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萍
“最近發展區理論”,是由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這一理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如何用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指導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挖掘他們的潛力?如何讓學生從原來的學習水平上升到新的水平?本文嘗試以我的公開課《詩歌寫景手法》為切入點,進行思考和探索。
一、從生活導入,激發興趣
導語設計:
有些與美景的遇見,常常因為止于唇齒而掩于歲月;
有些與好詩的遇見,常常因為囿于表達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這種情景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經常遇見的,他們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于詩歌鑒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這樣的導入就能比較好地引發學生思考進而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了解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明白現有水平和要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于是我們很順利地進入到了本課的學習中。
我們從小就學習寫身邊的人身邊的風景,可是到底寫得怎么樣?怎么樣才能寫好?這個導入以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基礎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了學習目標。
二、立足已有知識儲備,逐步過渡
先出示理論基石,讓學生對于詩歌的寫景角度進行了整體的把握,從空間角度(遠近、高低、動靜、點面)、時間角度(一天、一年、四季等)、色彩、虛實、感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以及整體的正側面相結合,然后再以下面的例子進行難點突破:
1.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2.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3.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4.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5.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些例子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但是真正鑒賞起來又往往鑒賞不好,我平時喜歡用課本教材上的例子。很多人覺得書本上的都是老掉牙的例子,不喜歡用,孰不知耳熟能詳的例子更有利于教師把學生從原有的學習水平引導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為學生在建立知識體系中掃清了很多障礙。而詩歌鑒賞本來就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用最近發展區理論,能讓學生更好地一步一個腳印,更上一層樓。
感官角度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于是我用了以下例子做難點突破:
1.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2.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3.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4.水作琴中聽,山疑畫里看。
整個引導和探究中,我始終堅實立足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從學生現有的水平出發,而我們要達到的目標只需要再搭一個“樓梯”,讓學生從原來的“平地”順利到達新的“高地”,因此整個教學過程輕松愉快,而學生卻掌握了知識,提升了能力。
三、練習:超越最近發展區,達到新水平
對于練習環節,我從三個梯度進行訓練:課本材料——熟悉素材——高考原題 ,從而檢測學生是否已經從原有的知識水平達到了新的水平高度。
首先用了書本上的例子: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要求學生對此進行鑒賞以下要點:(1)動靜結合;(2)高低結合;(3)視聽結合;(4)色彩角度;(5)情景交融。大家就能通過討論學習或者是對知識點整合達到基本能鑒賞對、獎賞好的目的。學生現有水平已經從一開始的不全面不系統過渡到了對課本上的例子做到較全面系統地進行寫景手法鑒賞。
然后,我再過渡到下面這首詩的鑒賞:
絕 句
杜 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經過學生的討論學習,大部分小組都能達到要點視覺(江山麗)、嗅覺(香)結合;動(飛燕子)靜(睡鴛鴦)相結合;遠(江山)近(燕子、鴛鴦)相結合,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蓬勃生機。對于本課的難點:點(燕子鴛鴦)、面(江山)相結合,還仍然有一部分人把握不好,當一部分學生說這個點,我看到很多學生恍然大悟的表情,這個表情后面應該帶著成長吧。
最后我再銜接到今年的高考原題讓學生鑒賞:
閱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
無嘩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
對“下筆春蠶食葉聲”進行鑒賞,作為得分率并不高的詩歌鑒賞,最終大部分學生卻都能從比喻修辭手法、動靜結合角度、情與景的關系進行作答。因此,這堂公開課整體上效果不錯。雖然,作為“一門遺憾的藝術”的教學課堂總是有很多不足,覺得很多細節要怎么樣處理會更好,但是,就學生掌握和反饋來看這節課還是達到了教學目標。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最近發展區對我的啟示:從生活入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潛力;以課本為本,層層深入,把學生從原有的水平基礎順利引導到更高的水平。
【結 語】
高中語文教學是一個有難度有梯度的過程,或許我們可以更多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我們的教學提供思路。從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出發,從生活出發導入新課,一方面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關注生活,另一方面更好地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教學重難點,從大家儲備的知識點和現有水平出發,層層深入,層層引導,從而發揮學生的潛能,超越最近發展區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最終或許更容易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