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振軍 趙霄瀟 汪玉玲 劉雷 彭晶晶 許翠平 屈艷梅 楊曉梅
[摘要] 目的 通過建立心腦血管疾病三級智能診療服務協作平臺,來改善整體診療水平,提供完整醫療服務體系。方法 2018年1月,選擇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及其下屬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開展心腦血管疾病三級診療服務協作平臺的構建與應用,觀察三級診療平臺前后的醫療設備與數據資源使用率、患者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認識程度以及醫務人員與患者對智能診療服務的滿意程度。結果 應用三級診療平臺后,各社區中心的診療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其醫療設備使用率與數據資源使用率均明顯上升,患者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認識程度顯著提升,并且患者與社區醫務人員對三級診療平臺的應用情況非常滿意。結論 心腦血管疾病三級診療服務協作平臺的構建主要包括建立診療數據、智能診療平臺以及智能化醫療知識傳播網絡等,通過建立三級診療平臺有助于改善診療水平,促進設備與數據的良好使用,并改善患者的疾病認知性與臨床滿意性。
[關鍵詞] 心腦血管疾病;三級診療;服務協作應用平臺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b)-0047-02
2015年,我國頒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1],提出國內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亟需加強,認為通過現代信息化技術建立遠程醫療服務有助于國內醫療資源與服務的全面發展[2]。目前,我國醫療資源協同仍具有范圍小、區域少等特點[3],其具體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各級醫院間與醫院內難以進行設備數據交互;②不同醫療機構與醫務人員服務質量存在較大差異;③在醫院間進行數據交互時往往難以良好保護患者隱私。該院于2018年1月在下屬4個社區中心構建并應用了心腦血管疾病三級診療服務協作平臺,旨在為智能診療系統開發及應用提供參考意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18年1月,分別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及其下屬古城、蘋果園、老山與模式口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用心腦血管疾病三級診療服務協作平臺。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以首鋼三級輔助診療體系作為應用智能平臺,由首鋼醫院進行平臺建立、質量控制及效果評價。
1.2 方法
1.2.1 三級診療服務協作平臺的構建 構建心腦血管疾病三級診療服務協作平臺的目的主要包括:消除診療資源差異并改善診療資源使用率;提升心腦血管疾病整體診療水平;共享診療數據并促進醫學研究進展;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并強化醫患交流程度;為各級醫療單位提供完整的醫療服務體系。明確建立三級診療平臺目的后完成平臺的具體構建,建立診療設備與診療數據的共享機制,建立云頓協同的可解釋性智能診療平臺,建立可持續更新的海量心腦血管診療數據庫和心腦血管診療知識數據庫,建立并完善網絡智能化醫療知識傳播體系,整合數據交換和安全機制。北京豐盈環蝕技術有限公司開展系統終端測試,完成系統測試后出具報告。
1.2.2 三級診療服務協作平臺的應用 古城、蘋果園、老山與模式口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采用首鋼三級輔助診療體系,首鋼醫院項目負責人員分別在4個社區中心中安裝系統終端。系統終端遠程上傳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血管CTA、MRI、頸動脈超聲、腦電圖、監護儀、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射線成像系統(DSA)等診療數據到醫療裝備網絡共享平臺,社區醫院工作人員能夠獨立、專業地操作上述診療設備,促進各級醫療機構醫學診療數據能夠滿足檢查質量和技術同質化,應用三級診療平臺進行智能輔助診斷。
1.2.3 三級診療服務協作平臺的應用效果評價 依次觀察4個社區衛生中心醫務人員在應用三級診療平臺前后的醫療設備與數據資源使用情況,評估應用平臺前后患者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認識程度,同時,調查患者與社區醫務人員對智能診療服務的滿意程度。
2 結果
2.1 應用三級診療平臺前后的醫療設備與數據資源使用情況
在構建與應用三級診療平臺過程中,不斷受到了該市衛計委的協助與支持,以示范試點方式分別在4個社區中心推廣三級診療平臺。應用三級診療平臺后各社區中心醫務人員同上級醫院聯絡程度更密切,診療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并且醫療設備使用率與數據資源使用率均顯著上升。
2.2 應用三級診療平臺前后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變化
三級診療平臺應用前后分別調查患者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認知程度,調查結果表現三級診療平臺應用后患者的疾病認知率明顯提高,該文認為其認知程度的改善與平臺促進診療資源數據的共享存在密切相關性。
2.3 患者與社區醫務人員對三級診療平臺的滿意程度
三級診療平臺應用后分別調查了患者與社區醫務人員對智能診療平臺的滿意程度,所有患者與社區醫務人員均對診療平臺非常滿意,認為應用三級診療平臺后相關資源信息獲取更為便捷,診療服務質量也明顯提高。
3 討論
目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國內臨床常見疾病[4],其發病率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并且對患者健康形成明顯影響[5]。各級醫療機構均會收治較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均需開展較好的臨床診療措施,但不同醫療機構診療能力及質量有顯著差異,通過保障不同級別醫院診療能力的同質化更有益于全面控制疾病[6-7]。近年來,我國在醫療資源結構失衡方面提出了多項政策與舉措,早在2009年國務院便擬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院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8],意見中指出醫療改革過程中需逐步構建分級診療制度,以為廣大國民提供更實惠、更便捷、更有效的醫療服務[9]。我國國務院在2015年進一步提出了國內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與分級診療制度的指導意見,認為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構建分級診療協作平臺并應用于各級醫療機構中,能夠積極促進國內醫療資源與診療服務的全面發展[10]。截至目前,受到醫院間交互復雜、醫院醫務人員能力差異以及患者隱私保護等影響,我國醫療資源協同化與同質化狀況仍處于發展階段。
該次研究在2018年1月選取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及其下屬古城、蘋果園、老山與模式口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試驗對象,通過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與北京豐盈環蝕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構建心腦血管疾病三級診療服務協作平臺,以首鋼醫院三級輔助診療體系作為應用示范模式。負責人員分別在4個社區中心安裝三級診療的系統終端,連接多種診療設備至醫療裝備網絡共享平臺中,同時共享不同醫院的大量病例材料資源,保障各級醫院診療技術同質化以良好的改善疾病診療質量。通過在4個社區中心應用智能三級診療服務協作平臺后,社區中心工作人員與上級醫院的聯絡程度更為緊密,社區中心的心腦血管疾病診療質量顯著改善,并且社區中心的醫療設備使用率、數據資源使用率均明顯提升。同時,在4個社區中心應用智能三級診療服務協作平臺后,其收治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認知程度明顯提高,該文認為三級診療平臺加強各類疾病資源數據的共享,從而積極促進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另外,4個社區中心應用三級診療平臺后,患者與社區醫務人員的滿意程度表現較好,社區醫務人員與所收治患者更為便捷地了解疾病資源數據信息,保障不同級別醫院的同質化診療技術,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綜上所述,心腦血管疾病三級診療服務協作平臺的構建主要包括建立診療數據、智能診療平臺以及智能化醫療知識傳播網絡等,通過建立三級診療平臺有助于改善診療水平,促進設備與數據的良好使用,并改善患者的疾病認知性與臨床滿意性。
[參考文獻]
[1] 鄭軍華.分級診療背景下三級醫院發展的思考[J].中國醫療保險,2017,29(50):24.
[2] 潘志剛,楊秉輝.淺議實行分級診療對三級醫院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6,31(2):91-93.
[3] 薛蓮,杜勤,孫振軍,等.分級診療下三級醫院醫務社會工作服務功能的探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8,31(3):290-292.
[4] 成杰,施莉莉,江駿杰,等.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系統動力學初步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6,36(3):414-417.
[5] 徐綺,沈節艷,施榕,等.社區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險評估及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24):2894-2897.
[6] 陳鳳英,張國珍.2013年重癥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4,23(7):725-728.
[7] 馬依彤,謝翔.心血管疾病的預防研究進展[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7,32(6):20.
[8] 楊巧,秦瓊,陳登菊.從三級醫院下轉實踐看分級診療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6,23(6):81-84.
[9] 鄭鴻.中國分級診療制度實施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4):197-198.
[10] 許德俊,黃以寬,屈曉暉,等.多級醫療衛生機構診療協同服務信息集成化研究[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6,37(3):241-246.
(收稿日期: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