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
[摘要]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最后階段,是醫學生成長為合格臨床醫生的重要時期,然而實習倦怠現象嚴重影響實習質量。該文通過分析實習倦怠的原因,提出了加強崗前教育、加強師資培訓、嚴格臨床考核等對策,以幫助醫學實習生克服實習倦怠,提高實習質量。
[關鍵詞] 醫學生;臨床實習;實習倦怠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6(b)-0131-02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過程,是醫學生成長為合格的臨床醫生的一個重要的培養階段。
然而在臨床實習中后期,有相當一部分實習生表現出對實習工作逐漸喪失熱情、對待患者冷漠推諉、時常請假遲到甚至曠工、對自身價值以及工作意義產生懷疑等,將其稱為“實習倦怠”。近年來,臨床實習生出現“實習倦怠”的情況有增多趨勢,在實習過程中出現消極行為,不僅影響實習質量,也將會對其醫學生涯產生較大的影響,甚至改變其職業生涯。對此,對其“實習倦怠”的原因進行剖析,并就如何克服“實習倦怠”,提高實習生臨床實習的積極性,提高臨床實習質量進行一些探討。
1 實習倦怠的原因
職業倦怠被美國心理學者費登伯格定義為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是一種最容易在助人行業中出現的情緒性耗竭的癥狀[1-2]。研究表明,從事以人為工作對象,并在工作中要控制自己情感的個體,如教師、醫務工作者等助人從業人員是職業倦怠的高發群體[3]。實習生盡管未投入正規的從業生涯,但在臨床實習工作中,由于重復、單一的工作醫院以及帶教教師對實習生的關懷和引導欠缺,實習生對自身的定位不明確,常導致實習生產生倦怠感。
1.1 日益緊張的醫療環境
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等相關法律的出臺,實習醫生的各種臨床診療活動(包括醫療文書書寫、患者查體等)受到更規范的管理。為避免因學生的診療活動侵害患者權益,帶教老師對學生的各種操作更為謹慎,實習生的臨床技能操作機會大大減少。另外,由于醫患間的不信任,患者對實習醫生進行的問診、檢查、開處方有著極大的排斥感,實習醫生被允許在患者身上實踐的機會越來越少。即使由帶教教師邊做邊講解,也會由于浪費患者時間或涉及患者隱私而導致患者不樂意配合。使得醫學實習生真正接觸患者患者的機會越來越少,久而久之,實習生對臨床實習的積極性不高,不愿多管患者。
1.2 臨床工作繁重枯躁
隨著患者日益增多,醫院工作量日益加重,日常事務日益繁雜,醫務人員和實習生均要面對很大的工作壓力。而醫學生所從事的工作每天都是接待患者、問病史、寫病歷、預約單子等繁瑣的事務性工作,枯燥而又缺乏創新性。而且臨床工作又必須循規蹈矩,一切操作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與操作常規來執行,遏制學生的個性自由,使醫學生的個性、創造性受到壓抑,無法從工作中找到樂趣,體現出個人價值所在,久而久之,容易使醫學生厭倦臨床工作。
1.3 帶教教師對臨床實習的影響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帶教教師的工作態度、思維特性都通過其言傳身教直接或間接地對實習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帶教老師除了繁重的臨床工作外,還要面臨自身職業生涯的提升、科研論文、等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對于教學是以一種應付的心態來帶教,只讓學生做一些接診患者、寫病歷、領化驗單等簡單的工作,放松了對學生的帶教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醫學生臨床實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老師或是本身也具有“職業倦怠”對工作責任心不強,對患者冷漠推諉;或是本身醫療技能操作欠規范,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實習學生的負面影響大于正面教育,影響了教學質量。
1.4 就業與考研壓力
近年來,伴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以及招生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畢業生隊伍日益壯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非常嚴峻,大學生涯中的最后一年,往往是大學生為就業以及考研進行努力拼搏的一年。據該院多年來的觀察,在這一年的實習中,實習生對于臨床實踐的熱情僅能維持6個月。接下來的4~6個月,實習生的關注度轉向了找工作、考研等事情。在臨床實習中后期,越來越多的同學紀律渙散,時常請假或者曠工,對待工作心不在焉,敷衍塞責。
1.5 教學部門監管與考核不嚴
盡管醫院對于臨床實踐教學都有相關的考試和評價制度,但多數醫院對醫學生臨床實習的考核過于單一,或不夠嚴謹,或流于形式,使得考核不能作為督促實習生學習的有效機制[4]。一方面是醫院臨床教學部門對學生的監督、考核力度不夠,一方面是臨床教師對學生疏于管理,特別是對紀律和醫療工作缺乏監督、指導。使得較多的學生認為完成老師布置的醫療任務就行,缺乏積極、認真、主動的態度。有些學生認為即使表現一般,最終實習醫院仍能出具實習合格的鑒定,導致學習主動性不高,學習效果受到極大的影響。
2 克服臨床實習倦怠、提高臨床實習質量的對策
2.1 加強崗前教育與入科教育
進入臨床實習和在課堂上課相差甚遠,在醫學生進入臨床前,幫助實習生了解實習的目的是什么、實習的具體安排、實習要做些什么、碰到問題如何解決。并邀請上一屆畢業的實習生現身說法介紹自己的實習經驗和體會。
加強崗前教育,培訓內容包括醫院文化、醫德醫風、病區書寫、教學管理制度、技能操作培訓等各方面的學習,尤其要加強實習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之從思想、儀表、行為舉止等方面都按醫師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此外,還要加強患者溝通的方法技巧的培訓。在崗前培訓和入科教育中,一再強調嚴明的組織紀律是臨床教學任務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要求實習生必須遵守醫院的請假制度。
2.2 加強師資培訓,注重言傳身教
老師在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對醫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加強對臨床帶教老師帶教能力的培訓。老師要弄清楚如何教學生,怎么教學生,教學生什么,如何教好學生等一系列問題。醫院應開展教師的師資培訓,請人文社會學、醫學教育學、醫學心理學、網絡教育學等專業老師授課,從理論上提高老師的帶教水平。針對目前臨床帶教老師的臨床技能強、交流溝通技能弱的特點,醫院開展醫患交流與溝通課程、醫療安全法規等培訓,目的在于提高帶教老師自身的醫患交流與溝通技能。作為帶教老師,在帶教的過程中,要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運用啟發式的帶教方法,激發實習生開動腦筋,主動思考,面對所遇到的問題,先讓學生回答,老師再詳細補充完整,同時老師要自我施壓,規范操作,操作中做到放手不放眼,并注重言傳身教。帶教老師在工作中要有飽滿的熱情,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作風正派,有豐富的臨床基礎理論和實踐經驗。老師在帶教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師生感情,拉近彼此的距離,在帶教過程中,不僅要帶技術,更要帶思想、帶紀律,在思想上、生活上關心學生。
2.3 加強實習管理,嚴格臨床考核
執行實習生考勤制度,科室發現實習生不遵守勞動紀律者及時反映到教學部門,醫院教學部門還定期對實習進行查崗,違紀者記入其實習鑒定中。
制定完善的臨床教學管理評價制度和學生臨床能力考核標準,為了保證學生認真完成臨床各科的實習任務,該院規定在每個科室實習結束時必須通過由該科室組織的出科考核,把病歷書寫的份數、完成特定的操作技能的數量、接診患者數、參加學術活動和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等次數納入共出科考核項目中,按臨床能力考核標準進行評價。
施行階段性考試考核制度,每個階段(內科、外科、綜合科)輪轉結束都必須進行階段性出科考試,以檢驗其階段實習效果。每學年開展一次“優秀實習生”評選活動,頒發榮譽證書,并記入其實習綜合評定中。
2.4 積極引導,鼓勵學生的參與意識
良好的精神狀態可使個體在生活中勇敢地面對現實,教學管理部門要醫學生身心疲憊時進行及時的心理督導,幫助醫學生在心理上做好自我調節,化解實習倦怠的各種不良傾向。
①醫院要為醫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工作氛圍,為醫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學習與實踐機會,使醫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思維發展的空間,在臨床實習中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及時發現并疏導學生實習中的倦怠情緒;通過開展各類文化娛樂活動,緩解醫學生的工作壓力。②要引導醫學生對自已的職業生涯作出規劃,使其認識到醫學這個職業在推進人類健康方面的價值,才能主動應對各種困難與問題,避免和克服職業倦怠。③引導醫學生學會自我調適,主動向他人傾訴和溝通,引導學生參加院內外的志愿者公益活動,提升其職業自豪感。④醫院鼓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如在病例討論、教學查房中帶教老師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在醫院組織的文體活動或技能競賽中設立實習生代表隊,號召學生積極參與;在實習伊始,鼓勵實習生加入醫院志愿者協會,使學生在參與醫院的各項義務活動中不僅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更能深刻地體會到醫院文化,增強了崇高的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心。
2.5 建立建全教學激勵機制
臨床教學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畢業生的質量。因此,醫院應建立健全臨床教學管理體制,合理、科學、全面、彈性的編排師資,選取具有一定臨床教學經驗的專家教授長期承擔臨床教學。
為激發教師帶教積極性,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 激勵廣大一線臨床教師的帶教積極性。每年開展一次 “優秀臨床教師”和“臨床教學先進科室” 評選,并通報表彰;把教學與晉升、評審等掛鉤。如在醫師資格聘任、職稱晉升年終考核體系中,把教學工作作為重要參考條件之一,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權。
通過采取激勵措施,充分調動了臨床工作者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保證臨床教學工作順利、高質量的開展[5]。
[參考文獻]
[1] Freudenberger HJ.Staff burn-out[J].J social Issues,1974(30):159-165.
[2] 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 Job bounout, Annu Rev Psychol,2011(52):397-422.
[3] Bortheridge CM, Grandey AA. Emotional Labor and burnout: Comparing two perspectives of “People work”[J].J Vocat Behav,2002(60):17-39.
[4] 朱錫光.五年制醫學生臨床技能培養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的幾點思考.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5(1):47-48.
[5] 劉政江,孫紅,丁毓磊,等.當前臨床見習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農墾醫學,2006,28(3):208-211.
(收稿日期: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