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瓊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有關課程理念的文章推陳出新,層出不窮。這是我們的幸運,更是我們的機遇。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改進課堂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成為了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所津津樂道的話題。幾年來,在語文課標的基本理念的指引下,我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反思,從中總結了一些經驗。
一、因文施教,培養能力
把握文章的大意,是學生閱讀概括能力的體現。第二學段的學生應有段落和篇章的意識。這是學生今后交際、閱讀、和寫作必備的一種能力。
1.以段落為載體培養概括能力
魯賓斯坦說:“思維是在概括中完成的?!彼季S的最顯著特征是概括性。作為老師,要鼓勵學生對學完的課上內容進行概括,從中獲得試用其他知識的學習方法,才能實現知識的遷移。第二學段學生已經有段的意識,就可以借助文章段的教學培養概括能力。由于初學,這一能力的訓練要視教材情況,不宜每篇都進行程序化的操作。有的文章段落意思分明,就可以進行說段意訓練。如教學《桂林山水》,我就請學生說說第二、三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學生經過閱讀思考概括出:第二段寫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第三段寫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有時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多個自然段的大意,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
2.以篇章為載體培養梳理能力
這對中年級學生來說是初始接觸,要減緩坡度,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的文章結構緊湊,重點突出就進行概括主要內容訓練;有的文章內容簡單,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就讓學生復述作品的大意。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初讀課文后,我就請學生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即1963年葉圣陶先生為“我”批改作文,還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而《小英雄雨來》這一課故事性比較強,我就要求學生把故事講給同學聽,教師要因文而異,采用不同方式訓練學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二、指導朗讀,訓練思維
好文章之所以能夠感動讀者,因為不僅文章內容是真實的,和讀者的生活經歷重合或者能讓讀者產生聯想,同時,文章中的感情也是真實的,能夠讓讀者有代入感。要體會作者在文章中傳達的情感,多朗讀幾遍就可以了,進而進入文章中的角色,體會作者如此寫作的用意。
1.細讀重點段,體會情感
對于課文中的許多具體形象,如果學生能夠反復朗讀,并在朗讀中思考、品味、聯想,往往在頭腦中可以呈現出作者所寫的畫面,與作者產生共鳴,達到愉快閱讀的體驗目的。如教學《桂林山水》的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反復朗,并結合插圖閉上眼睛進行冥想,腦中會浮現出桂林山水“清、靜、綠”的畫面,這就是成功的閱讀,不僅達到了與作者共鳴的目的,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真是一舉多得。
2.品味關鍵詞,辨析領悟
教師要時刻謹記,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并鼓勵他們在閱讀中思考、質疑、探究,自己查找生字詞,不僅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能掌握更多的字詞,更能有所感悟與生成。如在學習《再見了,親人》一文中志愿軍與朝鮮大娘話別這一自然段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思考質疑圍繞“雪中送炭” 回答幾個問題如:“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從這個詞中能體會到什么?是怎樣體會的?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一步步感悟到:作者通過“雪中送炭”這個關鍵詞,表達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三、創設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想要優化課堂教學,教師需要營造一種溫暖和諧、生動活潑、愉快寬松的教學氛圍。正如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所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虔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币獌灮Z文學科的課堂教學氛圍,語文教師必須發揮能動作用。
1.用愛布置課堂
教師在課堂中起到的作用是引導作用,面對這些祖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熱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用愛布置課堂。具體做法如下:把愛的目光投給每一位學生,把和藹的微笑灑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一位學生,讓愛充滿整個教學的課堂。
2.用情境教育升華課堂
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很美的情境,蘊含著豐富的美好的思想感情。我們抓住了這些情境,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啟發、教育,既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體驗到其中美好的思想感情,精神得到陶冶,又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
3.用激勵鼓舞課堂
興越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教師要想方設法點燃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語文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啟發他們的創造思維。例如教學《爬山虎的腳》,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創作,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也非常不錯。
4.用生活充實課堂
理論聯系實際,不僅是對議論文而言的。語文教學還應把教材中描寫的生活、表現的思想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思想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到教材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思想靠得更近了,從而更感興趣,更積極地參與教學。例如《少年潤土》一文寫到捕鳥的情景,我們讓學生把童年的生活與這一情景聯系起來,學生會喜形于色,興趣盎然。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語文教師必須從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抓住契機,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在教學中扎扎實實落實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