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春 王海鵬 蓋曉東
[摘要] 大學生科研訓練作為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當今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該文以北華大學預防和臨床醫學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調查問卷和訪談方法,了解醫學本科生參加科研訓練現狀,針對已取得成效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期進一步提高科研訓練效果。
[關鍵詞] 醫學生;科研訓練;調查研究;實施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9;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6(b)-0189-02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of higher education today. In this paper, students majoring in prevention and clinical medicine at Beihua University a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The results and problem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for medical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effect
醫學生是未來醫療衛生事業接班人,社會對醫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有深厚的醫學專業知識和過硬的醫療技能,還須具備一定的科研創新能力[1]。大學生科研訓練(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計劃是專為在校本學生設計的一種科研項目資助計劃,目的在于為本科生提供科研訓練的機會,發掘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素養[2]。北華大學醫學生已開展SRT多年,為了解SRT實施效果,對預防和臨床醫學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走訪,針對已取得成效及存在問題進行剖析,提出相應對策,以期進一步提高SRT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為該校預防和臨床醫學五年制大二、大三和大四學生,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79份,有效回收率93.0%。預防專業學生181份,臨床醫學專業學生98份。其中,男生130人,女生149人。同時,對部分師生進行訪談。
2 結果
2.1 本科生參與科研訓練的現狀
參與科研訓練學生共有141人,占有效問卷50.5%。其中大二占20.6%,大三占41.1%,大四占38.3%。
2.2 參與科研訓練的主動性和目的性
對參與科研活動的主動性和目的性調查,自愿參加占66.7%,老師鼓勵占17.9%,同學邀請占7.8%,迫于壓力占7.6%。其中,為綜合測評加分占36.9%,為提高自身競爭力占35.3%,為考研準備占15.4%,對科研有興趣占12.4%。
2.3 時間分配對科研訓練的影響
對影響參加科研活動的原因調查,占用課余時間仍是主要因素。1周內參加科研活動時間:57.8%同學2~4 h,28.9%同學4~8 h,8.9%同學8~12 h,4.4%同學超過12 h。
2.4 本科生參與科研訓練課題的來源
91.6%的同學在大學生創新項目的科研選題來自指導教師科研課題。“在課題選擇時希望是怎樣的?”,39.5%希望自己查找資料并設立課題,27.9%希望由老師給自己進行選題,32.6%希望與老師一起討論。“科研課題是否與自己學科背景有關?”,屬于自己學科范圍占28.9%,有一些關聯占44.5%,沒有關聯占26.6%。“來自教師科研課題是否給予大學生創新項目資助?”,55.3%項目獲得資助。
2.5 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的優勢
“哪個科研活動更能提高科研創新能力?”,62.1%同學選擇教師科研課題;“哪個科研活動受到的科研訓練更規范?”,58.5%同學選擇教師科研課題;“哪個科研活動更容易些?”,55.8%同學選擇教師科研課題;60.0%同學有意向畢業后考研加入教師的科研團隊繼續科研活動。
2.6 本科生科研訓練活動的效果
對參加科研訓練后的能力提升問題調查,實驗技能提升占64.3%,理論知識提升占47.6%,合作能力提升占45.2%,人際交往方面占50.0%,思維能力方面占57.1%,組織能力方面占47.6%。
3 分析與討論
培養當代醫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醫學教育改革的重大課題[3]。該次SRT調查對象主要是北華大學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五年制大二、大三和大四學生。調查發現,科研訓練參與率50.5%,表明醫學本科生已認識到科研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數據顯示,大三和大四學生參與率明顯高于大二學生,是參與SRT的主體。雖然大部分同學參與科研活動具有主動性,但對科學研究缺少真正的興趣,多數只為“綜合測評加分”或“提高自身競爭力”。該校學分獎勵制度對大學生參與SRT發揮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如何真正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使更多學生主動參與科研活動仍是全面開展SRT的關鍵問題。目前,課堂教學仍是當前高校教學的主要形式,可以通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4]。授課教師可將課堂內容和科學研究結合起來,把自己或他人的科研成果引入課堂,讓學生知道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和社會價值,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還可經常聘請校內外知名教授作科研學術講座,使學生掌握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調查發現,影響參加SRT主要因素是與占用課余時間相沖突。57.8%同學一周內參加科研活動時間不超過4 h。科研項目具有連續性,而學生的課余時間較零散,科研實驗多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從而降低SRT實施效果。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本科生研究機會項目”制定學生可以在暑假進行全日制科研工作,40 h/周[5]。國內上海交通大學等部分高校已開展本科生假期科研見習活動,鼓勵學生在寒暑假期間進行科研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從事獨立課題,還可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我校部分師生訪談中,發現有少部分學生利用假期間已進入教師科研平臺,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科生在參與大學生創新項目之前缺乏科研經驗,很難做到研究思路的合理性和創新性,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一方面,高校教師承擔的科研課題具有長期的科研積累和大量的文獻支撐,科研思路嚴謹,體現本學科的前沿發展動態,具有一定創新性[6]。另一方面,高校教師的教學和科研任務較重,研究生比例少,本科生可作為科研助理協助課題完成。調查顯示,91.6%大學生創新項目選題來自教師科研項目,表明我校大學生創新項目已經與教師科研課題相結合。其中,超過半數同學認可教師科研項目更能提高科研訓練的規范性和科研創新能力,并有意向考研加入教師的科研團隊繼續科研活動。因此,指導教師可吸收一些具有科研潛質的學生報考其碩士研究生擴充科研團隊。此外,科研經費充足是科研活動順利完成的基礎保障。調查顯示,半數以上大學生創新項目接受過教師科研課題的資助。因此,參與教師科研課題已成為培養高水平科研能力醫學生的一條有效途徑。
教師科研課題往往是多學科交叉,由不同專業和學術背景的成員組成,團隊成員之間緊密的分工合作和彼此的溝通配合是科研項目順利完成的必要條件[7]。調查發現,參加科研訓練后,同學們不僅在實驗技能、理論知識和合作能力等方面明顯提升,在人際交往、思維能力和組織能力方面也有顯著的提高。因此,參加科研訓練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和團隊意識,對個人的交際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也較為顯著。
4 結語
綜上所述,該校醫學本科生在開展SRT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進一步完善這些不足將有助于提高醫學本科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軍軍.淺談如何提高醫學生的科研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386.
[2] 石霏.影響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實施效果的因素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7):178-180.
[3] 雒國勝.結合醫學教育改革,加強醫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3,30(3):236-237.
[4] 李俊卿.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大學教學,2010(1):56-58.
[5] 喬連全,黃月華.中美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科研的比較與反思[J].高教探索,2009(4):63-70.
[6] 李菁菁,陳嫻,王君輝,等.以教師科研課題為載體的大學生科研素養的培養[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1):80-83.
[7] 王民華.高校科研項目組成員的分工與協作[J].科技視界,2013(33):160.
(收稿日期:201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