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的不斷強大與迅速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國外留學生選擇來到中國求學并謀求發展,外國留學生來到中國首要面臨的任務,就是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以及對漢語的學習。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結構助詞“的、地”用法,其次分析了誤用結構助詞“的”“地”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高級階段結構助詞“的、地”的對策。為了幫助外國留學生對中國文化有一個具體的了解,深刻的認識,促進中外友好關系,本文對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階段結構助詞“的、地”的使用上,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為他們更好地學習中國文化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外國留學生;高級階段;結構助詞;“的、地”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國家,且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對于外國留學生來說,學習中國文化是非常大的挑戰,因此,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外國留學生需要進行階段性學習。初級階段,外國留學生要學一些基本拼音的讀法、詞匯以及詞匯直接的連接搭配等。在高級階段,外國留學生會學習一些句子的形式、語法規則、結構邏輯并應用語言的能力。其中以高級階段結構助詞“的、地”的使用偏誤,是外國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因此,本文在漏用結構助詞“的”“地”與分不清詞匯的具體詞性等問題上,展開了對結構助詞“的、地”偏誤的分析。
一、結構助詞“的、地”用法的簡述
在漢語中,結構助詞存在多種用法,且用法十分復雜。“的”一般是形容詞的象征,結合英語語法來說,形容詞在句子中作定語,形容詞一般修飾名詞,例如:美麗的花朵,清澈的泉水,其中“美麗的”“清澈的”就是指形容詞,而“的”作為形容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句子整體結構具有重要的連接作用。除此之外,人稱代詞、名詞等也可以作定語,在人稱代詞后面加“的”被稱為“形容詞性物主代詞”,例如:媽媽自己的項鏈、他自己的杯子,其中“媽媽自己”與“他自己”就是人稱代詞,而“的”修飾之后就變成了具有形容詞性的詞。名詞后也可以加“的”,例如:桌子的顏色、臥室門的鎖。“地”是副詞的象征,副詞句子中作狀語,狀語一般修飾動詞,其中,形容詞、名詞也可以作狀語,例如嚴謹地表達,有效地發揮、技術地使用等。其中“嚴謹”與“有效”是形容詞,“技術”是名詞。
二、誤用結構助詞“的”“地”的主要原因
(一)漏用結構助詞“的”“地”
在一個完整的句子中,缺少結構助詞是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常見情況主要有四方面,一是賓語不夠完整。例如:湯姆與約翰是我朋友。在這個句子中,“湯姆與約翰”是主語,“是”為系語動詞,應該在“我”與“朋友”之間加一個“的”整體作賓語,這才是一個句子的完整結構,讀起來也比較通順。二是定語不夠完整。在一個句子中存在兩個定語的時候,且兩個定語屬于并列關系,例如:你是一個聰明和美麗的女孩,在這個句子中,聰明與美麗屬于并列關系,在句子中,具有并列關系的連詞,前后詞匯的形式要保持一致。所以,要在“聰明”后加“的”,這樣,句子才是完整的。三是常見的特殊詞匯。例如:“很多時候”要改成“很多的時候”“越來越多時候”要改成“越來越多的時候”。四是句子中“地”的缺失,例如:我要用心學習,來提高我的學習成績。在這個句子中,“學習”是動詞,副詞修飾動詞,所以要在“用心”后加“地”來保證句子的語法結構。
(二)分不清詞匯的具體詞性
在一個完整的句子中,很多人分不清“的、地”的用法,容易將兩者混用。在一些既有名詞詞性又有動詞詞性的詞匯中,外國留學生很容易分不清詞性。例如:學習、生活、教育、復習、發揮、使用等一些詞匯,既可以充當動詞,也可以充當名詞。舉例來說,當“發揮”一詞,具有名詞詞性時,就可以說:“有一個充分的發揮。”具有動詞詞性時,要說:“充分地發揮了其中的價值。”因此,要注意區分一些具有雙重詞性的詞匯的使用。另外,還有一種情況,要分析句子是漏用結構助詞“的”“地”,還是存在分不清詞匯的具體詞性的問題。例如:這個小男孩是約翰與麗莎兒子,他能流利說一口英語。在這個句子中,“這個小男孩”是“約翰與麗莎”共同的兒子,所以,直接在麗莎后面加“的”就可以了;“流利”后面修飾的是動詞“說”,所以,要在“流利”后面加“地”,以保證句子以及語法結構的完整。
三、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高級階段結構助詞“的、地”的對策
(一)提高學生對修飾詞與連接詞之間的敏感度
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已經將結構助詞“的、地”的具體用法講完,但是,在高級階段,漏用結構助詞“的”“地”的問題以及分不清詞匯的具體詞性的問題依然存在,外國留學生對副詞修飾動詞并不敏感,對詞匯的詞性分析不夠準確,很容易疏忽“地”的使用。并且在一些句子中,當學生不確定使用“的”或“地”的時候,習慣性將結構助詞省略,導致句子非常不通順,有的時候還把句子的意思弄錯,給書面表達水平造成很大的影響。在本應該用“地”的地方用“的”,這在書面表達中,是最普遍的問題。
面對外國留學生出現的種種問題,簡單地說,就是對副詞與動詞之間的關系不夠敏感。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利用英語語法來對外國留學生進行教學,英語在世界各地已經普及,學生學習英語相對于漢語非常容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英語句子中,在形容詞修飾名詞,動詞修飾副詞的短句中,結合漢語中的“的”“地”的用法,進行講解,加強學生對詞匯之間連接的敏感度,使外國留學生遇到類似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二)在“教”與“學”兩方面的對策分析
在結構助詞“的、地”教學過程中,留學生的漢語水平依然停留在初級階段,許多教師對“的、地”的基本用法不夠重視,缺乏訓練。所以,教師應該主要在兩方面對外國留學生進行教學,即“教”與“學”這兩個方面。在“教”這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地”基本用法的訓練,引導學生不只是刻板地記憶修飾公式,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教師要在漢語教學的初級階段,開始培養學生的語感,以書面表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歸正總結,在整個漢語學習的過程中,都要把“的、地”隨時拿出來講,一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結構的敏感度,使學生能夠有意識地對“的、地”進行使用;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感,加強學生對“的、地”的使用。另外,利用找中心詞匯的方法,教導學生對“的、地”的使用,例如,在一個句子中,名詞前修飾的詞是形容詞,所以,名詞就是中心詞匯,名詞前要用“的”;副詞修飾動詞,動詞就是中心詞匯,動詞前要用“地”。
在“學”的方面,學生應該有一個認真的學習態度,對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特殊句式進行總結,面對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在日常講話中,也要注意對“的、地”的使用,嚴謹地進行表達,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四、結論
本文在對結構助詞“的、地”用法的分析基礎上,展開了對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高級階段結構助詞“的、地”的偏誤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對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高級階段結構助詞“的、地”的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漏用結構助詞“的”“地”的問題,以及分不清詞匯的具體詞性的問題。未來,在對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高級階段結構助詞“的、地”的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學生對修飾詞與連接詞之間的敏感度,以及在“教”與“學”兩方面,幫助學生對結構助詞“的、地”的正確使用,以此來提高外國留學生的漢語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靖!.斯里蘭卡留學生使用漢語結構助詞“的”“地”“得”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7,36(12):32~36.
[2]張培培.結構助詞“的、地、得”在漢語習得過程中的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D].鄭州大學,2016,29(36):65~69.
[3]葉明.韓國留學生學習漢語結構助詞的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15,60(32):12~16.
[4]楊薇.對外漢語中結構助詞“的、地、得”偏誤分析與教學對策[D].蘇州大學,2014(03):36~39.
[5]鄧海燕.越南留學生漢語結構助詞“的、地、得”的習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23(19):91~95.
[6]周美英.關于留學生漢語結構助詞“的”和“地”的習得考察[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6,78(16):121~125.
作者簡介:王虹(1993.10—),女,研究生,新疆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