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飼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看重寵物在自己生活中的位置,激發了寵物產業鏈的多樣化細分化發展。目前的成熟寵物產業鏈已經基本涉及到從寵物出生到死亡的方方面面,包括從上游的繁殖、交易、食品、相關產品到下游的醫療、培訓、美容等服務。本文擬對寵物經濟產業鏈進行梳理,通過與美國寵物經濟產業的橫向對比,對我國寵物經濟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作出一定的總結。
【關鍵詞】寵物經濟 產業鏈
一、寵物經濟產業鏈梳理
(一)寵物產業鏈
根據APPA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在寵物產業最發達的美國,68%的家庭至少擁有一只寵物,美國的寵物產業消費總金額逐年上升,2016年達到了668億美元;而根據寵民網的調查數據,我國2016年寵物行業的市場總體消費規模為1220億元人民幣,擁有寵物的家庭數量還不到15%,目前中國市場和發達的成熟市場還有相當大的體量差距,發展空間潛力巨大。
(二)寵物產業子行業占比分析
根據APPA發布的 2017-2018 APPA National Pet Owners Survey,美國寵物主在貓和狗這兩類占比最大的寵物身上分別的花費明細。在美國,飼養一只寵物狗一年的消費約為1549美元,飼養一只寵物貓一年的消費約為988美元;綜合計算對寵物的外科診療、常規診療、維他命(保健藥品)消費,寵物醫療在所有寵物花費中的占比大大超過了食品的花費,達到了所有支出的50%左右,貓和狗作為寵物消費的兩大支柱,代表了發達國家寵物消費的發展趨勢,即從以食品為主轉向醫療護理為主的新模式。
根據《2016中國寵物行業產業及消費者行為調查報告》,在中國,飼養一只寵物狗一年的消費約為5400元,飼養一只寵物貓一年的消費約為5856元。
二、寵物食品和寵物醫療的合計市場規模已經占到了行業總規模的一半以上
寵物食品。是專門為寵物提供的食品,介于人類食品與傳統畜禽飼料之間,其作用主要是為各種寵物提供最基礎的生命保證、生長發育和健康所需的營養物質,具有營養全面、消化吸收率高、配方科學、飼喂方便以及可預防某些疾病等優點。按照功能來劃分,寵物食品主要可分為:寵物主食、寵物零食和寵物保健品等。
寵物主食。按照產品的形態和加工方式不同,可以分為干糧和濕糧兩類,主要是用來提供寵物日常維持體能的能量和營養成分。
寵物零食。包括肉干、肉條、咬膠、潔齒骨等,寵物零食主要是在寵物休閑的時候主人用來吸引寵物注意力或者是調節寵物口味的食物,主要是幫助主人加深與寵物之間的感情,增強與寵物之間的互動。
寵物保健品。根據寵物的生理狀況等制作的營養調理品,攝入適當的營養成分有利于寵物的健康發育和成長,同時也可作為輔助治療用于患病寵物的恢復。
高技術行業。寵物醫療行業是寵物各個子行業中技術含量最大、硬件設施、人才素質要求最高的行業。寵物醫療一般需要完善的硬件醫療設備作為技術支撐來完成寵物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正規的寵物醫院須設有候診室、診斷室、治療室、藥房、化驗室、手術室、住院部等基礎硬件設施。另外,專業的醫療團隊是寵物醫院的軟件支撐,根據國家行業監管要求,從業獸醫均需持有獸醫專業畢業資格證,以保證寵物醫療的專業水平,避免寵物醫療事故的發生。
連鎖經營模式是趨勢。在寵物醫療行業中,成規模的寵物醫院多以連鎖模式經營,集寵物疾病預防、診療、寵物保健、寵物美容和寵物食品和用品的銷售等為一體,該種模式下的標準化管理有利于提升整體質量管理水平、提升企業品牌形象,促進不同子類相關業務的交叉銷售,因此更受經營者青睞。
行業競爭激烈,行業發展空間巨大。雖然寵物醫療行業在近年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該行業仍處于低水平運行狀態,固定資產在 1,000 萬元以下的小型動物診療企業占比超過九成,這些企業經濟實力不強,技術水平較低,資金較為分散,規模效益不高。未來,我國寵物醫療行業未來將不斷整合,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美國寵物醫療的產值占比達到 30%,而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目前僅占約 20%的份額,中國寵物醫療行業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三、下游消費和服務行業看點層出,一體化、連鎖模式是發展趨勢
(一)下游消費和服務看點層出
根據APPA調查顯示,美國超過80%的寵物是通過領養或救濟獲得,而通過寵物商店購買的寵物數僅為5%,故產業鏈上游寵物繁殖與交易市場空間較小,在美國寵物產業產值中占比不足5%。而下游寵物消費和服務空間大、商業模式豐富,包括寵物醫療、寵物美容、寵物培訓、寵物寄養等。美國寵物產業巨頭集中在下游消費和服務環節,例如美國連鎖寵物綜合零售巨頭PetSmart,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幾乎覆蓋整條產業鏈;全球最大的寵物醫療企業Zoetis,重視技術創新,堅持多元化產品的直產直銷。
(二)美國經驗借鑒
美國是目前全球第一大寵物經濟大國,其寵物經濟發展大致分為產業孕育期、快速發展期和現在的加速整合期。美國寵物經濟的發展依靠消費和服務引領,連鎖化、一體化已成為行業趨勢。
1980年至21世紀初是產業孕育期,寵物數量快速上升帶動傳統寵物零售商店興起。根據1988年美國首份寵物調查數據顯示,約56%的美國家庭擁有一只寵物,即 1988 年美國寵物數量約有1.2億只,到21世紀初期,美國寵物數量已超過1.6億只。寵物數量的平穩增長刺激了寵物所需的食品、附屬用品、藥物等必需品的消費。傳統的寵物零售商店逐漸在美國興起。美國寵物商店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成立于1987年的PetSmart,以寵物食品倉儲式商圈大店發展起來,當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寵物用品零售和服務連鎖商店。1994年,美國寵物產業消費總額為 170 億美元,到 2001年已超過280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7.6%。
21世紀初至2010年是快速發展期,寵物家庭成員化觀念深入人心,寵物行業持續發展勢頭。根據美國的寵物調查數據顯示,1998年,約510萬戶家庭擁有至少一只寵物,到2005年,該數據增加至690萬戶,2015年增加至797萬戶,占全美家庭總量的65%,寵物數量從2000年約1.4億只增加至2015年超過1.8億只。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雖然有長達5年的經濟不景氣導致美國需求不振,但美國寵物零售業依然堅挺,寵物產業收入增速領先于其他零售產業,其核心原因是寵物經濟的情感特征。此外,由于消費者在金融危機期間削減開支減少消費導致寵物產業收入增速有所放緩,商家不再是單純的商品零售商,而是增加寵物個性化服務來吸引更多顧客,促進了個性化寵物服務新商業模式的興起。根據 Pet Business的數據顯示,在2010年,超過22%的寵物產品零售商增加了寵物相關服務來增加收入,如寵物美容、寵物寄宿等。
2010年至今是加速整合期,寵物產業不斷發展促使行業整合,市場集中度提升。美國傳統的寵物商店一般以小規模自營模式為主,2013 年,在美國約 60%左右的寵物商店都是自營模式,只有 8%左右的寵物商店擁有超過 20 個員工。在寵物產業市場爆發以后,大店和商超開始進入市場參與競爭。在2008至2010年金融危機期間,部分傳統小型零售商店被迫退出或被綜合型、專業型寵物大店兼并,在2010至2013 年3 年期間,寵物零售商店數量的逐年減少,到2013年縮減至13470家。近5年來,綜合型寵物大店通過并購整合成寵物商品的綜合型、倉儲型大店,提供大批量、廉價的產品,成為寵物商品零售最成功主要模式。
參考文獻:
[1]黃賽.小寵物玩出大市場[J].中國工作犬業,2015(12).
[2]陳南,吳苑,黃炫凱,葉方蔚.中國寵物信息化管理和寵物經濟發展關系問題的探討[J].時代金融,2016(03).
作者簡介:范漢馳(1993.07—),男,漢族,江蘇宿遷人,碩士研究生,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國際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