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樽尉
【摘 要】寫作一直是語文學科教學的一個重難點,如何讓學生寫作,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的文章呢?《讓學生飛舞起寫作的翅膀》從以下方面進行論述:美文美讀,激發興趣:學會觀察,培養興趣;參與實踐,挖掘興趣;博覽群書,積累興趣;自主隨筆,表達興趣;多元評改,調動興趣;推薦發表,延續興趣 。
【關鍵詞】寫作 興趣
偉大的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生愉快學習,饒有興致地輕輕松松地作文,是實施語文素質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探索之路。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呢?
一、美文美讀 激發興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顆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的心。因此,在進行作文教學之初,我們不要急著讓學生拿筆寫文章,而是要通過老師與學生的共同“讀”文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除了朗讀書本上的課文,通過教師準確、生動、優美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表現文章的美,引導學生感受美外,還要多找一些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的故事、典故、美文等豐富新穎的內容,和學生共讀。帶領他們走進文學的殿堂,產生他們自己的獨特的體驗,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喚醒學生的文學之心,從而激發他們寫作的欲望與興趣。
二、學會觀察 培養興趣
不少學生作文脫離實際,生編硬套,字詞不夠廢話湊,像擠牙膏似的想一句寫一句,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生活是進行文學創作的源泉,不管寫什么文章都離不開生活的沃土,作家無一不是先深入生活后寫作出優秀的作品的。我們的學生更應該扎根生活。因為他們還只是靠著自己有限的對世界的認識,去寫人生百態、人生感悟,往往會感到“囊”中羞澀、捉襟見肘。
在指導學生寫自己喜愛的動物時,一位學生寫魚兒在水中游玩活動時,這樣寫道;魚兒和我們一樣那么貪玩呢!它們一會在水中你趕我追,一會向上撲食,一會俯首沖擊。可是,這些都是魚的向前游,它們會和我們一樣“倒著走”嗎?觀察讓我解開了謎團。看!小家伙向前游時,肚鰭向后劃,身體和尾巴左右劃動,產生一股旋渦流推動魚向前。所以有時它們可以借助水流滑行一段。而向后游時,肚鰭向前劃動,產生一股推動力,加上尾巴只向左或向右擺動,魚就這樣“倒游”了,真有趣!作者把小金魚游的情景寫活了,為什么作者能把魚兒游玩情景寫得如此詳細、生動呢?是因為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感受和思考,才把魚兒在水中活動的情景寫的栩栩如生啊!
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靈感信息,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問渠哪得請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就是我們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啊!只要找到了“源頭”,習作的泉水就會源源不斷。
三、參與實踐 挖掘興趣
長期以來,在作文教學中,一般都是由教師先輔導寫法,讀范文。結果學生只能用教師的思路寫教師的思想,結果作文千篇一律,更沒有標新立異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呢?自然也是得不到提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只有讓學生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學生才能“我手寫我心”? 因而小學作文教學就要重視把學生帶進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真實可感受的真實情景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個人的獨特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作文,巧妙地構建了有利于作文激趣的環境,進而形成語言表達的欲望,很容易喚起創作靈感,寫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如蘇教版國標本六年級第十一冊語文教案第三單元習作,練習寫一篇介紹自己喜歡的美味的習作。教學時,要打破傳統的訓練模式,根據學生喜歡美味的心理特點,對自己喜歡的美味暢所欲言。將作文課上成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課,看美味、說美味、做美味、聞美味、嘗美味、評美味。學生對這樣有趣的實踐作業極樂意接受,經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做,言心聲,最后寫我心。寫出來的文章那是五彩斑斕啊!細細品來,猶如品嘗一道道無窮的美味:香辣可樂雞翅、家常酸菜魚、油炸爆里脊、金絲棗蘑菇小抄肉、東坡肘子、銀芽牛肉絲、賽香瓜、明珠油菜心等等數不勝數,很多菜是我自己都沒有吃過的,但是孩子們卻如數家珍,有些菜是家常小菜,但在孩子們的筆下,卻寫的與眾不同,連名字也格外吸引人!
四、博覽群書 積累興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閱讀是累積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要使學生寫作時有話可言,有物可寫,就必須堅持讓學生進行廣泛閱讀,學生會在享受讀書的快樂的同時積累學積累詞匯,鍛煉語言,增長更多的知識,自然能為寫作打下夯實的基礎,逐步養成寫作技巧。但是是我們的學生終日沉溺在題海里,課外閱讀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充分的利用好時間和時機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并交給閱讀的方法。為了學生有興趣閱讀,一開始,可以鼓勵學生讀自己喜愛的書籍。還可以結合課文推薦課外讀物,如學了課文《小草和大樹》,可推薦《簡愛》;學了《牛郎織女》,推薦《中國民間故事》,學了《我喜愛的一本書》,推薦《魯濱遜漂流記》等等。同時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讓學生對所讀之書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厚積薄發,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作文中去。寫作文時,內容應筆而生,才能左右逢,下筆如有神。
五、自主隨筆 表達興趣
學生的水平是不平等的,如果統一要求寫整篇文章,會讓有的學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讓學生平時可以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自己練寫隨筆,留住精彩的瞬間,美妙的一刻。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自由,時間自由。只管寫自己想寫的,愛寫的。可記敘,可抒情,可議論;可幾千字,不嫌多,可幾十字,不嫌少,有話則長,無話可短;大至寫社會、寫人生,小至遣詞造句。隨心所欲,不一而足,盡入筆底。讓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就是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呀!隨筆寫多了,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容還運用到作文中去,從而減輕了寫作的難度,寫作的興趣得到了表達,寫作水平也跟著提高了。難怪偉大文學家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
六、多元評改 調動興趣
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作為一種內驅力,還來源于在寫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產生的成就感。創設輕松、愉快、和諧、平等的習作講評課堂,能使學生的思想不受限制和束縛,學生們就能自由表達。評改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教師講評。學生評改時,他們自己做小老師,興致勃勃,往往比老師改得更認真,小到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而且可以全部面對面的評改,需要修改的地方可以通過討論后再動筆。教師評改時,我們通常的做法是把優秀的作文在全班范文賞識,也把不好的作文作為反面的典型修改,其實這樣做讓極個別的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滋味,卻傷害了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生的習作有優有劣,對那些優秀的我們是充分賞識的。對差一些的也要從鼓勵的角度出發去評價,即使不是整篇文章都好,也絕對可能有好的亮點,妙詞、佳句或精彩段落等方面有一點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一旦發現這些亮點,我都會情不自禁的圈圈畫畫,然后迫不及待地在講評作文時大肆表揚,讓更多的學生受到鼓勵,激發其創作的興趣。當然 不能一味的表揚,他們的文章確實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指出缺點是必要的,我們必須措辭委婉,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如:這一段落句子不太生動,你試著改改,一定能比現在精彩!等到學生修改后,教師再評改,給他的作文加分。這樣,孩子的寫作興趣得到了充分得調動,修改作文的積極性也在不斷的提高著。
七、推薦發表 延續興趣
寫作中,鼓勵創作,推薦發表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每一次的作文,我都會認真地對待,自選,大家選,選出優秀地代表作,精心指導修改后,張貼在班里地光榮欄。以點帶面,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們創作的積極性。平時,也鼓勵學生不斷地創作,積極參加各種作文比賽,積極向作文刊物投稿。陸續有文章獲得了獎勵,或見諸報端,自己地創作變成了鉛字,那就是成功啊!學生對寫作自然就樂此不疲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愿我們在作文中關注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讓孩子們飛舞著“興趣”的翅膀在作文的藍空中自由飛翔!
【參考文獻】
【1】于雪芹.小學語文教學策略【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呂艷輝.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