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萍
很多教師和學者都認為,讀文章好似品茗,越品越香。作為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的載體,突出文章的主體價值與精彩,利于其在主動深入研讀探知的過程中獲得真切認知。閱讀作為認識語言和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讀法自然就顯得尤為重要。掌握讀法,根據文章進行咬文嚼字,定能幫助學生在深入體味的基礎上獲得豐富感知,增強語用準確性和深厚度。讀出好文章,不僅是課程教學的要求,更是學生必備的學習技巧。
一、鏈接生活,由內而外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教材是個樣子,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載體,更是他們走出去發現外面精彩世界的橋梁。讀出好文章,應該從現實生活中挖掘可探知的素材,幫助學生在“處處留心皆學問”的輕松玩學中找到運用的基礎和切入點。鏈接生活,能讓學生有更多不一樣的精彩發現。
建議學生圍繞生活中的積累主動入心研讀,更利于其豐富感知。如,在《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中,可建議學生從生活中觀察相關的小苗與大樹,鼓勵他們深入思考:你愿意作小苗呢還是大樹?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實際,主動梳理相應的感知。很多同學在認真思考中能夠結合小苗與大樹的關系,針對作者的比喻手法運用,請學生談談小苗成長為大樹應該具備哪些條件?以課文內容為引子,能幫助學生在深入研讀和主動摘錄的基礎上找到更多的表達運用基點,也使得學生對季羨林的“奮進向上”和“積極求索”并達到“三貫通”(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有了更多深刻的認知。這樣由內而外的引導,利于學生在真正深入品味中獲得不一樣感知,便于他們在整合資源中產生靈感和頓悟。
從生活中發現學習內容,能讓學生在深入閱讀探知的基礎上獲得更多不一樣的感知。結合學生的自我認知,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拓展,幫助他們在主動研讀文章中深入表達各自的觀點,形成內外結合的有效學習思維方法。
二、合作討論,迸發靈感
閱讀的精彩不在于看到了什么,而是從文章得到了什么。多支持學生深入合作討論,能給學生在自主暢言的前提下獲得豐富認知思維靈感。合作討論,利于學生在不斷聚焦核心要點的基礎上積淀豐富語言表達知識。經過合作,利于學生在討論中迸發思維靈感,獲得真實的感悟。
借助合作討論延伸閱讀,能給學生更多的自我反思運用的機會。如,在《船長》教學中,針對船長哈爾威的不幸遇難,很多同學表示了惋惜,對其舍己為人和視死如歸的精神更是敬佩不已。對此,可建議學生就“作者表達哈爾威船長的精神是通過怎樣的描述方式進行表達的?”進行討論,組織他們從課文中摘錄篩選出有關細節描述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深入探尋中形成一定感知。同時,圍繞哈爾威船長的精神,可建議學生就“你閱讀此文收到了怎樣的震撼?”進行深入合作,幫助學生在彼此交流中篩選出更多的有價值信息,像,臨危不懼,在危難關頭能挺身而出指導船員逃難;審時度勢,能根據當時的情境主動發出命令,高質量的指揮船員避險;視死如歸,在危急關頭,舍己為人,幫助其他人離開船只,等等。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可建議他們將自己平時遇到的緊急事情與船長進行比較,以此來不斷豐富自己的桿子。
創設多元化、開放性話題,利于學生能夠聚焦中心進行深入探討,形成豐富感知。多關注學生表達不同,允許他們在對話交流、爭辯探討中挖掘更多豐富的認知內容,不斷完善認知感悟。鼓勵學生多交流分享自己的閱讀所得,幫助他們在深化認知和主動暢談中發更多不一樣的感知。
三、適度拓展,提升語技
千人讀哈姆雷特就有千樣。這便是學生帶著主觀投射主動融入到閱讀素材中的重要寫照。鼓勵學生多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幫助他們在豐富想象中深入研究文章的寫法和發現,定會有更多的不同。
適度拓展延伸,能給學生更多的語用技能訓練機會。如,在《嫦娥奔月》教學中,可建議學生從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出發,圍繞相關的細節描寫進行深入探討。圍繞多樣化的描述,很多同學有了一定的深度感知。有的同學說,嫦娥奔月告訴我們要做善事,善有善報;有的同學則是從逢蒙的險惡內心世界主動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描述這樣的人物還有存托出嫦娥的善良和美麗的意思;有的同學結合后羿射日的傳說,對故事中的人物內心世界、細節描寫等紛紛提出了相應的觀點,針對其中的發現說出了自己的認知感悟,等等。這樣的拓展,不僅利于學生發現更多的描述要點與精彩,更利于學生在深入交流中有針對性靈活運用,形成更為豐富的語言表達技能。
聚焦課程教學生成點,多建議學生依據核心進行深入拓展,便于其在靈活運用中深入探知和主動展示。為學生的拓展明確一定的目標和方向,且不可忽略主題進行漫無邊際的表達,也不可沒有高度和深度的深入表達。多請學生主動暢談自己的理解感知,引導他們在深入交流中豐富理解感知,積淀深厚文化知識。
總而言之,讀出文章的精彩,需要教師多給學生自由朗讀的時間、合作探究的空間與拓展想象的機會,需要學生在深入細致研讀中獲得更多豐富認知,提升語用的準確性與綜合性。關注文章的點,突出反復研讀和深入比較,定會幫助學生發現其中的精彩,獲得“於我心有戚戚焉”的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