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婷 蔡瑞媛 吳婷 曾康嬋
[摘要] 目的 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實施PDCA循環管理法,降低靜脈藥物調配中心差錯率,提升工作人員的管理意識與臨床輸液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某三甲醫院采取PDCA循環管理法前(2015年2—6月)的調配差錯率數據作為對照組,采取PDCA 循環管理法后(2016年2—6月)的調配差錯率數據作為研究組。使用PDCA循環管理法,根據其具體步驟進行策劃、實施、檢查,最后分析對比對比實施PDCA循環管理法前后的差錯率與優化程度。結果 實施PDCA循環管理法后,研究組靜脈用藥調配差錯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調配差錯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PDCA循環管理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靜脈藥物調配中心的差錯率,增強相關工作人員的管理意識與工作效率,保證臨床輸液的安全性,具有應用推廣價值。
[關鍵詞] PDCA循環管理法;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差錯率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6(b)-0081-02
PDCA循環管理法是企業管理各項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質量管理的一般規律。某三甲醫院靜脈藥物調配中心運行至今,已為該院多個臨床診斷科室中的住院患者提供藥品集中配置,但是由于其藥物調配較集中,工作人員配置工作量大,因此配置差錯量也將增加,不僅導致了藥物的極度浪費,更是影響患者的安全性與用藥的有效性[1]。因此該院決定采用 PDCA 循環管理法降低靜脈藥物調配中心的差錯率,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某三甲醫院采取PDCA循環管理法前(2015年2—6月)的調配差錯率數據作為對照組,采取PDCA 循環管理法后(2016年2—6月)的調配差錯率數據作為研究組。統計分析PDCA 循環管理法是否可以改善靜脈藥物調配中心差錯率。
1.2 方法
根據PDCA循環管理法依次實施 P(計劃),D(實施),C(檢查),A(處理)4個步驟,具體過程包含分析現況、確定目標、分析原因、制定計劃、總結效果、實現標準化。
1.2.1 (P計劃) 分析現況:藥物調配錯誤分為內部差錯與外部差錯,其評判依據為調配錯誤是否被核對藥師發現并阻止改正。內部差錯即為經核對藥師核對檢查,及時發現并改正了調配藥師所出的調配錯誤,在藥物調配中心內部已及時解決;外部差錯即為錯誤輸液藥品發放到臨床科室后被執行護士發現,有已使用和暫未使用兩種情況。內部差錯是致使外部差錯的根本原因與主要基礎,因此與內部差錯相對比,外部差錯極易導致醫療事故與醫療糾紛,不僅威脅到患者的安全性,也影響到了院方的工作,存在其為強大的危害性。調配差錯類型主要有擺藥錯誤、停藥誤配、配置錯誤、貼簽錯誤[2]。
確定目標:統計分析某三甲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2015年2—6月的調配總數,致使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差錯的主要原因為擺藥錯誤、配置錯誤。因此使用PDCA循環管理法的主要改善對象為擺藥錯誤、配置錯誤兩大錯誤,改善目標為將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差錯率下降45%。
1.2.2 (D執行) 分析原因:確定目標后,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所有工作人員應積極參與其中,出謀劃策,依次分析人為影響、調配過程、設施完善、藥物原料、工作環境及其他6大因素,從而找出導致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出現差錯的4大主要原因:①新人教育培訓不到位,諸多新加入靜脈藥物調配工作的協助護士與調配藥師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不認識基礎的危險藥品,對于整個配藥操作流程也不夠熟悉,因此藥品誤加的情況常有發生[3]。②工作人員疲憊工作,許多協助藥物調配的護士都是在結束了長時間的夜班工作后前來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完成靜脈藥物的混合調配,因其超負荷工作,處于疲勞狀態,精力不夠充足,常出現多加、少加、誤加等狀況。③相關藥品未放置于正確的相關標簽藥品處,并對相關藥品的熟知度與掌握度不足,易混淆相似藥品。④核對藥師檢查不仔細,工作疏忽,引起調配差錯甚至于外部差錯的發生[4]。
制定計劃:針對調配錯誤中每個原因,制定詳細的解決方案。①加強對新人的定期培訓教育工作,要求新入職的護士及藥物調配師必須具備相關的專業藥物知識并熟悉整個藥物調配操作流程。②注意人員調配,工作安排需合理,可以與住院部相關管理人員溝通配合,盡量避免夜班的護士前來調配中心進行超負荷工作的現象,從而降低因疲勞工作而導致的調配差錯。③加強對核對藥師的管理,端正工作態度,令其堅決遵守核對準則,即為安排藥物前、安排藥物后、配置藥物前、配置完成出庫藥物的4項基本核對,其整個過程都需保證確定藥物的正確性。④維持井然有序的良好工作環境,按照要求規范藥品排放位置,同類藥品按標簽位置統一放置,相似藥品應分離擺放,避免差錯出現。
1.2.3 (C檢查) 總結效果:設置專門的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差錯排查工作組定期檢查分析PDCA循環管理法的實施效果與差錯數量,整體分析計劃實行情況。
1.2.4 (A處理) 實現標準化:參照計劃實施的結果分析,肯定其成功有效之處,修正不足之處。將有效的計劃對策優化,實現標準化。在各個環節中,對于有的問題無法解決,可以移交給PDCA循環法中下一個環節去解決。
1.3 觀察指標
使用自制簡易表格統計分析實施PDCA循環管理法前后的靜脈用藥調配差錯類型與件數。
1.4 統計方法
數據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施PDCA循環管理法后,研究組靜脈用藥調配差錯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實施循環法后,研究組調配差錯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在臨床醫學中,藥物集中調配是常見并極其重要的一部分。而靜脈用藥集中調配工作集專業化、超強度、高要求復雜性等特點,靜脈用藥集中調配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其排放、配置、發放與質檢等步驟。因其特點此項工作的調配差錯發生率也較高。無論是相關工作人員所造成的人為因素,還是受相關技術設備所影響,都會引起靜脈用藥調配差錯現象的發生。靜脈用藥的調配不僅與患者的生命安危有極為密切的聯系,對于醫院相關部門的工作有所影響,因此為了降低調配工作的差錯率,避免大量藥物的浪費,需要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專業知識的掌握度,并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工作計劃制定與執行。PDCA循環管理法是企業管理各項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質量管理的一般規律,其目的為保證工作的有序進行,并對此進行優化改善。PDCA循環包括四個階段:P計劃(plan)、D實施(do)、C檢查(check)、A處理(action)。PDCA循環管理方法是一個強有力且省時省力的管理方法,可以幫助工作者找出差錯原因,明確目標,制定計劃,以此降低調配差錯率。某三甲醫院實施PDCA循環管理法后,研究組靜脈用藥調配差錯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調配差錯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通過使用PDCA循環管理法可有效降低靜脈用藥調配差錯率,有效保證患者的安全性和用藥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工作質量,具有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宋效英,韋瑋,季明晶.PDCA循環質量管理方法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貴州醫藥,2017,41(9):112-124.
[2] 舒放,斯日古楞.PDCA循環法在改善藥房管理質量及降低藥品應用差錯率方面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26):122-125.
[3] 楊振宇,曾濤.應用PDCA循環對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實施項目管理的實踐與成效[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16,23(3):179-181.
[4] 陳偉薇,丁光躍,董一曼,等.PDCA循環在降低住院藥房口服擺藥調劑內差差錯率中的應用效果[J].安徽醫學, 2017,38(11):1491-1494.
(收稿日期:2018-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