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茜 田莉 黃巧平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運用護理人員層級管理層級使用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130例在2016年6月—2018年3月該院收治的住院患者,根據(jù)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層級管理模式)和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各65例。比較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健康教育評分(95.48±3.20)分、差錯管理評分(92.22±4.09)分、護理文件評分(96.31±3.14)分、病室管理評分(90.25±2.68)分及基礎護理評分(93.34±3.52)分各方面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相比于對照組(83.08%),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23%)較高(P<0.05)。結論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運用護理人員層級管理層級使用后,在促進護理質量有效提高的同時,還能夠顯著增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可以進行積極推廣運用。
[關鍵詞] 護理人員;層級管理;層級使用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c)-0046-02
目前,在迅速發(fā)展醫(yī)療技術的影響作用下,針對護理質量來說,人們對其要求越來越高。常規(guī)護理模式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例如不合理的人員分配、不完善的護理制度及專業(yè)化培訓較缺乏等,對護理質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1]。所以,為促進護理質量有效提高,必須對臨床護理工作不斷加強。近年來,分層級管理這一護理模式使用范圍較廣,該護理模式可以有效界定護士的工作能力、學歷及專業(yè)技能[2]。該文對2016年6月—2018年3月該院收治的130例住院患者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運用護理人員層級管理層級使用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收治的130例住院患者,分為對照組(65例)和觀察組(65例),均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劃分。其中,34:31為觀察組男女患者比例,年齡在21~71歲范圍內,(46.08±2.04)歲為平均年齡;32:33為對照組男女患者比例,年齡在20~74歲范圍內,(47.13±2.11)歲為平均年齡。兩組不存在影響組間對比的差異,能夠實施對比統(tǒng)計。
1.2 臨床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兩組患者均為該院住院患者;②兩組患者均自愿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標準:存在嚴重溝通交流障礙的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按照患者的不同治療方案、疾病類型及臨床表現(xiàn),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管理方法,使患者的各項治療順利完成,使患者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促進患者主觀能動性顯著提高。
1.3.2 觀察組 除上述常規(guī)護理外,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層級管理模式,主要方法為:①合理的層級設置:按照醫(yī)院人員配備,與護士工作崗位有效結合,將護理人員分為4個層次,包括助理護士、初級護士、高級護士及護理組組長,按照患者的不同狀況,將護理工作流程合理制定,相關工作的描述采取文字的形式。②助理護士: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基礎護理,對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嚴密監(jiān)測,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將相關治療事項向患者進行詳細解釋。③初級護士:主要負責護理患者,例如常規(guī)檢查、日常護理及用藥護理等,對患者相關潛能積極挖掘,使其治療依從性顯著提高。④高級護士:主要觀察患者病程狀況,對助理護士和初級護士的演示、培訓等相關工作進行積極指導。⑤實施有效的層級管理:對于護士組長來說,其主要工作包括相關護理管理、護士科研及護士教學等,并定期考評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能。
1.4 觀察項目
①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情況,主要評分項目包括健康教育、差錯管理、護理文件、病室管理及基礎護理等,每個方面最高得分為100分,最低得分為0分,且得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高;②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1.5 統(tǒng)計方法
選擇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健康教育、差錯管理、護理文件、病室管理及基礎護理各指標評分情況以(均數(shù)±方差)(x±s)表示,用t檢驗;護理滿意度用[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情況對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差錯管理、護理文件、病室管理及基礎護理各指標評分分別為(95.48±3.20)分、(92.22±4.09)分、(96.31±3.14)分、(90.25±2.68)分及(93.34±3.52)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各指標評分(P<0.05),如表1。
2.2 對比分析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
對照組滿意度(83.08%)明顯比觀察組滿意度(96.23%)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 討論
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中,不同級別和水平的護理人員從事的工作內容均相同,使得在崗位分配和資源配置中具有不合理性,對護理質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導致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降低[3]。
現(xiàn)階段,在住院患者護理過程中,開始廣泛運用分層級管理模式,同時存在一定的臨床價值。針對分層級管理模式來說,它是對當前護理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使護理管理效果有效優(yōu)化[4]。同時,它能夠使護理人員對該護理模式充分認識,促進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有效提高,使患者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從而促進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提升,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高。此外,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有效實施分層級管理模式,可以促進護理人員對相關處理方法全面掌握,除能夠使護理質量有效提高外,還有利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增高[5]。
該文通過對該院收治的130例住院患者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運用護理人員層級管理層級使用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差錯管理、護理文件、病室管理及基礎護理各指標評分均較高(P<0.05);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23%)較對照組(83.08%)高(P<0.05)。
綜上所述,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運用護理人員層級管理層級使用的臨床價值十分顯著,除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外,還能夠促進護理質量有效提高,提升護理水平,應當在臨床中積極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陳娜麗.優(yōu)質護理服務護士的排班與分層級使用的探索[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9):1466-1467,1484.
[2] 裴景紅.護理績效層級管理模式對婦產(chǎn)科護理服務質量及護患關系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7(9中旬刊):170-172.
[3] 王子迎,吳勇娟,王煒,等.護士分層級使用和管理模式在優(yōu)質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醫(yī)學與哲學(B),2013,34(1):90-92.
[4] 王瓊,鄭曉斌.護士分層級使用和管理模式在優(yōu)質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31):240-241.
[5] 王芬,李燕暉,趙秋珍.兩種排班模式結合分層級使用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2):100-102.
(收稿日期:20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