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春 章均 趙珍珍 楊超 鄧曉斌 彭亮 杜逸飛 周建武 孔祥如
[摘要] 目的 探討師生共建典型案例教學法在小兒腫瘤外科臨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1級臨床醫學專業的148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74名)采用師生共建典型案例教學法,對照組(74名)采用傳統教學法,學期末,采用考試成績和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兩種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果 實驗組無論是理論考試還是病案分析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問卷調查顯示:實驗組的大部分學生贊成師生共建典型案例教學法,認為其對各種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文獻檢索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表達能力、培養創新能力)等方面有幫助,對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有幫助,對臨床思維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幫助,但是實驗組比對照組花費時間較長。結論 在小兒腫瘤外科臨床實踐教學中應用師生共建典型案例教學法利于提高學生對疾病知識的系統掌握,利于學生臨床思維及臨床判斷能力的培養,值得推廣。
[關鍵詞] 師生共建典型案例教學法;小兒腫瘤外科;臨床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b)-0125-03
在醫學生培養過程中,教師學者們不斷的創新,從填鴨式教學方式逐漸演變成多種教學方法并用,例如PBL、CBL教學法等[1],其中案例教學法也是較為經典的臨床教學方式之一[2],但是因為典型案例已經制作完成,教學實施中,雖然大部分學生能夠領會,但由于教學時間短,部分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把握并不是非常的好,且其自主學習能力較弱,沒有系統的分析能力,導致典型案例教學法有些脫離臨床實際[3],學生在臨床中遇到錯綜復雜的病情變化仍然難以應對。該次研究以該院校的148名2011級兒科學臨床研究生學生為研究主體,對師生共建典型案例教學法在小兒腫瘤外科學習中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分析,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1級臨床醫學專業的148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74名)采用師生共建典型案例教學法,對照組(74名)采用傳統教學法,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在校期間各科學習成績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師生共建典型案例教學原則 根據該院校臨床醫學方面的教學大綱,來選擇合適的有實踐或典型特征的病例(有比較明顯的代表性和實踐性),且該患者為目前在院患者(保證事件的真實性),作為示教典型案例的模板。確定該患兒在教學內容中可能為學生提供何種教學目的,并嚴格按照典型案例的制作要求,發布任務,由學生本人參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名學生參與一個典型案例的制作,當患者較少時,可多人參與,在教學中,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調整,由學生本人自行查閱相關基礎及理論知識,在此期間,教師給予指導及引導,并對教學難點予以點撥。每位實驗組成員制定典型案例的過程以幻燈片的形式展現,并在出科前實驗組成員采用不低于3個學時的時間進行各自典型案例的交流與學習,并對以往試實驗組的制作過程及典型案例進行學習。
1.2.2 教學方法 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教帶教查房等學習方法,對每個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進行具體講解,以教學大綱為主線,使學生按照規定的思路進行學習,只注重專業知識的講解,必要時關注學生的看法等。實驗組的學生,教師采用師生共建典型案例來完成臨床教學課程內容:①學生參與:臨床帶教老師選取典型案例患者,以學生為主制定典型案例,教師處于指導地位,并給予任務分配,知識點的點撥;②臨床實踐:由負責編寫典型案例的臨床實習生負責該床位,參與整個的治療過程;③出科教學:出科前,由學生對典型案例進行詳細分析,并對典型案例的制作過程、想法、難點,不容易理解的內容進行幻燈片展示(制作過程中可采用影像資料、錄音等方式,不拘泥形式),實驗組內討論,比如解決手段,診斷依據,治療原則與方法等;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進行校正,使學生將專業知識與動手操作結合在一起,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從而將理論知識全面準確的掌握[3]。出科前座談,并填寫調查回饋問卷。
1.2.3 評價教學方法 采用考試成績和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兩種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考試分為:理論部分和病案分析兩部分,采用百分制,閉卷考試。
問卷調查:在臨床實習學期末,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表通過疾病的掌握情況、學習興趣的激發、醫學思維的提升程度、學習效率的提升、實踐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對實驗組發放調查問卷74份,收回7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
1.3 統計方法
數據輸入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均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理論考試成績
實驗組的考試成績無論是理論部分還是病案分析部分均高于對照組,見表1。
2.2 調查問卷分析
問卷調查顯示:實驗組的大部分學生贊成師生共建典型案例教學法,認為其對各種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文獻檢索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表達能力、培養創新能力)等方面有幫助,對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有幫助,對臨床思維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幫助,但是實驗組比對照組花費時間較長。見表2。
3 討論
在我國,醫學學習是以基礎課、專業課、見習及實習的形式進行,專業課理論教學采取教師為中心通過教材、課堂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4],容易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被動地跟從教師的思路,通過死記硬背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而現實中的患者往往有各種并發癥,使得醫學生的臨床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欠缺,因此臨床教育改革是非常必要的[5]。在美國,醫學院的教育除了重視基本理念、基本概念的掌握,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及創新思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運用典型案例教學法通過加大學生的臨床實踐及臨床技能的培訓,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思維。如果案例教學中,再一次轉變醫學生的角色,讓醫學生參與臨床典型案例的制作,改被動與主動,抽象原理、概念變得具體化,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同時運用典型案例教學法的優點是帶著病例及問題去學習并以學生為主體,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及處理疾病的能力[6]。
該文師生共建典型案例教學法在上述典型案例教學法的基礎上強調:①病例來源為常見病、多發病。②老師重點以臨床患者為主體,按照癥狀主線,引導學生理解其病因、病理、生理機制,然后做出診斷及治療。③在施教過程中除了強調對問題討論、總結、歸納,還要培養了生對問題的臨床思維能力。④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反應及效果等加深醫學生對疾病進一步深入理解。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以典型案例為主線,師生共建,共同參與,學生對疾病知識的系統掌握,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及臨床判斷能力。該研究發現:采用師生共建典型案例教學法的學生無論理論成績還是技能操作均高于普通教學法,另外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實驗組學生贊成師生共建典型案例教學法,認為其在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對重點及難點的理解、鞏固理論知識、啟迪臨床思維、鍛煉分析能力、理論與臨床聯系等方面很有幫助,尤其認為在啟迪臨床思維方面最有幫助,同時有部分學生感覺上課有壓力。具體表現在在早期的典型案例的制作過程中耗費時間較長,導致信心有所下降,并在制作的過程中文獻查找并非易事,提示部分學生的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真正完美地制作一例典型案例教學需要更為全面的綜合素質,對每一位學生都是一次考驗,因此師生共建典型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病例的選擇,進一步改進對學生考試內容及評分標準,做到統一標準,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Bosse HM, Huwendiek S, Skelin S, et al. Interactive film scences for tutor training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dealing with difficult situations[J].BMC Med Educ,2010(10):52.
[2] 孫源博,李雅楠,劉永恒,等.以案例教學法為中心教學模式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行教學教改探討[J].中國醫藥科學,2017,7(5):37-39.
[3] 肖小敏.醫學臨床理論課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初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09,8(5):497-498.
[4] 蒙兆年.“多元互動教學法”在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中的實施與評價[J].解剖學雜志,2016,39(5):640-641.
[5] 郭露秋,盧福恭,張曙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背景下醫藥類獨立學院教學改革初探[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7):256,258.
[6] 趙金萍,戴曉暉,劉云章.在醫學倫理學教學中應用情景模擬教學法的設想[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24(3):291-292.
(收稿日期:2018-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