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玉林
【摘要】環境雕塑是一門集藝術、科學和生活環境于一體實踐性強、涉及知識面廣的綜合性學科,是雕塑教學中比較重要的專業創作課,強調雕塑和自然環境共生、共榮、共發展創造符合人性的具有很強的人文氣息的一種藝術形式。由于環境雕塑專業性非常強,因此在人才培訓方面要嚴格的按照專業課程的設置進行合理規則。本文簡要地講解了目前環境雕塑在教學上存在的問題和改革措施以及環境雕塑的意義,供廣大學者參考。
【關鍵詞】環境雕塑;教學改革
環境雕塑是以表現生活為根本,是一種氛圍、一種意境、一種氣勢的序列變化,是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代替的巨大社會功能,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它是城市文化水平的象征,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市容市貌的美化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環境雕塑專業進一步的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加強對學生和教師隊伍的培養至關重要。下面筆者就來談談環境雕塑教學改革的意義及實施,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開創環境雕塑專業課程的意義
環境雕塑專業課程是我國新興不久的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目前為止還有很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其知識構架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革和完善。環境雕塑與其他專業不同,除具有工程性之外還具有很好藝術欣賞價值,對市容市貌有著美化作用,優秀的環境雕塑作品常常成為一個國家、一代文化或一個城市的標記,即為當代服務,又為未來留下歷史的見證,它可以紀念歷史人物、頌揚民族文化、反映時代精神風貌,它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豐富和美化人民的精神生活,潛移默化的進行德育教育,不但可以用藝術的感情鼓舞群眾,也能用傳神的立體形象陶冶人的思想情操。
環境雕塑是人類文明的進步的產物,是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通過不斷的精神和知識的積累用有立體感的形式創造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顆明珠。優秀的環境雕塑能折射出人們生活及社會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能滿足人們視覺享受的同時,更能啟發人對哲學和文學等方面的思考,開啟人的三維思維空間,提高人們自身想象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建設有了重大成果,城鄉文化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環境雕塑專業的開發與探索,在公園、城市廣場、商場都有它們的身影,雕塑藝術和環境藝術的結合造就了雕塑風格的千變萬化,環境雕塑專業的發展趨勢不可估算。
二、環境雕塑目前存在的問題探討
隨著當代城市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審美觀念增強,對藝術的欣賞也不僅僅是在影院看個歌劇那么簡單,環境雕塑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環境雕塑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的一項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已成為城市景觀設計中文化與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然而,在我國環境雕塑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滯后、專業教師隊伍專業性不強、教師隊伍力量薄弱和教學內容老化等問題,很多藝術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技能培訓單一化或過于追求教學的表面效果而沒有重視實際效果,例如很多教學單位只重視環境雕塑的某些技術技能,忽略了學生對環境雕塑創造力的培養與啟發。這種滯后的教育模式嚴重導致了環境雕塑人才的缺乏,造成了環境雕塑設計人才水平偏低的現象。
環境雕塑課程一般在第六和第七學期,這個階段的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造型創造力和空間感知力增強。雖然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與改革,但教學過程依然是 “教師課堂授課、學生課后設計、教師課堂檢查輔導、學生課后修改”的這種模式,嚴重制約了環境雕塑專業的發展。
在教師教學中,教學內容比較陳舊,多數教師依舊使用典型的舊題目,不新穎,沒有激發學生的探索的欲望,對學生的啟發性不足,沒有挖掘出來年輕人的創新思維能力,創造出來的環境雕塑已經滿足不了當代社會文化的需求,無法挖掘優秀學生內在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無法學到最新的知識和理念,課堂教學與實踐技術嚴重脫節,久而久之,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不再感興趣,影響了學生開發創造的主動意識。
三、強化教師素質的培養,促進環境雕塑教學發展
高校教師是本科人才培訓的主要力量,教師的本身素質嚴重影響著教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師自身要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敏感的藝術嗅覺和敏銳的洞察力,而且有著獨特的創新精神,善于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因此,提高教師隊伍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勢在必行,加強對教師多方面的培訓,積極鼓勵教師通過再教育或攻讀更高的學位來提高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提高,要不斷地更新和學習環境雕塑藝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功底和文化素養,完善教師教訓體系,加強整體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和專業水平以及文學的修養。
環境雕塑專業作為我國新興的專業技術課程,近些年來不斷地成長與壯大,有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課堂教學上也要再接再厲,要不斷地更新知識和教學方法不斷完善環境雕塑教學。
參考文獻
[1]鄭先覺,孫蘭.環境雕塑教學改革初探[J].當代教育與實踐,2016(01).
[2]付振宇,張德智.公共藝術專業環境雕塑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J].現代交際,2016(03).
[3]付振宇,宋杏爽.公共藝術專業環境雕塑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