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四強 范威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創新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驅動力量,在新工科背景下,本文探討了基于TRIZ理論的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四種培養模式,通過TRIZ理論使創新創業教育呈現螺旋上升的態勢,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新工科;TRIZ理論;創新能力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將創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驅動力量,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教育部2017年正式推出“新工科”計劃,先后形成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等指導性意見。在新工科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背景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戰場,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
TRIZ理論是一種全面系統的論述發明創造的理論,如何將TRIZ 理論與課程教學、實驗實踐、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各高校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TRIZ理論及其應用背景
TRIZ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的俄文首字母縮寫,在中國,TRIZ理論被稱為“萃智”理論。TRIZ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優勢,它將發明創造問題歸納為5個層次、48個通用工程參數及40個發明原理,由技術系統進化法則、發明問題解決程序算法等方法論構成的一整套系統化的、實用的解決發明問題的理論體系。
在俄羅斯,TRIZ理論已成為工科專業本科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常春藤聯盟高校也開設有TRIZ相關課程。近年來,隨著新工科建設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國內許多高校也將TRIZ理論作為選修課程,引入了學生的培養體系中。
二、基于TRIZ理論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自2014年以來,全國已有89%的高校開設了創新創業的必修課或選修課,開設創業教育的課程門數比去年增加14%,但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仍存在內涵不足,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支撐等問題,通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將TRIZ理論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才能發散思維,鍛煉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一)將TRIZ理論融入到課程教學中
TRIZ理論是一種全面、深入的方法論,然而目前TRIZ理論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尚未全面推廣,因此高校首先應將創新方法(TRIZ)的傳授融入到傳統課程中,將TRIZ 理論與課堂教學、實驗實踐環節相結合,才能讓學生逐漸熟悉和嘗試基于TRIZ理論的創新實踐。
(二)通過小班化、翻轉課堂提升TRIZ理論教學的效果
在新工科建設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小班化、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的使用越來越多,TRIZ理論的教學和實踐最適合小班制的教學方式,通過師生間互動,讓學生在掌握本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鍛煉形成創新思維。教師還可以引入討論法、競賽法等教學設計,幫助學生領略創新思維的內涵。
(三)借助信息化工具提高TRIZ理論的可操作性
國內外有很多TRIZ相關的信息化工具,如美國Invntion Machine公司的Goldfire Innovator,比利時CREAX公司的CREAX Innovation Suite,中國億維訊公司的Pro/Innovator等。通過這些軟件,將結構化的流程引入TRIZ教學和創新能力培養中,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學習TRIZ理論,讓基于TRIZ 理論的創新實踐具有了較高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將ARIZ等先進方法論應用于新工科實踐和創新創業活動
新工科實踐和創新創業活動作為傳統教學體系的拓展,位于本科教育的較高層次,將TRIZ理論中最強大的解題工具ARIZ方法融入其中,對TRIZ 理論進行鞏固和深入理解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結語
TRIZ理論能有效幫助挖掘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四種基于TRIZ理論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相結合,才能夠使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呈現螺旋上升的態勢,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湯亮,李倩,龔發云.“積小勝,筑大成”的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TRIZ相結合[J].科技創業月刊,2016,29(23):136~138.
[2]范方方.TRIZ創新理論在化工原理實驗創新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化工,2017(17):153~154.
[3]左遠志,郭曉娟,肖漢敏.TRIZ發明問題解決理論與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融合[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5,22(01):99~103.
作者簡介:牛四強(1991.04—),男,漢族,山東臨沂人,碩士研究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方向: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