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遠 李承宗 王志榮


[摘要] 目的 分析討論在心血管內科科室帶教中使用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和傳統教學法的具體效果和實際價值。方法 選取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參加心內科實習的本科生68名,根據入科先后將其均分為兩組,每組34名,1組為對照組,進行傳統教學法教學;2組為觀察組,在上述教學前提下使用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教學。比較兩組學生帶教前后理論考核成績、操作考核成績和出科成績優良率。結果 帶教前,兩組學生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帶教后,觀察組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優良率依次為97.05%和76.4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結合使用可以提升心血管內科科室帶教效果,使學生理論和操作成績顯著上升,可在實際臨床醫學帶教當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 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傳統教學法;醫學生;帶教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c)-0119-02
醫學生學習期間均會進入醫院某些科室進行臨床實習,但是由于實際的臨床患者合并疾病較多、臨床知識復雜多變以及疑難疾病的存在,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深刻掌握這些知識,加上醫學生在科室實習時間短暫,均是影響帶教學習效果的原因[1]。傳統教學法較為常規,整體效果一般且知識易遺忘;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更加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2]。該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間在心血管內科科室帶教中使用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結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心血管內科科室帶教學生68名為研究對象,其在該院心血管內科接受學習,根據入院先后將其均分為兩組,每組34名,1組為對照組,2組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20:14,年齡20~23歲,平均年齡(21.8±1.0)歲;觀察組男女比例21:13,年齡20~23歲,平均年齡(21.9±0.8)歲,兩組學生在基本信息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分布見表1。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法。由心血管內科專家進行專題知識講座;解決學生疑難問題等。
1.2.2 觀察組 在上述教學方法下,結合使用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具體內容如下:①計劃內學習的每個疾病均選取正在住院的典型病例,讓學生學會查閱病歷資料,并進行相應查體,然后查閱資料,對該疾病的發病機制、診斷和治療先有一定了解;②由科室助教匯報病例資料,對病例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根據帶教講師講解的相關知識,對病例的治療方案進行探討,由帶教講師進行分析、總結。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學生帶教前后理論考核成績、操作考核成績和出科成績優良率。理論考核成績和操作考核成績[3]:采用科室自出試卷和實踐操作進行考核,共10項題目,每項10分,共100分,分數越高,學生成績越好。優良率:優:兩項成績總分>160分。良:兩項成績總分120~160分。差:兩項成績總分<120分。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并用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帶教前后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績
帶教前,兩組學生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帶教后,觀察組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兩組學生成績分布,見表3。
2.2 兩組學生優良率
觀察組和對照組出科成績優良率依次為97.05%和76.4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 討論
傳統教學模式往往是直接對學生灌輸知識,在臨床帶教過程中往往忽略了與實踐相結合,導致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出現脫節;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隨著該教學模式的不斷推廣,彌補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使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有機結合[4-5]。而且臨床醫學生實習時間較短,想要掌握所有知識要點有一定難度,因此進行單一方法教學有很大弊端。為此,該院心血管內科開展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的聯合教學模式,兩種教學方式互相填補不足與缺陷,而且在典型病例的支持下,方便學生對疾病進行深入了解和與病患溝通,進一步提升了教學效率。
考慮帶教時間較短,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疾病的診治策略,需要采用新型教學方法。根據相關研究顯示[6],傳統教學法較為常規,在短時間內很難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使學生掌握較多的臨床實踐知識和解決對臨床疾病的所有疑惑;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主要通過典型病例進行實踐教學,親身體驗疾病診治的全過程,使教學內容具體化,而且可以通過典型病例讓學生學會查閱醫學資料,并進行科學診斷和治療。該文研究表明帶教前,兩組學生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帶教后,觀察組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結合能使學生更加直接地接觸病例、增加印象、加深記憶,并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發病機制有更收入的了解。觀察組和對照組優良率依次為97.05%和76.4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通過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有機結合,臨床實習生能夠更深入地進行臨床病例學習,方便學生進行強化記憶,從而提升教學與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結合使用,可以提升心血管內科科室帶教效果,使學生理論和操作成績顯著上升,可在實際臨床醫學帶教當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車鋒麗,趙性泉,杜會山,等.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聯合傳統教學法在5年制臨床醫學實習醫師腦血管病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卒中雜志,2017,27(1):94-96.
[2] 萬春疆,汪芝碧.CBL教學法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14):2237-2238.
[3] 翁洋,李春麗,唐寅思,等.PDG結合CBL教學法在內分泌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6, 23(32):168-170,173.
[4] 徐子真,王焰,程澍,等.CBL教學法在八年制醫學生血液系統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3):1886-1887,1889.
[5] 杜穎,趙純全,鄧幼林,等.PBL在婦產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6):606-608.
[6] 李想,洪毅,張軍衛,等.結合循證的PBL法在脊髓損傷康復專業研究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11):1094-1097.
(收稿日期: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