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昭 朱曉燕 韓彥林 校捷素 史麗華
【摘要】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工作崗位需求開設了會計英語課程,但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已經影響了教學質量,進而阻礙了會計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養,因此會計英語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分析會計英語教學中的問題,提出改革建議,推動課程的完善,保證會計人才有效持續的增長。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英語;問題;改革
隨著日益加速的經濟全球化,ESP(EnglishforSpecific Purposes,專門用途英語)在高職院校中逐漸開設。會計在國際商業中的地位日益顯著,未來的會計人員不僅要為企業、公司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和會計數據,還要了解其他國家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準則。會計與英語的結合很好地體現了經濟全球化和人才培養的新格局。因此會計專業開設了會計英語以滿足新形勢、新格局。
一、會計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教學定位不明確
高職院校往往把會計英語定義為一門單一的專業基礎課程,只是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提及,但沒有把專業課程和英語運用明確地聯系起來,因此會計英語課程缺乏連貫性、系統性和傳承指導性。會計英語課程就像專業課程的翻譯版本一樣,翻譯課文,講解語法,學習術語,使學生產生會計英語就是學習單詞詞組,翻譯課文的片面理解,混淆了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的區別。ESP更關注如何高效地將語言運用和語言學習結合起來,是基礎英語教學的延續或擴展,是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發展到一定階段,針對學生實際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言工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相對于EGP而言,ESP教學有更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而教學定位的不明確影響了會計英語的正常有效持續教學。
(二)教學手段落后
由于會計專業招生人數的不斷增長,多媒體教室就日漸短缺,作為邊緣課程的會計英語只能采用“黑板+粉筆”的原始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缺失,輔助手段的空檔,使得很多補充資料無法使用,即使能夠勉強展示,也缺少了生動和形象,本來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高,這樣一來更難引起學生的關注。而能夠使用上多媒體教室的班級,往往是合班形式,人數眾多,不利于會計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實施。
(三)師資力量緊缺
現在從事會計英語教學的教師缺乏高素質的雙語教師,要不英語水平不夠,要不會計專業背景欠缺,但會計專業學生眾多,需要大量的會計英語教師,而符合要求的教師人數有限,由此帶來合班上課的授課形式,但合班上課的弊端日益凸顯,如考勤管理、人數眾多、基礎參差、上課紀律等問題,而且部分教師的教育思想較保守,強調以書本為主的教學,加上學生的不配合,出現了老師稀里糊涂的教,學生似懂不懂的學的怪異現象,長此下去勢必會影響會計英語教學的與時俱進,因此急需提高和培養高素質的雙語教師以適應會計英語課程的教學需求。
(四)教材滯后
高職院校使用的會計英語教材和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就是難度的低配版,但形式大同小異,更像是專業教材的英文版,而且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不斷更新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卻不能及時投射到會計英語教材中,造成了所學內容和實際工作的脫節,不符合培養應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會計英語教學的改革
(一)明確課程定位
高職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編寫課程體系時,要明確指出會計英語的課程性質、課程定位、培養目標等內容,同時學生也能時時了解人才培養方案中各門課程的地位、作用、目標、安排等細節內容,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指明方向。
(二)更新教學手段
高職院校應加大投資力度建設多媒體、實訓室、一體化教室等現代化教學場所,實現校園內無線網絡的全覆蓋,有助于學生線上+線下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專注度,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教師應采用項目教學、微課教學、案例教學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廣闊的信息平臺,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庫。
(三)培養師資隊伍
會計英語不僅要求教師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功底和會計專業知識,而且需要教師發揮啟發引導的作用,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避免填鴨式的教學。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有助于學生校內自主學習和校外拓展性學習,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在差異中學習。同時教師自身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將英語和專業更好地結合起來。
(四)編寫校本教材
教材內容安排上可以選取一些未來工作崗位中出現的工作場景,設置聽說、插入會計專業文獻翻譯等模塊。目前對會計英語的教學研究還處于不斷摸索的階段,還需要不斷優化教學方案。希望通過不斷的完善和優化,能夠促進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英語教學的發展,能夠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滿足快速增長的經濟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肖穎.高職院校《會計基本技能》實訓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營銷,2012(07):304.
[2]周海濤.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專業實訓課程整體改革實驗研究[J].才智,2013(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