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莉春
【摘 要】
圖標,是一種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號,帶有形象性、簡潔明了性等特點。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標記,如:禁止標記、人行過道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而幼兒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如果我們運用圖標的方式對幼兒進行間接的指導,引導幼兒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可以促進幼兒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自發的主動學習、探索性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滿足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
圖標 幼兒 習慣
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人生教育的啟蒙階段,他們聰明好學,可塑性強,自控能力較差,幼兒期既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要的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絕了,不易變。”可見好習慣的培養一定要從幼兒時期抓起。
一、生活因“圖標”而更加有序
幼兒的生活常規對于幼兒園班級管理和幼兒有序、輕松地生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有序的生活活動常規能讓幼兒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但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地強化,如果成人一味的告知提醒顯然效果不佳,幼兒更傾向于接受鮮活具體的標記暗示,而厭倦老師的一些枯噪說教。圖標使我們省去了不少苦口婆心,同時又使幼兒遵循常規時更有章可循。例如:盥洗室門口經常很擁擠,出出進進,很容易撞到,于是和幼兒討論商量后在門口貼上“右邊進、左邊出”的箭頭,避免了幼兒進出時的碰撞;洗手池前小腳印的設置規定了同時洗手的人數;簡單且朗朗上口的洗手兒歌配上形象直觀的七步洗手法步驟圖讓幼兒輕松掌握科學的洗手方法;水龍頭墻壁上的“節約用水”圖標能夠起到從小培養幼兒的節約和環保意識。另外,盥洗室的地面比較濕滑,危險性大,這些系列圖標的設置,有效地幫助幼兒從容地入廁和盥洗,降低了安全隱患。
二、規則因“圖標”而更加有效
《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兒期是規則意識培養的關鍵期。規則存在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活動環節之中,它是保證幼兒愉快生活、交往、學習的前提。
常規就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生活規則。圖標就是把一個個規則繪畫成一幅幅有趣的畫面,通過觀察、模仿、暗示等形式去刺激幼兒作出相應的反應,從而抑制不良行為的萌發,促使在不斷的操作中形成自律。利用周圍環境,讓環境開口說話,比強加給他們的規則更易接受。所以我們通過幼兒自己設計規則圖標,他們會更樂意、更主動地遵守常規,更容易養成好的習慣。即使有個別幼兒一時忘記了,他們之間也會互相督促,互相提醒,及時改正。自從常規圖標設計制定以后,幼兒們都能按照我們共同制定的要求做。例如在閱讀區門口貼了六雙小腳印,提示幼兒:一是進入區角要脫鞋;二是將鞋子覆蓋在腳印上,鞋子擺放整齊;三是同時能進六位小朋友看書。由此看來, 幼兒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師提的意見更有影響。又如:美術區——孩子們討論商量后制定出規則(一個小嘴巴上豎著一個手指的畫面,意思是此區要保持安靜,不能影響干擾別人;材料架上貼一個擺放要求的圖標等)。這些圖標可愛,容易理解,大多數是他們自己設計出來的,所以幼兒樂意去遵守。
三、游戲因“圖標”而更加自主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心情愉快,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幼兒通過游戲的活動過程,能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質。我們充分挖掘圖標的教育功能,將各種好行為、好習慣的具體要求設計成圖標。游戲中的圖標就起到了暗示和指導的作用,是將游戲規則蘊涵在環境之中,用圖畫的方式形象地表示出來,讓“環境說話”,并布置在適當的位置,提醒大家遵守。如:有一次,幼兒在玩“我愛我家”游戲,游戲里有兩個三口之家,一方帶著孩子去另一方家走親戚,開始他們互相爭吵都要當父母,沒人當孩子,我及時出現,給他們臨時分配了各自的角色,并讓他們一輪游戲結束后,新一輪游戲輪流當父母,看誰把角色扮演得好,通過游戲,他們能互換角色,還學會了互相謙讓,增強了待人接物的常識。接下來幼兒在游戲中更自主了,情節發展到“帶寶寶看病”,游戲中,幼兒模仿父母細心照顧“孩子”,體會父母的愛和焦急辛苦,使幼兒更加理解和尊重孝順自己的父母,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品質。圖標給幼兒提供了游戲情節發展的線索,豐富了幼兒游戲的內容,促進了游戲的發展。另外,他們還經常玩一些社會游戲,如“超市”的售貨員,“公共汽車”的駕駛員、“理發店”的理發師等等,體會各種職業的社會角色,幼兒可從中得到社會規范意識和倫理精神的最初啟蒙。
四、活動因“圖標”而更加精彩
幼兒年齡小,對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沒有多少認識。活動中的許多問題都能在圖標的幫助下一一解決,因此老師在平時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各種幼兒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兒明白不好的習慣會給人們帶來的危害。以及良好的習慣會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對他們個性的發展和優良品質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響。在日常活動中,利用圖標在環境中含蓄地、潛移默化地提示和影響幼兒,幫助幼兒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在活動開始前,座位標記以及地面上的點線圖標幫助幼兒快速找到自己的座位,減少消極等待時間;“噓”的動作圖標提示幼兒要安靜傾聽,不隨意講話;正確的坐姿圖標提示幼兒坐端正;舉手的圖標提示幼兒發言要舉手……久而久之,標記圖便與幼兒的行為建立了聯系。吸引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區域活動中來,這樣,使得標記圖的隱性教育作用發揮到最大限度;另外,當孩子們自己探索出新的操作方法時,我們也鼓勵幼兒將自己認可并更新的規則,協助孩子畫成小圖標張貼出來,并介紹給同伴,其效果更是非同一般。
幼兒良好的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之中,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只有巧妙地運用圖標等暗示功能,默默地將規則“告訴”給幼兒,使幼兒更樂意遵守,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自覺地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活動中幼兒才能充分地發揮自主性,從而讓他們在愉悅、寬松的氛圍中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