。
這140名患者平均年齡51歲,身體質量指數(即BMI指數)為30,其中88% 為男性。通過頸動脈三維超聲測量,他們的平均頸動脈血管壁體積為942±255 mm3,通過B超測量,他們的平均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是 0.817±0.17 mm。
參試者被隨機分配至低脂組、低碳水化合物組和地中海飲食組,觀察他們的頸動脈血管壁體積和動脈內膜中層厚度。 經過兩年的干預,研究者發現,采用三種膳食模式的患者,他們的平均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減少1.1%;平均頸動脈血管壁體積也都發生了改變,其中,低脂組減少了113.3 mm3, 地中海飲食組減少了71.5 mm3, 低碳水化合物組減少了140 mm3。“其中低碳膳食模式效果最好。”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鄧宇虹介紹,造成頸動脈硬化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煙、飲酒、肥胖和缺乏運動等。研究證明,采用科學的膳食模式,且持續兩年以上,都是可以減輕或逆轉頸動脈硬化的。低脂、地中海飲食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這三種膳食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減重和降低血壓,進而減輕或逆轉頸動脈硬化。
2.生活方式的干預
日本名醫池谷敏郎以他行醫多年的經驗發明了一套原地小跑步體操。不管你是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還是退休人員,隨時抽個空在原地小跑步一分鐘,一天三次,據說一周后血管年齡可降低九歲,還能強化骨骼、肌肉……原地小跑步體操現在可是風靡全日本。方法如下:首先放松肩膀,手臂自然擺動,但腹部得用力挺著,腳尖踮起來,用小跑步的方式,原地小跑步。一天三次,每次一分鐘。進行原地小跑步體操時,血液循環會加速活化,制造出能夠修復及擴張血管的一氧化氮,因此,能夠有效預防動脈硬化、心肌梗死等疾病。
另外,大步快走也是一節不錯的心腦血管操。
穩定斑塊和易損斑塊在一定因素作用下可以互相轉化。合理安排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戒煙限酒,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嚴格控制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有利于易損斑塊向穩定斑塊的轉化。研究表明,總膽固醇降低10%,冠心病死亡危險減少15%,總死亡危險減少11%。
防止血管再狹窄,保護微血管
已經發生動脈硬化的患者應積極治療,防止病情惡化并使其逆轉。已發生并發癥的患者應及時治療,防止其惡化。
藥物治療的方法主要有:
1.擴張血管,解除血管運動障礙。
2.調節血脂。在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的基礎上,血脂仍高于正常時,可用調脂藥。
3.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藥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常用藥物有:腸溶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等。
4.溶解血栓藥和抗凝藥。對動脈內血栓導致管腔狹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藥、抗凝藥。
如果斑塊已經破裂,并已經形成了血栓,阻塞血液流通,引發心梗、腦梗等嚴重病變的話,患者應該盡快選擇溶栓治療或進行支架、搭橋手術,通過支架支撐或更換“人造血管”的方法改善動脈的狹窄狀況,使血流通暢。
通過手術將主要大血管疏通之后,需防止心梗、腦梗再發,改善消除各種后遺癥狀。
注意要定期檢查血壓、血糖、血脂、血黏度這四項指標。如果這四項指標不能保持在較好水平,患者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內就可能面臨復發危險。
要時刻注意原發病的發展狀況。原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腦血管病的病人,更要重視原發病的治療和定期檢查。即使沒有原發病,也要每2~3個月復查一次,如果指標高于正常范圍,就要積極采取治療措施。
另外,支架術后一定要注意長期預防。以心臟血管支架手術為例,術后大約百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血栓,從而導致心肌梗死。因此需要在一年之內把血栓的概率降到最低,醫生一般會建議服用阿司匹林和波立維一年。除支架本身以外,還需要預防冠脈等其他部位出現的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