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雯雯
【摘要】語文是學生最基礎的學習體系科目,小學階段則是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推動小學語文高效教學課堂的構建。本文結合筆者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探討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多樣化教學方法
一、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課堂上的應用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孩童的成長期,具有以下的鮮明特點: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情緒變化快、自制能力差、有自己專屬的興趣點等。教師在教學課堂上積極應用情境教學法正符合學生的成長特征,能夠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協調學生全面發展。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其快速投入到情境內容中,結合文本知識與情境內容開展學習,學生充分發揮了自主學習的權利,對其自主探究中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的掌握具有重要的意義。
比如在學習《火燒云》的相關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有直觀的視覺沖擊感受,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前可以先通過多媒體網絡查找各種火燒云視頻,選擇時盡量從拍攝的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來展現,讓學生對不同的火燒云景象有直接的聯想意境。隨后結合文本中對火燒云的描述,如“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過了兩三秒鐘,那匹馬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可不見了……”,文本對火燒云的變化描述得非常詳細,學生很快能結合之前的視頻資料產生一定的意境。教師要求學生對這種變化的現象展開分析,再結合日常生活中所見的火燒云嘗試自我描述,激發想象力重新創設情境。
二、娛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應用
娛樂教學法是指將課堂教學知識點以趣味化的方式傳輸給學生,過去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硬性形式的知識傳輸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而在娛樂教學法應用的過程中,學生能最大程度地發現教師為其挖掘的語文知識的魅力,很好地改善了過去灌輸式教育的弊端。常見的娛樂教學法包括游戲教學、競賽教學、表演式教學等等。
比如在學習《寓言兩則》的《扁鵲治病》時,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創建高效的學習課堂,可以讓學生根據寓言講述的故事來進行人物的分配扮演,選擇不同的學生扮演扁鵲、蔡桓公以及蔡桓公身邊的仆人。要求扮演扁鵲的學生演繹出扁鵲觀察蔡桓公病狀時的神情和語言表達,而扮演蔡桓公的學生就要演繹出作為君主的傲慢與不屑,在兩位主人公的對話中學生探索出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寓言故事要說明的道理。這種娛樂性的教學方式下,學生更能通過親身的角色感受來理解寓言的意義。
三、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應用
生活化教學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語文文本內容結合起來,重現情景,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也讓學生更深入地掌握語文知識。因此,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融合學生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并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聲音、圖像、文字和視頻的方式讓生活知識更具體化與形象化,還原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景,也讓其感悟到生活中處處蘊藏語文知識的道理,從而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
比如學習《幸福是什么》一課,其講述的是三個小伙伴因為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而受到一位仙女的表揚,并約定十年后在此一聚,共同探討幸福的真諦。在三人再次相聚時,幸福的定義紛紛從他們的感悟中得出,做醫生的認為幸福是救死扶傷,一人認為勞動沒有白費就是幸福,留在當地的人則認為耕地種麥子養活很多人也是幸福。最后總結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結合這個故事及其表達的道理,教師則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回想自身經歷的幸福,探討幸福感對自身的體驗。這時就會有學生給出“媽媽給我買洋娃娃”“周末和父母出去吃肯德基”等充滿童真的幸福,在交流與探討中深刻地領悟生活的真諦,同時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體悟能力。
四、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應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小學教學課堂上應用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對學生根據個體差異性進行分組,讓學生通過組內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回答問題,總結結論,從而讓學生個體意識到分工的獨立性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比較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競爭意識。
比如學習《大自然的啟示》一課,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語文基礎水平等,要求組內學生從文章中找到大自然給了我們什么“啟示”的內容,并在學習后通過學生自身對四季、植物的感受,對“大自然給我的啟示”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小組比賽的方式比較哪個小組學生得到的啟示更多,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積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特點,達到教學改革的理念要求。在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興趣,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