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 程振蓮 魏紅艷
[摘要] 目的 探討與分析風險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從該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期間內接收的婦產科患者中,隨機抽取112例患者,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均5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管理方法,觀察組患者進行風險管理方法。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總滿意率,觀察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護理人員的操作能力、溝通能力、書寫能力及服務態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風險管理制度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有效的減少護理工作中的糾紛事件,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臨床價值較高,值得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 風險管理;婦產科;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3(c)-0063-02
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護理工作較為繁雜和瑣碎,導致一系列糾紛事件難以避免,對患者的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對醫院的形象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有效的預防風險,是婦產科臨床護理中較為重要的一項工作[1]。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護理人員可能造成的潛在危險進行識別和預防,通過對危險進行分析,制定適合的解決措施,從而減少醫療事件和糾紛的發生,保證患者的安全。風險管理主要從培養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開始著手,并建立風險管理制度,規范護理人員的工作,將各種可能發生的風險降到最低,為醫院和患者帶來雙贏[2]。基于此,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期間該研究主要探討與分析風險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接收的婦產科患者中,隨機抽取112例患者,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均56例。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該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承諾書,該研究已獲該院批準。觀察組患者中,年齡26~29歲,平均年齡(27.5±1.5)歲;對照組患者中,年齡24~27歲,平均年齡(25.5±1.5)歲。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管理方法,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為患者做好血壓測量等工作,告知患者注意事項等。觀察組患者進行風險管理方法,包括:①制定風險管理制度,使每位護理人員能夠明白自身職責,做到對工作負責、對患者負責;②制定婦產科風險事件應急方案,培養護理人員對于緊急狀況的處理能力,預防風險事件的發生;③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對護理的步驟、流程、重點等進行科學性的學習,并設立相關的考核制度;④提高護理人員對于法律相關知識的學習,例如《護士條例》《護理工作中法律問題》等,學會用法律來維護自身利益,并以法律為工作的基本規范;⑤規范護理工作,嚴格按照護理工作中的相關規定和條例來進行工作,并做好護理工作的文獻整理工作,公正客觀地記錄醫療,能夠在發生糾紛時候起到很好的作用;⑥護理人員應端正自身的工作態度,不僅對工作要認真嚴謹,同時對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態度,尊重和體諒患者,避免與患者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情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情況,包括護理人員的操作能力、溝通能力、書寫能力及服務態度評分等。
1.4 統計方法
將研究所得數據納入SPSS 20.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統計與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情況對比
通過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情況對比
通過對比發現,觀察組護理人員的操作能力、溝通能力、書寫能力及服務態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醫療護理在我國被廣泛運用到各科室的護理工作中來,在對患者的護理工作中,通過風險管理能夠有效的提高護理人員對于風險的意識,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從而減少醫療事件或糾紛的發生率。婦產科護理風險主要包括婦產科室中護理措施、搶救處理等可能存在的傷害到患者及護理人員的風險[3]。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婦產工作本身的特殊性,例如對孕婦的護理、新生兒的護理,孕婦分娩時的感染情況,孕后分娩后的護理不適當等,都會造成風險的發生,另外護理技術操作不夠熟練,護理人員態度不夠友善、護理人員工作缺乏責任感等也會導致風險的產生,對患者的康復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對護理工作也帶來了負面作用[4]。因此,如何將風險管理運用到婦產科管理中,是目前我國婦產科較為重視的一個問題,首先,應制定完整的風險管理制度,對工作內容和要求進行強制性的規定,提高護理人員對于護理工作的重視性,做到認真嚴謹的對待工作,同時應建立起責任制度,能夠自覺的約束和規范自己的工作,意識到自身所承擔的責任,避免護理工作中風險的產生。科室可以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培訓,來提高護理人員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預防意識,并可以設立相關的考核制度,給予護理人員一定的工作壓力,使護理人員能夠重視自己的工作,并積極學習[5]。
風險管理能夠為保證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的護理環境,為患者帶來好處的同時,也使護理人員的相關知識和能力得到了提升,使護理人員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工作責任,嚴格遵循護理工作要求,規范、科學的對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通過及時的對各種危險因素進行識別、分析和預防,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使得護理質量得到極大的提高。風險管理是一項不斷探索與發展的工作,通過每一次護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和問題,提出來并解決,然后回顧總結,從而總結出能夠預防風險和提高護理質量的措施,臨床價值較高[6]。在婦產科臨床護理中,維護患者和護理人員的合法權益十分重要,由于婦女患者對于法律知識了解以及自我維權意識的的不斷增強,使得護理水平需要不斷進步,因此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矛盾發生的幾率會逐漸增高,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其權益方面知識的了解,而且能夠使護理人員形成一種尊重、諒解患者的意識,能夠與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取得患者的理解,充分貫徹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該研究中所提到的設立考核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護理人員的學習能力和責任感,使護理人員更注重護理操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有針對性地提出改變方式,預防和減少了因操作不當所導致的風險發生的幾率。該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風險管理的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總滿意率(94.64%)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78.57%),觀察組護理人員的操作能力、溝通能力、書寫能力及服務態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制度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有效進減少護理工作中的糾紛事件,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臨床價值較高,值得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丁慧麗.婦產科護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5):147-149.
[2] 唐紅菊.風險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1):144-146.
[3] 王忠芬.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開展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3):102-103.
[4] 劉敏.婦產科護理風險管理應用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6,7(14):71-72.
[5] 陳蕊.風險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8):99-100.
[6] 郭盈慧.探討風險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7,28(6):755-757.
(收稿日期: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