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相關理論概述入手,旨在根據分組教學的概念方式,結合當下中學體育教育的背景,針對分組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探討,以期為優化和完善現有的初中體育教學,切實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提供可行借鑒。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育;分子教學模式;策略;體育技能
一、中學體育課中的分組教學概念及意義
(一)分組教學的概念背景
分組教學概念是自新課改以來出現的新型教學方式,也是在目前而言能夠提高課堂活躍度,增強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分組教學能夠根據不同的課堂情況進行不同的教學配置方法,并考慮到學生情況的不同,充分將學生的差異性縮小,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為保證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分組教學通常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別與隊伍,并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類型,分組的方式也可采用不同的針對性分組(如成績、身體素質、性別等),并在進行分組過后采用小組比賽、活動等方式提高學生整體的身心素質。這是當下適應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
(二)分組教學的意義
在我國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在體育知識及技巧的講授方面通常都是照本宣科,并根據統一的體育運動技能動作示范使學生得以了解,通常來說在一個班級里,悟性好的同學能夠馬上對其進行理解,但普通同學大多無法全部理解。分組教學模式的意義則在于,教師能夠根據每組學生的掌握情況,因人施教,并可將同等級的學生隊伍進行規劃,使體育教學方式能夠因人而宜,循序漸進。同時,分組教學能夠使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得到高效率提高,使學生在課堂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身心素質與體育素養。
二、分組教學要注意的要點
分組教學的特性與傳統教學相比需要一定的方式技巧,以確保分組教學的安全性,使教學過程更加順暢。由于分組教學在中學教學中涉及的技巧較多,體育項目也紛繁復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自身的體育素養及教學理念,對學生的課堂狀況要了如指掌。拓寬教學思路和方法,以身心健康教育為主,防止運動強度過高,或挫傷學生積極性的狀況發生。
三、中學體育課中分組教學的模式探討
(一)以學生能力為基礎的分組教學
在中學體育課中,每個學生的能力各不相同,教師可以學生的能力為基礎,并遵照能力的基礎來選擇與自身學習能力相符合的體育項目,這樣便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體育鍛煉的動力來實現超越自我,也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向新的目標發起挑戰。這樣的分組方式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明確掌握每位學生的知識和體育技能的情況,確保分組的科學性。為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與教學目的,教師一定要保證分組的正確性,否則可能會起到不良效果,錯誤的形式化分組方式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甚至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分組過程中還需注意的是,學生所選擇的項目及訓練強度都是在其能達到的能力范圍內,由于中學生的敏感性,體育教學應盡可能地降低學生的心理負擔,幫助學生在身心健康上的發展。
(二)根據學生技能興趣的分組教學
在新課改所倡導的教學理念中,其中就包含學生自主學習與學習積極性的目標,在這其中,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興趣也同其他科目一樣至關重要。在我國當下的中學生當中,大多數學生先天就對各種不同的體育項目有興趣,甚至具有一定的技能性,有的則不然,但在學校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過程中,體育技能與知識的學習是一門必修課,這就對先天對體育沒有興趣的學生產生一定困難。因此,在分組教學的安排中,教師可按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程度及興趣項目實施分組,并可以針對感興趣的學生多安排一些體育技巧的教學內容,而對于興趣較弱的同學只進行必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避免強迫性的學習任務導致學生興趣的缺失。
(三)根據教學內容與競技比賽方式的分組教學
對于分組教學來說,其重要的一項特點即為實踐性與群體性,在體育課程當中,將競技比賽方式與分組教學進行結合,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競技能力,更加能夠促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與競爭意識。通過分組比賽教學的方式,學生不僅可以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自身的問題所在,也能在比賽過程中不斷為自己出現的錯誤及時進行調整和改正。
四、分組教學的實踐策略與意見
在我國,中學體育教學是中學生必修課程之一,但從學習方式上與其他科目的教學態度略有不同,也擁有著其他學科相比不同的教學優勢。在我國,中學生體育教學大多以室外教學為主,加大學校的活動場地與器材建設,是提高體育課效率的外部必要因素,也是進行良好教學的必要環境前提。加強體育教師自身的教學素質和良好的道德水準,對中學生體育課實施分組教學,是非常合理化和科學化的。在實踐體育教學中,不論教學過程是以哪種分類標準進行分組教學,都會對學生有或多或少的益處。以創新活潑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運動能力,以體現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性和生動性,從而改善中學體育教學的現狀。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我國的中學體育教學中,一貫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課程的要求,這也從側面的角度激發了課程改革的教學創新。分組教學模式作為當下體育教師教學的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加強體育技能訓練具有良好影響。
參考文獻
[1]王鈴枝.新課標背景下促進中學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分析[J].中國培訓,2016(16).
[2]李紅香.以抗挫折心理角度出發探究中學體育教學的心理教育行為[J].當代體育科技,2017(06):153~154.
作者簡介:歐毅祥(1996—)男,海南萬寧人,海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學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