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
1978年8月10日,一輛福特產平托車(Pinto)在印第安納州的公路上由于車尾被撞,油箱爆炸,車上的三名少女當場死亡。平托車自1971年問世以來,7年內就發生了近50起爆炸事件。
事實上,福特公司早已發現平托車的設計失誤,然而福特管理層進行了一次錯誤的決定。福特估算,由于平托車的設計缺陷,可能導致180人死亡和180人燒傷,外加2100輛車燒毀。按照當時的賠償標準,福特公司需要平均賠付每個死亡者20萬美元,每個燒傷者6.7萬美元,再加上燒毀的平托車,福特公司預計需要付出4950萬美元。
那么糾正這個錯誤得花費多少錢呢?福特公司計算,如果將1250萬輛平托車全部召回增加安全裝置(每個僅需11美元),將需要1.375億美元。經過這番成本效益的比較分析之后,福特公司認為不對平托車進行改良的成本較低,于是其決策人舍棄了安全性。
事實上,法庭、保險公司甚至商家都在給生命定價。2006年,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通過一項有關床墊燃燒率的新標準,根據該標準可以保證每100萬個床墊減少1.08人死亡,避免5.23人受傷。按照每死亡一人賠償500萬美元,每受傷一人賠償15萬美元計算,結論是每個按新標準生產的床墊可增加收益51.25美元,由此給生產商增加的成本僅僅是每個床墊15.07美元。
雖然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的結論是通過新標準增加安全性,但說到底,他們考慮事情的方法和福特公司一樣,只不過前者得出的結論是改進成本小于賠償成本,而后者剛好相反。
那么生命該不該定價?我們當然說生命都是無價的,但現實是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須做一種權衡。這就是我們不會把工程車限速到20碼,不會讓所有煤礦停業的原因。
那么福特沒有錯嗎?當然不,因為他們的做法其實是為了得到高額利潤采取謀殺行為。雖然精心計算了成本,福特卻漏掉了一項更重要的成本——聲譽,結果給企業帶來遠超預計的損失。(摘自《深圳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