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峰
新課標特別強調:“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為了克服農村初中學生寫作的畏難情緒,我近幾年對小作文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進行了一些研究與探索,并基本上形成了:激發——思議——初作——評議——重作——點評的五步教學模式。一開始進行小作文練筆時,學生總是感覺“無話可說”,有時,為了應付檢查,他們往往勉強以一些“流水賬”式的片斷描寫草草交差。這種狀況,不僅不利于學生作文水平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影響到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所以,如何使學生們由“無話可說”到“言無不盡”?我在課題研究中做了一些嘗試,下面想談談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一、小作文練筆要啟發學生對平凡事物進行深入思考
有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生活當中,似乎只有那些非同尋常、驚心動魄的事件、經歷才是下筆入文的好材料,它是造成很多學生進行寫作時“無話可說”的一個重要因素。本學期的課題研究的教學實踐課上,我曾以班里的一名學生的小作文的來啟發學生對自己身邊的事件進行思考。這篇學生的課堂練筆是在一次生物活動課上,老師讓他們認識了一種名叫“一摸香”的花草,而且,這位學生有幸得到了這種花的一片葉子。對它,學生倍感珍愛,“聞了又聞”之后把它“藏在了筆記本中”。然而,等到過了一段時間翻開筆記本再看到這片曾經散發過“濃濃的香味”的“軟綿綿”的葉子時,卻發現它除了那濃濃的香味不再能聞到之外,葉子還變得“又干又硬”,而且“發了黃”,用手一碰便掉下一些碎片。這些描寫不僅生動地記述了這一切,文章最后還流露了這個同學對這件事所包含的一種生活哲理的深思,世界上的事往往如此,由于受到某種誘惑,人們做了些心中想做的事,然而最終回過頭來一看,卻發現自己犯了大錯。雖然不是很貼切,但畢竟包含了這個學生對生活的思考,所以在點評時我給了他一個大大的贊。
二、要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捕捉自己心靈顫動的每一瞬間
日常生活中,受多種事物的觸發,人們往往會產生瞬間的心靈顫動,而對于感情異常豐富、思維十分活躍的青少年學生來說,這樣的心靈顫動更是時常發生,一堂課、一場雨、一次測試、一場球賽、一次表揚……適時地記錄下這一瞬間的聯想與思考,往往就等于寫了一篇生動真實,流暢感人的練筆小作文的佳作,下面是放學時,一名初中學生看到家長在校門口接小學生回家的情景,產生瞬間心靈顫動而寫下的小作文:
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爸爸天天接送,路上常常講些有趣的小故事。尤其是接我的時候,爸爸總是把我舉起來,舉過頭頂,擠出人群,再輕輕地把我放到自行車上,同學們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我,每當此時,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和自豪,以致聽到我的班主任老師拖著長腔對媽媽講:“小樂的爸爸對孩子有點兒溺愛。”到了二年級爸爸接送我時不再把我舉起來,而是讓我自己爬上自行車。來回的路上也不再講故事,而是教我背誦古詩,還常說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耳熟能詳”“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之類的我似懂非懂的話。在我能背下第一百首詩的那天,爸爸撫摸著我的頭和胸前的紅領巾說:“兒子,你長大了。從今天開始,放學要自己回家,爸爸在家附近的路口等你。”當時我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悲哀,差一點兒大哭起來,我不知道怎樣才能找回“長大了”的失落。
上了初中,我很清醒地預感到自己更“長大了”。果不其然,沒過幾天,爸爸媽媽嚴肅地提出要求:“兒子,你長大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有依賴思想。”從此我的一切學習事務多由自己料理,而且爸爸媽媽教會我洗衣服及做簡單的飯菜,我不再遇到什么事都喊爸爸媽媽了。
三、要幫助學生運用恰當的表現方法去處理一些他們已有的小作文素材
在學生小作文訓練的過程中,我發現一部分學生之所以將小作文的練筆記成“流水賬”,那么面對這樣的這個問題,語文老師該怎么辦呢?我感覺,其根源是如何表現的問題。對于這類現象,老師要適當給予寫作技巧方面的指導。有時,老師只要幫助他們就已有的題材與思想感情找到一個較為合理的表現角度,就能解決這個大難題。
譬如,我班一名學生曾有這樣一篇小作文:他極為概括地表露了自己對作文水平不高的不滿,同時幻想自己,要是能一下子變成一個大文豪就太好了。這位學生的片斷描寫不長,但統計一下,光感嘆號就用了十來個,也十分近似乎一篇“流水賬”。不能說,這位學生寫的那篇小作文并非沒話好說,實際上,他對自己每次寫作時感到萬分苦惱的狀況是有著深刻的體驗的。當時,他也有著一肚子的不滿想要說出來,而他的作文描寫顯然是沒很好的表現出他自己的那種強烈感受。于是,我試著在他的那篇小作文之后為他確定了一個練筆的角度和表現的方向,以《作文啊,作文》為題重寫一篇小作文。我要求這個學生要進行心理描寫和情境描寫,并適當用上比喻等修辭手法。按照我的提示,他的作文很快寫了出來,比起前次的小作文,這時的片斷描寫不僅生動地寫出了自己在幾次完成作文時那抓耳撓腮、東拼西湊,宛如熱鍋上螞蟻的細節,內容也十分充實細膩。尤其,他還將自己成為一個大文學家“夢想”寫在了文章開頭,通過強烈的對比與反差表現了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在面對作文時萬分頭疼的感受。后來,這篇小作文贏得了全班同學的好評與稱贊。
以上是我在小作文教學的課題研究中,特別是在實踐操作層面的一點體會。我堅信,努力在小作文課上通過點撥引導,不斷豐富表現技巧,學生是一定能夠越過寫作時“無話可說”的巨大障礙,并且越練越能感覺到生活的“言之不盡”的真諦,進而在小作文的不斷打磨訓練當中,最終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