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飛 鄧愛清 陳玲 范震宇
[摘要] 目的 改善門診藥房患者滿意度。方法 2016年11月—2017 年4月,針對影響患者對門診藥房滿意度的因素,設計系統性調查問卷,按品管圈活動的10個步驟實施各項活動,并對活動的成果進行評價。結果 通過調查問卷,明確了影響門診藥房滿意度的因素,通過品管圈活動擬定了一系列對策,使患者滿意度大大提高;無形成果方面,圈員在品管圈活動中,品管手法、主人翁意識和團隊精神等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結論 品管圈活動在改善門診藥房服務質量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品管圈;門診藥房;患者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b)-0016-05
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之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數人的小團體,通過集體合作、頭腦風暴,按照一定的標準程序來解決工作場所中管理、服務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它是一種比較活潑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產品質量以及工作效率[1]。目前,品管圈作為質量改善的利器,已被廣泛應用于醫院藥劑科質量管理持續改善活動中。為進一步加強該院門診藥房管理,改進取藥環境,不斷提高門診藥房服務質量和水平,使藥房服務更加貼近群眾、貼近社會,引入品管圈用以改善門診藥房滿意度。2016年11月—2017年4月,該院開展了以“提高患者對門診藥房的滿意度”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獲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1 品管圈流程
1.1 主題選定
由圈長、圈員和輔導員等9人組成門診藥房品管圈-“心藥圈”,寓意為用藥學服務者的耐心、真心、愛心去服務患者,用心做好藥學服務工作。對門診藥房存在的以及對門診藥房取藥人員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經過頭腦風暴共提出5個主題;經過全體圈員反復討論并用評價法確定了該次品管圈活動的主題“提升門診患者對門診藥房的滿意度”,該主題能更好地契合醫院和門診藥房的要求。
1.2 擬定活動計劃
此次品管圈活動將用時7個月,每周活動1次,每次0.5~1.0 h。第1個月對品管圈有基本了解,推選圈長并確定圈名及圈徽;第2個月擬定主題;第3、4個月制定活動計劃、把握現狀;第5個月設定目標并解析;第6個月實施與檢討對策;第7個月對相關指標標準化,同進進行檢討與改進和整理資料。
1.3 現狀把握
(1)該圈在問卷調查時利用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1-2],選取最佳改善方面,通過“重要”- 對患者的重要性和“滿意”- 門診藥房目前表現情形的測評,來確定優先改善的方面。(2)滿意度和重要度調查內容包括9個方面:①等待時間;②等待環境;③取藥方便度;④藥師形象;⑤藥師工作態度;⑥配藥準確度;⑦用藥指導;⑧用藥宣傳;⑨其他交待事宜。(3)滿意度和重要度問卷調查各100份。(4)評價方式:同樣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來評分,分為重視度與滿意度。重視度:非常重要5分,重要4分,無意見3分,不重要3分,非常不重要1分;滿意度:非常滿意5分,滿意4分,無意見3分,不滿意3分,非常不滿意1分。(5)以“重要度”為縱軸,以“滿意度”橫軸將9個問題總平均得分分布于坐標圖內的4個象限,以滿意度得分低于平均值而重要度得分高于平均值的問題為最亟待改善的項目。
1.4 目標設定
擬設定患者平均滿意度由4.03分(9個方面整體平均值為4.03)提升至4.40分。按下列公式計算目標值。目標值=現況值+改善值=現況值+[(5-現況值)×圈能力]。由于首次做圈,將圈能力設定在60%。
1.5 解析
根據柱狀圖以及象限圖找出影響患者對門診藥房滿意度的主要原因,繪制魚骨圖。
1.6 對策擬定
1.6.1 擬定對策 畫出魚骨圖,找出影響患者對門診藥房滿意度的原因,并經門診藥房全體藥師評價,選出真因。1.6.2 對策選擇 全體圈員就每一評價項目,依可行性、經濟性、圈能力進行對策選定。評價方式:優5分、可3分、差1分,圈員共8人,總分120分,以80/20定律,96分以上為實行對策。
1.7 對策設施與檢討
根據可行性、經濟性、圈能力等都較強的對策進行實施。
1.8 效果確認
1.8.1 有形成果 活動前后門診藥房滿意度得分比較及達標率。
1.8.2 無形成果 對圈員的溝通能力、主人翁意識、責任心、工作能力、團隊精神、圈能力評分。總分5分,取平均分。
1.9 標準化
將已實施對策中有效對策進行標準化,納入到日常操作流程中。
1.10 檢討與改進
以該次品管圈活動為基礎,討論活動過程中發現的優、缺點及今后努力方向。
2 “品管圈”活動結果
2.1 問卷回收與基本情況
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男性人數為47名,女性人數為53名;男女比例基本在1:1,兩性比例分布合適;受訪者年齡在15~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9歲。其中小于30歲的30名,31~50歲間47名,大于50歲的23名;問卷涉及各個年齡段,年齡層次清晰。
2.2 滿意度及重要度調查結果
對回收的100份調查問卷內各個問題求平均得分,見表1。
以滿意度(X軸)平均得分3.85分和重要度(Y軸)平均得分3.97分為交點繪制象限圖,圖1。
該次活動在問卷調查時利用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選取最佳改善方面,來判定優先改善的方面。從表1、圖1中可以看出,改善的重點為平均數小于平均值3.88分的項目,其中有4個方面低于整體平均分數:等待環境,用藥指導,用藥宣傳和工作態度;進而通過對I象限分析,此4項中又以用藥指導和等待環境為最優先改善的方面,因此該次圈活動僅針對用藥指導和等待環境方面進行改善。
2.3 對策擬定結果
2.3.1 分析原因 依據實際情況,對影響患者對門診藥房滿意度最主要問題即用藥指導和等待環境方面產生的原因做出分析,繪制魚骨圖,見圖2。
經過對門診藥房開展自查、對藥師廣泛征求意 見以及部分患者電話回訪,深入地剖析,確立以下4項是影響患者對門診藥房患者滿意度的真因:①無引導,候藥環境混亂;②服務態度、意識欠缺;③藥學信息更新不夠;④用藥宣傳手段不足。
2.3.2 對策擬定 針對魚骨圖選出真因并根據經濟性、可行性進行分析,最終選出對策。具體見表2。
2.4 對策實施與檢討結果
①增設排隊引導欄并在高峰時間段分配藥輔人員指導患者取藥及排隊,對不在隊伍中以及在門診藥房窗口前徘徊的人員主動上前服務,讓患者或其家屬不花冤枉時間在“取藥難”的問題上。對策實施后,高峰期患者取藥秩序良好,混亂狀況以之相關的糾紛基本消失。
②專人運用軟件制作新藥電子冊,并負責匯總更新,供門診藥師了解不斷更新的藥房新藥的相關信息及使用注意事項;建立門診藥房微信工作群,上傳國內知名藥學微信公號內發布的藥學資訊;安排專人定期關注常見疾病的指南更新,將更新記錄整理后上傳微信群;積極參加科室定期的業務學習,實施簽到制度。對策實施后,對策實施后,門診藥師普遍反映該項措施有利于提高專業素養,可以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并且形成制度化;通過對患者回訪,絕大部分患者對門診藥師的專業素養的提升表示認可,滿意度提高。
③自主設計4個系列的用藥宣傳手冊,印制供需要的患者自取,并定期更新;在門診大廳增設健康教育欄,供患者候診時了解相關藥訊。對策實施后,門診藥師的服務方式逐步由傳統的被動方式向主動方式轉變,并形成制度,通過患者回訪,所有患者表示滿意,患者滿意度提高。
④對全體藥師規范文明用語,開展服務禮儀的宣講;開展藥師服務評比,評選服務明星,并納入考核。對策實施后,門診藥師的態度逐步規范、提升,通過回訪患者滿意度提高。
2.5 成果
2.5.1 有形成果 門診患者對門診藥房的滿意度由改善前的3.85分,增加至改善后的4.38分,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門診患者對門診藥房發藥的滿意度改善幅度最大的為等待環境(0.95分),其次為用藥宣傳(0.93分),再者為用藥指導(0.66分),改善幅度最低者為藥師形象(0.03分)。
目標達標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4.38-3.85)/(4.40-3.85)×100%=96.36%。
2.5.2 無形成果 對圈成員的溝通能力、主人翁意識、責任心、團隊精神、創新能力、積極性和品管手法作出評分,結果見表3。
從圖4中,可以看出,圈成員的溝通能力、主人翁意識、責任心、工作能力、團隊精神、圈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以積極性提升最高(1.90分),品管手法和團隊精神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強。
2.6 標準化
對已實施對策進行確認后證明均為有效對策,故將其進行標準化,納入到日常操作流程中。最終形成作業標準書兩份,分別為合理化提高門診藥房專業素養制度、合理化用藥宣傳制度。
2.7 檢討與改進
對品管圈活動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相應的檢討,盡可能地找出活動中的優點與缺點,以便更好地鞏固現有成果和指明下期品管圈活動努力的方向,詳見表4。
3 討論
1993年,我國大陸地區有醫院開始在護理部門引入品管圈;2004年,海南省率先在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普遍開展品管圈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3]。
門診藥房是門診患者在醫院就診的最后一站,也是醫院與患者之間的橋梁。門診藥方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患者用藥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依從性。門診藥房既是藥師向社會展示自己專業性、技術性的窗口,也應向患者展現服務性。傳統門診藥房以藥為中心,這種發展觀“見物不見人”,其實質是一種“以物為本”的思想。而這種思想越來越不適合現代藥學、現代藥房的發展。現代藥房要以患者為中心,以現代管理學和行為科學為基礎,研究醫院藥房管理因素、環境與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經濟和合理之間的關系[4]。現代醫院門診藥房藥學服務模式要從單純的供應型向技術服務型轉化,門診藥房工作的重點要傳統的以藥品為中心轉向以一切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滿意為中心[5]。
該課題將品管圈的思想運用到門診藥房患者滿意度中,按照品管圈實施的10大步驟進行計劃(Plan)、實施(Do)、確認(Check)和處置(Action),通過分析影響門診藥房滿意度因素,提出并實施改進對策。通過設計滿意度及重要度調查問卷,滿意度和重要度的平均值得分發現等待環境、用藥指導、用藥宣傳和工作態度是影響門診藥房滿意度的最大問題;通過滿意度-重要度象限圖發現等待環境和用藥指導重要性大,是最亟待改善的問題。進而通過擬定對策增設排隊引導欄并在高峰時間段分配藥輔人員指導患者取藥及排隊,對不在隊伍中以及在門診藥房窗口前徘徊的人員主動上前服務,解決隊伍混亂的問題;專人運用軟件制作新藥電子冊、建立門診藥房微信工作群、安排專人定期關注常見疾病的指南更新,和積極參加科室定期的業務學習提高藥師專業素養;自主設計4個系列的用藥宣傳手冊和在門診大廳增設健康教育欄以及全體藥師規范文明用語和評選服務明星等措施讓患者對門診藥房的滿意度提高了72.92%,大大改善了患者及家屬對門診藥房服務的認可。
在此次品管圈活動中,門診藥房的基礎員工不僅僅是把自己當作上級命令的執行者,同時還在深入一線的過程中發現了門診藥房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而去分析與解決問題,大大激發了一線員工的主人翁意識、積極性和團隊精神。主人翁意識的增加、積極性的增高以及更強的團隊認同感有助于增強藥房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主人翁意識、積極性、團隊意識的支配下,員工團結在一起,共同完成門診藥房的任務或者工作,并且能夠實現最優秀的結果;再次,對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以最短的時間和在最小的人力和物力損耗下實現最大的價值;最后,實現了被動的“要我做”到主動“我要做”的轉型。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圈員們常常自我啟發、相互啟發、群策群力,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還能享受到自身的創意成為部門可能的制度規范的無可比擬的自我實現感。
[參考文獻]
[1] 王怡萍.品管圈用于提高患者對門診藥房滿意度的效果[J].中國藥業,2015,24(20):89-90.
[2] 陸國紅,吳雋,沈金芳,等.采用品管圈方法優化藥學服務流程[J].中國醫院,2009,13(9):15-18.
[3] 劉庭芳.我國醫院品管圈活動綜述[J].中國醫院,2015,19(7):37-38.
[4] 裴振偉,侯書杰,李淑香,等.淺談現代醫院藥房管理[J].中國廠礦醫學,2008(6):757-758.
[5] 李敏.關于現代醫院門診藥房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20):47-48.
(收稿日期:201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