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要】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通過安全評價技術服務,為用人單位改善職業衛生條件,預防和控制職業病危害,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國職業病危害評價的研究起步較晚,許多方面還不成熟,隨著工作的深入開展,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由此導致評價的質量、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本文主要對職業病危害評價與安全評價的整合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試論;職業病;危害評價;安全評價;整合
安全評價和職業病危害評價分別是我國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領域的兩種評價體系。作為生產事故和職業傷害的高發行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對煤礦建設項目的安全評價和職業病危害評價提出嚴格的要求。近年來,這兩種評價的順利開展,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企業生產事故及職業傷害的發生,在保障勞動人員人身健康、減少經濟損失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兩類評價的實施時間和評價類型基本一致
職業病危害評價是對建設項目的建設、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類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各類粉塵、化學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及其他因素(見《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通過相同工藝的類似工廠間對比、職業病有害因素的現場調查與檢測等方法分析評價其對工人健康造成危害的影響因素、危害程度以及相應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個人防護用品、應急救援、職業衛生管理措施的實施效果。安全評價則是關注建設項目生產過程中所使用或產生的易燃、易爆、有毒、腐蝕性的化學物質以及各類配電設施、消防設施和職業衛生因素,通過分析評價建設項目的工藝設備、管理制度,辨識可能導致爆炸、火災等安全事故及人身緊急傷害事故的危險、隱患及有害因素等。
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與安全預評價都是在擬建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時進行,分別從職業病防治和安全生產角度論證項目的可行性。這兩類預評價都起到預測、預防、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分別辨識可能引起工人職業病和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危害、危險因素,進而提出相應的防護措施、管理方案以降低擬建項目投產后的職業病或安全生產方面的風險。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和安全驗收評價則是實施于擬建項目竣工驗收之前,評價相應預評價中所提出的各項措施、方案的實施情況是否滿足驗收要求。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和安全現狀評價則是對已投產的建設項目是否滿足現行的各項法律、法規及各種標準、規范的要求進行評價,同時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還需要評價職業病防護設施和管理措施的效果,安全現狀評價則需要預測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以排除安全隱患。
二、兩類評價的評價方法具有一定的交叉
職業病危害評價常用的評價方法有職業衛生調查、職業衛生檢測、職業健康檢查、檢查表分析法、類比法、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等。安全評價常用的評價方法則包括安全檢查表法、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法、故障樹分析法、事件樹分析法、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評價法、美國DOWS火災爆炸危險指數評價法、ICI蒙德法、QRA量化風險評價法、HAZOP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等。兩者的評價方法種類較多,且存在相互交叉和借鑒使用的情況,其中檢查表法為兩者最常用方法,且適用于評價各階段。類比法在職業病危害預評價中使用較多,該法也適用于安全預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LEC、故障樹分析FTA、QRA量化風險評價等方法也可應用于職業病危害風險評估中。
三、兩類評價同屬國家安監部門監督管理
由于職業病危害評價與安全評價的多方面的相仿相似性,給實際的監管工作以及建設項目的企業方都帶來諸多重復與不便。例如,由于兩類評價的評價類型與實施時間基本一致,在針對同一個建設項目的日常監管執法工作中,經常出現一個科隊檢查安全生產,一個科隊檢查職業衛生,兩個科隊對同一企業多頭執法、重復執法、資源浪費及職責不清的現象。或者由于主客觀原因,職業病危害評價與安全評價的驗收審批不能同步進行,從而導致企業建設項目施工工期的滯后,進度、效率放緩。再者,由一個行政部門出具兩種不同的行政審批,程序過于復雜,降低了工作效率,且兩種審批本身也有可能存在相互制約的現象。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職業病防治工作事關從業人員的職業健康權益,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只有不斷改進評價方法、把握評價重點,探求職業病危害因素量變到質變的規律,擺正與安全評價的關系,才能為企業職業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為職業病危害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馮文艇,張鎦琢,吳子俊.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中關聯規則算法應用[J].中國職業醫學,2016,43(06):743~746.
[2]韓鈺,溫子琪,劉艷明,李蔚,連偉.某礦業公司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6,34(05):401~403.
[3]李鵬飛,劉磊.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量化分類方法在控制效果評價中的應用[J].職業與健康,2016,32(18):2471~2474.
[4]廖陽,岑子博,舒友梅,陳琳,鄧穎聰,劉移民.某石材加工企業職業病危害關鍵控制點及防控措施分析[J].熱帶醫學雜志,2016,16(07):927~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