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
【摘 要】
隨著研學后教之風愈發影響教學課堂,對于小組合作研學的探究,我們都有更多的了解。在小組合作研學過程中,基于對教與學目標最優化的追求,筆者從“聯系全文、圖文結合、假設推想、聯系課外、小組討論”幾個研學策略出發,對小組合作研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
小組合作 研學策略
新課改全面推開,現在,研學后教之風已深深地影響著每一個課堂。教師的教學理念、方式,學生的學習方法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變化。淺讀《語文課程標準》,文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要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與結果。在番禺區“上品教化”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對于學生,課堂對于學生,學生對于學生,這其中的學習方式也有了更加主體化的、自主化的改變。響應我校“科研促教,科研興校”的指導思想,在學校課題組的帶領下,我開展了對小組合作研學的研學策略的簡單探究。
一、小組研學過程的現狀分析
現狀一:脫離文本。
教師提出某一個學習問題后,小組成員簡單地、單一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交流,完全脫離書本內容,對于問題的解決不深刻,問題解決效果欠佳。
現狀二:本本主義。
小組成員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走進文本,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句、段,但是在小組展示中,完全“照本宣科”,捧著書本,低頭讀著文字,不懂得跳出文本,回答缺乏自主性、創新性。
現狀三:缺乏思考。
小組成員間對于問題的理解程度一般,沒有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合作探究,呈現對解決問題停滯不前的狀態,不能各抒己見,學習氛圍不積極。
現狀四:兼顧自如。
小組成員能分配合作,既有自主地對問題進行理解,也能在文中找出關鍵詞句以當佐證。小組展示有自己的特色和主見,又基于文本,跳出文本,學習效果良好。
課堂中,對于同樣的一個研學問題,不同的小組會有不同的學習氛圍呈現。實現教學目標是我們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密切關注點,而為實現教學目標的最優化,在研學理念的驅動下,我們該如何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針對某一個研學問題進行合理地、自主地而又有創造性色彩的回答,對于自身而言,這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二、小組研學過程的研學策略
研學,研究性學習,我將其理解為對某個問題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顯得很有必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個問題總有最適合解決的辦法。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要有學習方法,研學理念下的研學策略,也應該是在進行探究式學習過程中,為解決問題所使用的方法。
(一)聯系全文,找到解疑依據
在語文教學中,聯系上下文進行對文章的理解是很重要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會引導學生要基于課文進行理解,做到聯系上下文,以整體為單位,要全面地讀書,疏通課文行文脈絡,這樣才能收獲較為全面的答案。比如四年級語文教學《萬年牢》,課文出現的三次“萬年牢”有什么關系?這就需要學生縱觀全文,把握三次“萬年牢”的不同含義:人人稱贊的糖葫蘆、認真實在的生意經、誠實做人的人生道理,指代的內容各有不同,從而更好地理解之間的關系。學生讀通全文,在小組內分配好任務,貫穿全文理解,自然能水到渠成地解決研學問題。
(二)圖文結合,豐富理解色彩
在語文教學課文中,學生最感興趣的莫過于每一篇課文的插圖。這些插圖或是真人照片,或是實景拍攝,或者想象素描,但不管插圖形式是什么,學生都會津津有味地欣賞這些圖畫。可想而知,插圖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地位。如在四年級上冊《頤和園》一文中,分享的小組成員會利用投影機展示課文的插圖,用手指示那無數的紅柱子綠柱子,指著金碧輝煌的排云殿等等。大家都融進了圖畫中,對“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自然了解程度就更深更直面了。
(三)假設推想,實現文本延伸
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跳出文本,實現文本的延伸,這幾方面都愈發顯得重要。語文的教學并不是照本宣科的教學,學語文,也能學得別出心裁,獨當一面。小組學習,生生間多了交流的渠道,大家的思維都在討論中得到展開。比如,在續編故事時,以小組為單位,每一個學生都別出心裁地承接著上一個同學的設想進行想象,不時還會提出意見,修整故事情節的發展。在小組氛圍里,大家暢所欲言,利用這種研學策略,學習熱情隨之高漲。
(四)聯系課外,找到相似之處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實現了不同思維的碰撞,但是依托課外知識對課內知識進行營養補充也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主題認識名人時,為了讓大家收獲更多的知識,我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前的資料收集。從課內聯系到課外,學生在對于課外資料收集這一方面興趣比較濃,課堂中,大家都對各小組收集到的課外知識格外感興趣。大家的收獲不僅僅是小組內的,更是班級的一次大豐收。
(五)小組討論,共探究互啟發
小組合作研學,最主要的形式當屬小組討論。對于同一問題的探究,一個人解決的問題是有限的,對于同一個問題的理解程度也是淺薄的。不借助插圖,不借助課外資料,但是每個學生就是獨立的個體,大家各抒己見,會迸發出一次次的思想火花。比如,三年級教學《陶罐和鐵罐》,為什么驕傲的鐵罐最后還是消失在城市中?討論這個問題,有的疑惑不解,有的說因為鐵罐的驕傲讓自己最后淹沒在城市中,有的說因為在鐵罐身上發生了一種化學變化……不同思維火花的碰撞何嘗不是一次次驚喜、有趣的發生在課室內的研學之旅?
能用、會用、樂用、善用研學策略,學生在互動中研學,在探究中感悟,在交流中思維碰撞,在展示中獲得新知,在點撥中提升,在研學中和諧發展。小組合作研學的研學策略多種多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問題進行解答前的分析,選擇最適合的策略展開合作學習,從而收取最佳學習效果。研學策略的引導,能讓學生更自主地發揮小組的特色;研學策略的運用,能讓我們在追求教學目標最優化的路程上多些幫助;研學策略的運用,能讓平凡的教學基于文本,高于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