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文

[摘要] 目的 探討品管圈在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化療患者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該院泌尿外科于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間在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化療患者管理中實施品管圈活動,分析并對比實施前、后效果。結果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患者膀胱灌注化療依從性為95.41%,目標達成率為134.99%,超過預期目標值;實施后全體圈員在品管手法、解決問題能力、和諧度、自信心、積極性、協調能力、責任心和團隊凝聚力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品管手法、和諧度和積極性的活動成長值較高。結論 在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化療患者管理中開展品管圈活動,能明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相關護理人員工作效率。
[關鍵詞] 品管圈;膀胱癌;膀胱灌注化療;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c)-0056-02
大多數膀胱癌患者經手術治療后仍存在較高的復發率,需通過化療以增強療效。現階段,臨床上采用膀胱灌注化療方法以預防腫瘤復發。有研究認為,膀胱灌注化療效果與患者治療依從性高低有直接關系,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心理、護理干預、治療費用等,均易降低患者膀胱灌注化療依從性[1-2]。據國內研究表明,開展品管圈活動,有利于提高膀胱癌患者治療依從性[3]。因此,該研究探討了品管圈在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化療患者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間在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化療患者管理中按常規進行護理,在此階段選取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齡54~76歲,平均年齡(64.25±4.51)歲。自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間在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化療患者管理中實施品管圈活動,在此階段選取患者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齡52~75歲,平均年齡(64.18±4.46)歲。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該次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比兩階段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自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間在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化療患者管理中實施品管圈活動,具體做法如下:(1)組建品管圈。①采用自愿報名參加的方式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圈員包括1名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和3名護士;②召開第一次圈會議,討論確定圈長、秘書,并明確職責;采取投票選取的方式選出圈長和秘書,圈長負責整個品管圈活動的計劃、指導和圈員培訓,秘書負責計劃指導和監督,其他圈員負責檢索文獻、收集資料和實施措施;③選定圈名和圈徽,以投票形式選出圈名,為洋蔥圈;并以洋蔥橫切圖案設置成圈徽,表示每一層代表每一名圈員,團結協作,圍繞著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滿足其護理需求。(2)確定活動主題、擬定活動計劃。①全體圈員采用頭腦風暴法提出膀胱灌注化療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和上級政策進行評分,選取此次活動主題,即“提高患者膀胱灌注化療依從性”;②圈長根據品管圈活動步驟制定本次活動計劃,每周1次圈會,30~50 min/次。(3)現狀把握。①全體圈員按照制定的依從性問卷,對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間42例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行評價,實施前患者治療依從性為75.85%;②圈員收集相關資料,分析、討論治療依從性較低的原因,發現主要原因為護理因素和患者因素,并根據80/20原則,將上述兩點原因定為改善重點。(4)目標設定。按照品管圈目標值的計算公式:目標值=現況值+(1-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計算出本次活動的目標值為90.34%。(5)原因解析。通過魚骨圖分別從人員、環境、制度和方法4個方面解析改善重點,并采用因果關聯圖進行真因驗證,通過根本原因分析法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主要有:有的護理人員專業能力不高、健康宣教不規范、患者忘記灌注時間、工作流程不規范。(6)護理對策。全體圈員針對分析的原因,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和臨床經驗,并在圈長的指導下,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①完善膀胱灌注流程,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流程進行操作;健全質量監控制度,制定膀胱灌注化療質量考核表,護士長和質控組長根據考核表進行檢查,將考核結果與績效掛鉤;②加強人員培訓。護士長應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專業知識,包括膀胱灌注知識、常用化療藥物知識、相關護理知識等,并組織考核,要求全科護理人員熟練掌握;③加強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制作健康教育宣教標準,向患者講解膀胱灌注化療相關知識,包括目的、流程、灌注前準備、灌注后護理及注意事項等。反復強調長期膀胱灌注化療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列舉相關病例;④出院隨訪。建立患者膀胱灌注化療檔案,定期電話隨訪,提醒患者再次進行灌注化療時間。并囑咐患者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實施前后患者治療依從性。采用自制的品管圈圈能力評分表評價實施前、后圈員自我能力,包括品管手法、解決問題能力、和諧度、自信心、積極性、協調能力、責任心和團隊凝聚力8個項目,各項目評分范圍均為0~10分,平均分=分數總和/總人數。
2 結果
2.1 有形成果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患者治療依從性為95.41%,目標達成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100.00%=(75.85-95.41)/(75.85-90.34)×100.00%=134.99%,超過預期目標值。
2.2 無形成果
實施后全體圈員在品管手法、解決問題能力、和諧度、自信心、積極性、協調能力、責任心和團隊凝聚力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品管手法、和諧度和積極性的活動成長值較高。見表1。
3 討論
膀胱腫瘤切除術后膀胱灌注化療是膀胱癌的有效治療方案,能明顯抑制腫瘤復發。但因化療藥物的刺激性較強,且不良反應較多,患者治療依從性差[4]。劉新娥等[5]研究認為,加強膀胱灌注化療過程中的護理管理,能明顯改善患者遵醫行為,提高治療效果。王華等[6]研究表明,實施品管圈活動,可充分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護理質量,有利于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
該院泌尿外科在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化療患者管理中實施品管圈活動,通過現狀把握、分析原因,明確患者膀胱灌注化療依從性低的主要原因,即:護理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健康宣教不規范、患者忘記灌注時間、工作流程不規范;同時在圈長指導下,圈員針對原因提出相應護理對策,即加強護士專業知識培訓、健全相關流程和考核標準、完善健康教育標準、強化健康教育、加強出院隨訪等措施,并認真執行和落實,通過效果確認,患者治療依從性由實施前的75.85%提高至95.41%,目標達標率為134.99%,超過預期目標值,說明此次品管圈活動效果明顯。此外,該次品管圈活動中圈員自愿參加,充分調動圈員積極性,創造和諧工作環境,明顯提高護理人員品管手法運用能力。通過效果確認和評價,實施后全體圈員在品管手法、解決問題能力、和諧度、自信心、積極性、協調能力、責任心和團隊凝聚力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品管手法、和諧度和積極性的活動成長值較高。
綜上所述,在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化療患者管理中采用品管圈活動,能明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圈長及時點評對臨床護理能起到較好的指導與提高作用,通過多學科知識的融合,可拓寬圈員知識面,有助于提高圈員專科護理水平和臨床工作能力,提升團隊凝聚力。
[參考文獻]
[1] 徐麗芬,楊荊艷.膀胱灌注化療患者的全程連續護理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6,31(12):26-28.
[2] 朱錚,張士更,朱紅衛,等.膀胱灌注化療的延續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11):1945-1948.
[3] 李美,張潔,周寰暉.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膀胱灌注藥物保留時間的準確率的應用[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22(z2):224.
[4] 鄧少華,黃雪芳.膀胱癌術后動脈灌注化療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z1):49.
[5] 劉新娥,張艷霞,蕭焯敏,等.遠程可視性延伸化護理管理對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化療患者的影響分析[J].臨床護理雜志,2016,15(3):20-23.
[6] 王華,張艷麗,邱英.泌尿外科護理中品管圈活動的安全性及作用探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8):2556-2558.
(收稿日期: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