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敏
[摘要] 目的 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探究。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1月根據該院婦科護理風險管理是否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分為兩組,對比兩個時期婦產科實施持續質量改進的實際效果。結果 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期間共發生不良事件11起,與未進行持續質量改進時期相比,2016年6月—2017年1月期間僅發生1起護理不良事件;經問卷調查,持續質量改進期間護理滿意度為98.12%,與未進行持續質量改進時期相比,投訴和爭執事件明顯減少。結論 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并且增加醫患關系,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持續質量改進;婦科護理;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3(c)-0038-02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gynecologic nursing. Methods The patients in this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implementing th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f gynecological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r not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compared the actual effect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wo periods. Results From December 2015 to May 2016, a total of 11 adverse events, compared with no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period, 1 cas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une 2016 to January 2017;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during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8.12%, with no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ompared to the period, complaints and disput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gynecological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s significant.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increa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Gynecologic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護理風險管理是臨床護理中的重要內容,能夠識別、預防、評價以及處理現有或者潛在的護理風險,對提升醫療質量,減少醫患糾紛有重要的意義。現今醫療水平發達,因此對醫療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標準、科學、嚴謹的護理措施能夠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促進患者的恢復和預后,并且減少風險事件相關性人員、設備、機構等的經濟損失和危害[1]。在現今的醫療過程中,有效識別風險是護理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且以有效的方式預防和規避風險,是護理人員需要掌握的基礎性知識,醫療過程中風險可能存在于各個環節,因此具有不可預估性和突發性、動態性特征。該文2016年6月—2017年1月期間,對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婦科護理風險管理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將2016年6月—2017年1月期間作為該次研究的觀察期,2015年12月—2016年5月作為該次研究的對照期,期間所有婦科住院治療的患者均參與此次研究,該院婦科病房床位共40張,科室所有護理人員均參與此次持續質量改進。
1.2 方法
(1)統一組織,尋找問題:由護士長負責,統一組織各責任護士、正式護理人員、實習護理人員參與討論,對以往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找尋以往護理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總結、歸納相關性風險問題,主要總結內容有以下幾點:①護理人員是否擁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對常規的法律觀念、制度、條例是否了解,日常護理中是否存在風險意識淡薄,與家屬和患者溝通措辭不當,交流談話過程不嚴謹等現象[2]。②排班是否合理,回顧以往的護理過程,是否存在排班機動性不足,護理人員休息不充足等狀況。③查對制度是否嚴格執行,護理過程中是否存在查對大意現象,是否按照醫院的標準和制度嚴格執行。④交接班嚴謹性問題,護理人員交接班是否嚴謹、仔細,責任落實狀況是否合理,交接班的銜接內容是否合理等。⑤是否有效協助患者的問題,護理過程中,患者需要協助時,護理人員是否及時協助,手術臥床患者是否有協助其翻身,做好壓瘡護理,是否存在不及時協助導致患者墜床或者跌倒的現象發生。⑥與患者的溝通是否融洽,對于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的患者,家屬支持存在問題的患者,護理人員是否及時與患者溝通,及時緩解患者的壓力,與患者的溝通方式是否正確等。⑦是否注重患者的隱私保護,婦科疾病患者本身由于生育、自我身體狀況等因素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和自卑感,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隱私資料是否存在不重視現象,對患者的私生活是否存在八卦的現象[3]。⑧護理文件書寫手否規范,檢查每一個護士的護理文件,是否存在書寫不規范、字跡模糊等明顯錯誤。
(2)結合實際反饋、總結結果,將以往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作為依據,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護理措施,主要內容為以下幾個方面:①組織全科護士培訓最新的相關性法律知識,新進護士以及實習護士列為重點培訓對象。②制定合理排班制度,根據科室每段時期的具體就診和住院狀況,在保證正常上班秩序的基礎上,增設護理二線以預防緊急事件,加強夜班力量,并且注重護理人員休息充足,以免由于休息不足、精神不佳等狀況產生護理失誤現象。③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根據醫院的要求和標準實施查對,尤其是新進護士,經驗資深的護士應該協助監督和指導,規避單純依靠經驗操作的現象發生,要以現代醫療護理的要求為標準進行。④有效對患者實施護理評估,獲取患者更多的信息,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包括高齡,精神、情緒、性格、運動神經狀況、藥物過敏等重要要素,制定紅色警示標識,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⑤與患者溝通,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家庭狀況、經濟狀況等都需要全面溝通,對于搶救患者無條件治療,對于經濟條件困難的患者,則及時上報醫院,按照醫院的要求和標準實施。⑥尊重患者隱私,婦科疾病具有其特殊性,無論何時何地,除了正規的診斷和護理需求,絕不泄露患者隱私,對于宮外孕、流產、特殊疾病感染患者,如梅毒、艾滋等等,要做好預防,并且保護患者隱私。⑦強化培訓護理文件書寫標準,并且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標準執行。
(3)總結、反饋:針對以前存在的問題和相關風險因素,進行針對性培訓和持續改進之后,舉行每周一次小總結,每月一次大總結的護理人員座談會[4]。在討論過程中,針對前段時間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在哪些方面改進較大,哪些方面尚有不足,優秀的部分持續保持,對于缺陷和薄弱部分,所有護理人員發表自身的意見,尋找問題的根源所在,并且改善相應的管理措施,提升護理質量。每周一次組織全體護士進行服務質量自我監測與評價,這種考評不以獎懲為主,主要是進行總結、討論,尋找問題,以此及時修正目標和措施,保證CQI順利實施。護理人員之間可相互批評,相互指導,相互監督,團結努力,相互協助,共同完成護理任務。
1.3 判斷標準
與持續質量改進前相比,觀察持續質量改進后的實際效果,主要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并統計兩個時期內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2 結果
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期間共發生不良事件11起,與未進行持續質量改進時期相比,2016年6月—2017年1月期間僅發生1起護理不良事件;經問卷調查,持續質量改進期間護理滿意度為98.12%,與未進行持續質量改進時期相比,投訴和爭執事件明顯減少。
3 討論
婦科是醫院特殊的科室,前往就診和治療的患者為女性,且患者本身由于生育、自我身體狀況等因素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和自卑感,檢查和診斷往往涉及到隱蔽和隱私之處,因此婦科護理的工作相對比較復雜,也更為繁忙。因此護理工作開展的同時,很可能忽略護理風險,沒有注重潛在護理風險的處理,致使不少潛在的風險沒有得到有效的預防和處理,最終轉化為現實的不良事件,這對于護理質量的提升要求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過程中,通過問題的尋找和總結,制定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手段,在原有質量基礎上不斷完善的管理過程,使護理質量管理處于一個良性循環的軌跡中[5]。如此才能明顯提升護理人員的風險以及應對風險的意識,一旦有潛在危險因素發生或即將發生,能夠及時處理。在護理過程中,不僅要擁有較強的法律意識,懂得怎樣解決和處理關鍵性問題,同時還要注重患者的隱私保護,尊重患者,與患者及家屬以恰當的言辭和語句交談,在患者需要幫助時積極主動地協助,如此才能有效提升護理質量。
該次研究中,實施持續質量改進階段,共發生不良事件11起,與未進行持續質量改進時期相比,持續質量改進之后僅發生1起,經問卷調查,持續質量改進期間護理滿意度為98.12%,與未進行持續質量改進時期相比,投訴和爭執事件明顯減少。證實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并且增加醫患關系,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陸宇霞,程忠平,王劍瓊,等.五線譜風險管理在婦科圍手術期護理中的運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22):69-70.
[2] 賈玉娥,高儒,朱雪琴,等.持續改進護理評估流程對婦科護理質量敏感性指標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7(3):63-66.
[3] 劉新英.循證護理在婦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7):104,106.
[4] 吳蓉.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7(25):168-170.
[5] 張書燕.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6(21):138-140.
(收稿日期: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