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一邊是馮玉祥和閻錫山,一邊是蔣介石。一群小軍閥首鼠兩端,在兩邊都派有代表。蔣介石出手大方,對這些代表要錢給錢,要女人給女人,絕口不談立場,也不要求他們站在自己這邊。閻錫山雖然也給錢,但斤斤計較,給人報銷點路費,就要求代表回去勸說主公出兵相助。結果是被蔣介石拉過去的人越來越多,連本來傾向馮、閻的人也都倒戈了。
蔣介石的手下有個專門撒錢的高手名叫何成浚。此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位列上將,卻沒有帶過一兵一卒,專干穿針引線、鑿墻洞、挖墻腳的活計。中原大戰的西線,蔣介石把何成浚派了過去當總指揮。他所指揮的軍隊都是跟他沒有任何淵源的雜牌,也就是我們提到的原來依違于兩邊的小軍閥,一個不小心,沒準就倒戈了。
可是何成浚有辦法,他從漢口調來一長列“花車”,停在戰線己方的一側,“花車”里不僅有美酒佳肴、云煙云土,還有三千佳麗,幾乎把漢口有點模樣的妓女網羅一空,自己這一方的軍官自然可以進去享受。
就這樣,在西線戰場,留聲機的靡靡之音蓋過了槍炮聲,馮玉祥親率主力在東線苦戰之際,西線已經瓦解了。戰后,幾乎丟光了老本的馮玉祥在日記里寫道,他的西北軍哪兒都好,就是一見不得錢,二見不得女人。
岳飛說,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但沒說武官不能愛錢,不可好色。可見在過去的戰爭中,金錢和美女作為基本的激勵手段是不可或缺的。《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次兵伐交,最后沒辦法了才動粗操家伙。伐謀伐交都要有金錢做后盾的。
北伐之初,革命軍有主義、有精神,仗打贏了,有威有勢,軍閥紛紛靠過來;可一旦人多勢眾,主義和精神就都不要了,清除共產黨,跟國民黨“左派”分手。當了家的新人,仔細打量一下,好像跟舊人也沒多少區別。多少年以后,有個研究這段歷史的西方人看得很明白,國民黨取代北洋軍閥叫作“流產的革命”。
其實,最嚴峻的問題是傳統的強固,革命即使不流產,傳統還是有可能回來的。
(摘自《張鳴說歷史:角落里的民國》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