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稀月
【摘要】當前,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存在著“主動性不強,參與層次低,參與活動形式單一,缺乏連貫性”等問題,從家長、幼兒園、教師三個方面分析原因,對于今后如何實施有效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家長;幼兒園教育;問題;原因
一、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主動性不強,參與層次低
通過走訪、調查和統計,大多數的家長都認為幼兒園教育活動都需要家長的參與,家長在回答對“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持何種態度”的問題上,53.2%的家長回答的是“愿意”,42.8%的的家長選擇“非常愿意”。在面對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利弊問題上,大部分的家長認為家長的參與對幼兒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這些問題的回答,說明家長在思想上非常重視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擁有積極的參與意識。
盡管家長的參與意識很強,但是在實際活動中家長的表現過于被動,缺乏主動性。家長參與活動大部分是老師邀請才去,而家長自己主動去、主動關心幼兒園活動的比例很少。家長在選擇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方式上,大部分家長都是參與親子活動或者是幫助孩子準備材料,活動參與的層次比較低。很少有家長選擇參與層次高的活動方式,例如做教學助手、參與決策、組織活動等。此外,在訪談過程中,許多家長都提及到了母親參與教育活動的頻率明顯比父親高,父親的參與程度太低,主動性不強是一些幼兒園普遍存在的現象。
(二)幼兒園活動形式單一,缺乏連貫性
幼兒園的活動方式影響家長的參與方式。在調查中發現,家長選擇活動方式太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幼兒園組織教育活動太單一。不管是民辦幼兒園還是公辦幼兒園,教育活動大部分都是親子活動,對于更深層次的活動幼兒園很少組織或者不組織。“活動幾乎是每學期一次,錯過了就要等到下學期了”“室內活動多,親近大自然的戶外活動少”“活動時間太短”“活動太過商業化、利益化”等,這些都是訪談中許多家長的心聲。中大班活動組織的次數少,小班的活動安排更少。有些“一期一會”的幼兒園教育活動太注重形式,或者是幼兒園太重視目標,而忽視家長與幼兒的參與過程,忽視了效果與評價,缺乏對家長更深層次的指導。
(三)活動中家長的替代性強,幼兒的能動性低
在訪談過程中,有家長說“家長參與時更多地變成了完成者,有時由于時間的問題,家長就自己做了,孩子的體驗不夠”“孩子的獨立能力太差”,這一觀點大多數家長都認同。幼兒在活動中缺乏能動性,本來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任務,卻成了家長一人的任務,幼兒在活動的表達能力得不到發揮,教育活動只是流于形式,并不能鍛煉幼兒的能力,達到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這樣的現象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是否是幼兒園開展的活動太難、太偏,僅僅是為了達到效果而忽視了幼兒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或者是考慮到了孩子的最近發展區,而給予的支架太少?
二、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家長方面的原因
家長參與主動性不強,參與層次低。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水平的影響。家長學歷程度不同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認同不一樣,因此選擇教育活動的參與方式也不一樣,在調查分析中,明顯可以看出同為教師的家長對幼兒教育活動配合更高,參與層次更強。其次,也受家長觀念的影響。盡管家長的參與意識很強,但是很大程度上家長認為教育是幼兒園的事,家長只是教育的配合者,“幼兒園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幼兒園是權威的,我們不能挑戰”,家長沒有自己的權力意識,不能正視自己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各種權力,也就不能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另外,家長認為影響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主要原因是家長太忙,沒有時間參加。在訪談中,許多家長都建議“平時工作太忙,希望幼兒園合理安排時間,最好把活動安排在周末”。家長的時間緊,平時太忙影響了家長參與的主動性,但是從根本上說是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二)幼兒園方面的原因
幼兒園活動形式單一,缺乏連貫性,一方面,是因為幼兒園缺乏相應的制度和活動體系。沒有制度,幼兒園開展活動具有隨意性,想開展就開展;沒有體系,家長很難融入到活動中,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也不強;沒有約定俗成的東西,教師也很難對家長進行指導。
另一方面,民辦幼兒園為了打響自己的名聲,采用一些虛張聲勢的活動,考慮形式的東西,而忽視內在的東西。幼兒園教育活動只是一個形式,沒有發揮到應有的作用。此外,幼兒園只考慮本園的實際情況,活動的開展情況,而忽視家長和孩子的建議,這也是活動單一的原因之一。
(三)教師方面的原因
在對教師訪談時,有的教師認為家長參與教育活動太強,有時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家長參與活動他們會準備很多東西,必須要考慮很多,很累很繁瑣,自己的能力也不夠。可見,幼兒園教師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不強,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不管在活動的準備、開展、實施、總結,這幾個階段對教師自身的能力和素質要求都極高,教師常常會顧此失彼,教師對家長的活動指導強,指導的方式低。教師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家長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