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杰
[摘要] 協作性公共管理作為新時期公共衛生管理的一種有效措施,在改善我國公共衛生管理問題,推動公共衛生資源優化配置,實現居民健康保障與提升等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和意義。該文結合我國公共衛生管理的現狀,對公共衛生管理的新視角—協作性公共管理及其在公共衛生管理中的思路啟示進行研究,以促進我國公共衛生管理的發展提升。
[關鍵詞] 公共衛生管理;新視角;協作性思路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3(c)-0137-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與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在醫療保障制度不斷完善的情況下,當前公共衛生管理中,社會居民醫療衛生需求快速增長變化與醫療衛生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成為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與管理中所關注的重要問題。綜合我國社會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情況來看,在社會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下,社會公共衛生資源不足主要是由于其資源本身的特殊性,導致社會公共衛生事業發展中所需要的人力資源支持,需要較長的周期才能夠完善和充實,此外,我國衛生資源的利用不夠充分,尤其是鄉鎮衛生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利用,導致資源緊缺問題加劇。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從新的視角對公共衛生管理的思路模式進行創新,以促進其管理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1 我國公共衛生管理的現狀分析
根據我國公共衛生管理機制的設置,對其管理現狀的分析,可以從公共衛生的行政管理部門現狀以及衛生機構現狀、社會組織與個人現狀等方面進行分析。首先,結合我國公共衛生管理情況,其管理系統中政府行政部門主要進行公共衛生管理的規劃以及準入、監管、投入等為主,并且以分級負責管理模式為主,并且在對于公共衛生管理中,以衛生行政部門為主,多部門參與,其中包括負責公共衛生規劃的發改部門、公共衛生投入的財政部門以及人員配置組織部門、醫保與職稱管理的人社部門、價格管理的物價部門等。這種多部門參與分權管理的模式,導致其在公共衛生管理中多從自己的角度進行問題考慮,與公共衛生管理的核心目標出現沖突,不僅出現公共衛生管理的成本高、協作性管理能力低等問題,而且導致管理效率低,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嚴重制約了公共衛生管理的提升與發展[1]。
①衛生機構作為參與公共衛生管理的重要組織,在公共衛生管理與發展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我國公共衛生管理中,衛生機構之間也存在著不同醫療機構的各守陣營,相互之間溝通協作較少等情況,尤其是同類衛生機構上下之間以科研為橋梁的協作較多,但不同類型衛生機構的協作較少情況突出,并且多數衛生機構之間的合作是建立經濟利益基礎上,為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目標以及管理提升為主的協作少,再加上歷史原因與人類認識的影響,導致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在公共衛生管理和發展促進上的協作上,而這種情況隨著醫學科學發展與學科分工的細化,使得衛生機構之間各守陣營情況更為明顯,對公共衛生管理開展十分不利。
②當前我國的公共衛生管理中,由社會組織參與到公共衛生管理中的情況基本很少,并且多以改制或舉辦醫療機構為主,這類情況決定其不是以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目標為主,是以經濟利益追求為主要目標,此外,對于個人來講,作為公共衛生服務的對象,其參與熱情理應較高,但是實際情況是,個人參與公共衛生管理的情況也不樂觀,表現為在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的入戶調查中,社會居民的配合度較低等,對于公共衛生管理發展十分不利。
2 公共衛生管理的新視角:協作性公共管理及其思路分析
2.1 協作性公共管理產生背景
協作性公共管理的產生,是在社會經濟變革發展以及公共事業管理各部門管理失靈以及協作性管理需求不斷增長基礎上,隨著其理論基礎的不斷成熟,逐漸在公共管理以及公共衛生管理領域出現,并被投入到實踐應用和研究中,為公共事業管理創造出的新的管理發展視角[2]。其中,社會經濟變革對公共衛生管理的新視角:協作性公共管理的推動產生,主要表現在,在社會經濟的不斷變革與發展下,導致各種涉及多行業不同領域的公共管理問題大量涌現,而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則需要多個部門、區域以及組織、個人等力量的共同聯合,因此,這種跨部門、區域以及組織、個人的協同管理模式,被認為是一種解決公共管理問題的新模式,逐漸被提出并推廣應用。另一方面,社會經濟發展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信息技術在各部門管理中的應用實現,以及在社會各行業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也為協作性管理的實現提供了相應的技術支持,為其在公共管理的應用實現創造了更多的可能。其次,在社會經濟變革發展推動下涌現的各類公共管理問題,以傳統管理體制通過邊界分層管理已經不能夠解決當前存在問題,這就以為這傳統公共管理中部門職能及管理的失靈,而在新的環境下,要想解決環境變化帶來的管理問題,就需要進行新的管理體制創建,而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社會經濟變革催生出的協作性公共管理創造了更加有利的管理結構,因此,在這種環境與情況下,隨著公共衛生管理問題的日益突出,作為其管理創新與發展的新的視角與體制模式,協作性公共管理逐漸出現在公共衛生管理領域,并被推廣應用實現,為公共衛生管理問題解決提供了新的思路。
2.2 協作性公共管理對公共衛生管理的指導意義
結合上述對我國公共衛生管理現狀的分析,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公共環境領域中,隨著各項社會關系的日益貼近以及現代化、信息化的發展,致使不同社會組織部門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這種界線更多的以一種概念形式存在,在事實中并不存在,對于社會公共衛生事業來講,也是如此。以公共衛生管理為例,在對于公共衛生管理的有關規定中,對于新醫改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撥付,是由政府衛生機構與財政機構共同考核后,按照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完成質量與數量進行撥付,但是在較為復雜的現實環境與條件下,單純通過政府行政機構考核無法實現,大部分考核依據需要依靠公共衛生機構的協作支持。這種環境形勢下,公共衛生管理的新視角—協作性公共管理就應運而生。
此外,由于公共衛生管理本身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管理,不是由單個組織、機構或者是個人就能夠實現的,它是在對不同部門的權力與資源、優勢等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的共同資源形式,以實現公共管理運作效益的提升,促進公共管理的有效性體現。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運用協作性公共管理模式,實現公共衛生管理的促進與提升,就具有十分突出的積極性與可行性。
2.3 公共衛生管理的協作性公共管理思路
根據上述對公共衛生管理現狀及協作性公共管理在公共衛生管理運用的可行性分析,可以看出,協作性公共管理為公共衛生管理提供可新的管理視角,運用協作性公共管理思路,能夠有效改善當前我國公共衛生管理中多部門分權管理、衛生機構之間各守陣營、社會組織與個人參與較少等問題,對于促進公共衛生管理目標實現及其發展提升,有著積極作用和意義。
①在協作性公共管理思路引導下,公共衛生管理中各行政部門與衛生機構、社會組織或個人等,在管理過程中,都圍繞一個目標,即公共衛生管理的目標,實現社會居民健康水平提升來開展各項工作,加強各自之間的相互協作,從而促進管理的提升與發展。見圖1,即協作性公共管理下,各組織機構以及行政部門、個人等都圍繞公共衛生管理核心目標,通過相互協作,共同促進公共衛生管理的提升,這也是協作性公共管理思路下公共衛生管理的目標形式。
②在協作性公共管理思路下,公共衛生管理工作的開展,主要朝著上下級協作加強與同級之間協作打通的方向發展,由于當前我國公共衛生管理中,上下級之間以科研為橋梁的溝通協作相對通暢,但是同級機構與部門之間的協作相對較少,在這種情況下,為加強各部門之間資源的有效結合與在公共衛生管理中的合理利用,就需要針對公共衛生管理中上下級與同級之間的協作模式進行進一步強化,從而促進公共衛生管理的有效開展。比如,當前公共衛生管理中有關基本醫療保障政策不同區域的銜接以及不同地區重大疫情防控等,都需要通過加強不同區域與各級組織之間的相互協作,來促進工作有效開展,從而實現公共衛生管理的目標[3]。
③在協作性公共管理思路下,公共衛生管理中還需要進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與醫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的的資源進行充分挖掘與合理分配利用,從而促進居民健康水平提升這一公共衛生管理核心目標實現。
3 結語
總之,進行公共衛生管理新視角協作性公共管理思路的研究,有利于促進公共衛生管理在協作性公共管理這一新視角與思路模式引導下,克服當前管理存在的問題,促進管理完善與提升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韓兆坤.協作性公共管理的興起背景、邏輯基點與局限反思[J].理論月刊,2016(4):84-88.
[2] 李妮.協作時代的城市管理:“協作性公共管理”之范式解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5(3):16-22.
[3] 呂志奎,孟慶國.公共管理轉型:協作性公共管理的興起[J].學術研究,2010(12):31-37.
(收稿日期: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