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君 司書園
[摘要] 腎衰竭患者常見的治療方式為血液透析,是指將機體中血液傳送于體外,借助一種由多根纖維組成透析器,于纖維外與內的電解質液體通過對流與彌散方式實行物質轉換,并促使體內代謝的廢物排出,從而保證酸堿與電解質維持平衡狀態。若機體腎臟出現損害,可致使血液濾過效果相應降低,如果未及時把血液中的毒害物質進行排出,易使人體發生中毒,甚至威脅其生命。
[關鍵詞] 血液透析;風險;護理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3(c)-0051-02
[Abstract] The comm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renal failure is hemodialysis, which refers to the body in the blood transmitted in vitro, with a multi-fiber dialyzer consisting of, outside and inside the fiber electrolyte solution by convection and dispersion of material conversion and the bodys metabolism of waste discharge is promoted, so as to ensure the acid-base and electrolyte balance. If the body kidney damages, which can result in a corresponding reduction in the blood filtration effect, if not promptly discharged to the toxic substances in the blood, easy to make the human body poisoning, and even threaten their lives.
[Key words] Hemodialysis; Risk; Nursing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當前,血液透析方法不斷進行改善,使得透析患者數量亦隨之增多,從而于一定程度上增加透析室風險。因此,臨床上需提高血液透析科室的護士工作效率及質量。近幾年,有較多新聞報道出血液透析室不良事件,且透析患者法律理念及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因此,臨床上需進一步完善護理制度、加強護理工作效率及設備管理。該文主要針對該院透析室的護理管理相關風險與相應對策進行分析,具體內容介紹如下。
1 血液透析相關風探究
1.1 患者自身風險因素探討
①隨著當前醫療技術與環境變化,患者的自我維護意識逐步提升,對醫療安全及護理效率、質量提出新型的要求,使得更多臨床安全隱患出現。②大多數患者因長期需要依靠血液透析醫治延長生命,導致其社會、家庭、經濟等多方面均受到影響,進而使得患者極易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甚至少部分患者存在自殺傾向。③尿毒癥患者常伴隨較多并發癥,包括造血、心血管等并發癥,一些高血壓患者當血壓正常時,因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于透析前服用降血壓藥物致使其于透析過程中出現生命體征異常,嚴重者可出現休克。④因管道及水源消毒機透析儀器均為首次應用,易引發熱源等不良反應[1]。
1.2 護士風險因素探討
①由于血液透析室每日有患者出入,導致不能夠進行徹底通風,且于透析中應用的消毒劑通常具揮發性功能,從而彌漫于空氣中,比如過氧乙酸和新潔爾滅、醫用酒精等,以上消毒劑雖然能夠消除細菌,但是亦會對人體形成影響,比如:刺激皮膚與黏膜及眼睛等;特別為護士需每日接觸消毒劑,長期應用可嚴重刺激其消化系統及呼吸道。另外,透析儀器于運行期間產生的噪音可影響護士的健康。②于護士進行操作過程中,其可觸摸到較多的針頭、手術器械及標本,通常于留取患者標本、回收利器與廢物時、血管通路成立術時,若稍有不慎極易被針頭等利器所扎傷,從而經血液傳播引起感染。③部分護士有時身上存在未愈合傷口時,其傷口暴露于透析科室環境中,從而極易引發感染;血液透析科室環境中存在病原體密度較外界高,感染發生率亦隨之增加。④于透析前,護士如果未明確、詳細向家屬與患者闡述透析過程中的步驟、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風險、各項收費標準等,易使家屬與患者內心生成較多疑問,從而進一步降低對醫護人員信任度,進而易出現一系列的矛盾與爭執。當出現非人為造成的事故時,家屬與患者極易誤認為其屬于護士操作不當而引起,從而較大程度上增加醫療糾紛率。另外,于護理操作中,護士缺乏與患者相互交流,使得患者內心壓力未及時予以心理疏導,亦易引發其他風險[2]。
2 護理管理相關對策
2.1 改善患者心理狀況
血液透析室需為患者創造優良的醫治環境,保持透析室內環境的舒適及明亮、干凈整潔,從而確保患者于透析過程中心情放松。透析室需保持安靜狀態,嚴格控制音量,禁止患者與醫護人員大聲說話;家屬及閑雜人員應禁止入內;嚴格控制透析室內的溫度與濕度。護理人員可通過協助患者辦理相關出院或者住院繳費手續等,從而讓患者深感到醫院對其的重視與護士熱情及關懷。另外,針對文化程度較低或者帶有方言口音患者進行交流時,應顯示出足夠的耐心,且應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介紹治療的意義及血透時與血透后注意事項。對于文化程度較高患者可推薦其看健康宣教手冊或者相關資料與書籍,細致答復家屬與患者疑問,并鼓勵透析患者之間互相溝通。此外,因透析總時間偏短患者其大多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與生理方面障礙,應特別注重透析總時間偏短患者的相關知識指導。健康教育主要意義是為能夠讓患者熟悉透析重要性、原理、目的及依從性的目的,從而促進患者逐步掌握血透相關知識。
2.2 提升護理人員工作質量
①完善血液透析科室各種操作及相關制度(透析室護理、消毒、簽字),并嚴格執行,且積極配合。主動參與由血液凈化監督中心舉辦專業培訓班,確保醫療工作人員均能夠經考核合格后,獲取相關資格資格證,禁止無證上崗。②護士長需增強監督力度,并擬定風險預防及對策方案,增強法規、法律學習,提升醫護人員的風險預防觀念及責任心。近幾年,百姓的自我維護及法律理念愈加高,臨床上對血液透析中心工作人員的技能水平與職業道德及服務態度提出更加高要求。因此,應定期對血液透析室護士予以預防知識培訓及健康體檢,集體組織學習護理管理法與輸血法、傳染病相關防治法、醫療不良事件等知識,使得臨床護士做到懂法及守法。③于透析中,護士應增加巡視次數,觀察其病情狀況,特別為對留有導管患者的穿刺點及各個連接處觀察。另外,護士于工作期間應保持充足的精力,操作時應細心核對且專心致志。患者在透析期間,護士應嚴禁離崗,從而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一旦發生異常情況,可及時予以相關處理,并保證記錄的護理文書等完整性[3]。
2.3 設備與護理相關制度完善
①在每次透析前,應嚴密檢查儀器性能是否正常,且空出一臺透析機器以備急診時用。建立健全儀器的應用者培訓制度與操作資質,并建立有效的急救方案,制定透析器每日應用詳情及維修記錄表,定期檢驗透析儀器參數,有效消除透析儀器老化、失效而造成性能降低,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及透析儀器應用風險[4]。②每次透析完成后需及時應用消毒劑消除透析儀器外層污漬、血漬。③定時對室內進行通風換氣,保持透析室環境的空氣清新。另外,護士長應正確安排護士排班,從而減輕護士工作負荷量,進而可于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率的發生[5-6]。
3 結語
綜上所述,因血液中可不斷生成新廢物,故腎病患者需經常予以血液透析,達到凈化血液效果;從尿毒癥角度而言,血透是維持患者生命關鍵性。護理人員應積極仔細做好血透相關資料與記錄,整理及分析各個風險形成的因素,從而予以針對性、科學性、合理性的護理管理策略,提升患者滿意度及依從性,不僅可確保護理質量,且降低風險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李珊珊,張雅琴.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行甲狀腺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45(12):1111-1112.
[2] 熊玉琦,張新平,王丹,等.基于風險調整模型的血液透析相關感染監管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1):58-60.
[3] 張郁苒,張政,于青,等.營養風險指數預估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病死率的價值[J].中華醫學雜志,2015,95(46):3741-3745.
[4] 張麗紅,崔銳,楊濤,等.心肌生物學標志物聯合檢測對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原因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5,31(3):173-178.
[5] 程鵬宇.探析血液透析的風險分析及護理管理措施[J].中國農村衛生,2015,30(15):48.
[6] 劉子先,李玫.基于FTA和Bayesian網絡的血液透析感染風險評估[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7,22(3):106-113.
(收稿日期: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