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技術課程主要定位于多媒體技術應用層次,以任務驅動的協作學習為主要教學策略。課程設計是基于學習活動的,教學時應偏向應用,把小組協作學習作為基本的組織形式,并且具有對該學習活動的評價。
【關鍵詞】多媒體;學習活動;教學模式
一、引言
多媒體技術課程的教學對象是理工科專業的學生,是一門職業基礎課。教學小組由多媒體方向的教師構成。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多媒體技術導論、多媒體環境的建立、多媒體應用設計原理、視頻處理及制作、多媒體創作工具等五部分。教材可以是偏向多媒體技術設計及應用方面的教程。
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以教師講課為主,缺乏互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強。為了“面向于實踐”,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采用合理的評價機制,設計出了基于活動的“多媒體技術”課程設計,以供相關教師參考。
二、關于學習活動的設計
(一)學習活動設計的基本理念
學習活動設計的基本理念是學習活動、學習結果、學習評價都圍繞學習者(學生)進行,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圖1所示的理念,學習結果不能簡單等同于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結果成敗取決于學習效率和知識得到應用;學習活動也不能夠簡單等于教學過程,整個活動圍繞學生展開,成一個體系;學習評價不等于作業,學習活動的評價從教師、學生多角度互評,不是簡單的作業打分。
(二)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模式
本課程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模式如圖2所示。首先要進行“學習需要分析”,選擇學習內容、制定教學策略和開發教學材料的時候,要遵循的原則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接納新知識的能力、與人協作的能力);案例選擇要有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與實際工作有關,比如多媒體視頻和動畫制作人才比較緊缺,設計時應偏向于此;同時還需案例的可操作性調查,考慮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應在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范圍以內;此外,設計的案例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在該模式中,學習活動需要有相應的教學策略:把學習結果組合成有邏輯的模塊;對學習的事件進行有順序的排列,使學生能夠集中于學習目標;聯系先前知識;學習并有效組織學習內容;動手(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發現或創造),并監控進步;綜合評價學習過程;擴展與遷移知識技能,使學習成果、學習活動和學習評價形成整體。
(三)如何組織教學活動
組織教學活動可以采用“匯聚性”或者“分散性”的學習經驗,它們所采用的模式如表1所示。
三、細化學習活動設計
(一)學習活動設計樣例
學習活動設計具有兩種類型:思考調研式和動手實踐式。
思考調研式的比較簡單,比如“調研多媒體設備”,需要調查多媒體設備有哪些,最新的性能指標是什么等,可以讓同學以表格的形式做報告。動手實踐式的學習活動需要學生根據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培養一定的創作能力、表達能力和協作能力,是“多媒體技術”學習活動的重點。下面以“虛擬漫游制作”這一活動進行說明,該學習活動設計的模板如表2所示。
(二)分組進行詳細活動設計
傳統的聽課方式是一種以教師講課為主的方式。進行詳細活動設計時,把學生分成小組并賦予合適的任務,形成新的教學方式。為了讓小組真正協作起來,我們采取以下辦法:一是設計難度適度,便于分工的任務。在第一堂課介紹學習方法,并詳細講解學習任務。二是從最佳活動中挑選3個學習活動(與樣例不重復)。三是采用異質分組,包括學習成績、學習策略、性別等搭配。每組選擇一個活動進行設計。四是每個活動對應于兩個小組。五是設計完畢后,以小組方式匯報。六是小組討論時間:20分鐘。
(三)最終成果
教師在本課結束時提交“個人調查問卷”和“學習活動評價表”。各小組需按如表2的模板設計填寫學習活動(要求:要吸取其他組的做法,形成完善的學習活動方案,并注明小組成員姓名、學號和班級),于課后某一時間之前提交。
四、評價多媒體技術課程學習活動
(一)教師評價
學習活動中,教師需單獨評價此次學習活動,時間為10分鐘。教師可按照以下的指標進行評價。任務明確程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實際工作相關:該課程設計是否具有在某一行業的實用價值;有效整合理論知識:要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活動的可操作性:評價小組成員分工是否合理,合作是否順利等;設計美觀,新穎;吸引學生興趣。
(二)小組討論課程學習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形成統一意見,選出3個最佳學習活動,并給出理由。時間為15分鐘。各組選一名代表進行匯報,要求小組報告每個成員的貢獻,并要求給出“證據”并讓代表參與最后的評價。并且要求小組在每個活動完成后進行總結和反省。最佳的學習活動可以用表格形式列出,評價出優缺點以及合理性。
(三)討論活動設計的復雜性
討論多媒體課程的學習活動時,還需討論如下的學習活動設計的復雜性。(1)與相關課程的關系: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在學習本課程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計算機應用基礎、C語言、數據結構、電工電子等專業課程,因而具備學習多媒體技術的基礎。表2的學習活動中要體現出與相關課程的關系,學生應有一定的編制程序的能力,有VRML程序設計基礎和三維建模的基礎。(2)如何體現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價值。(3)學生未來就業的復雜性。(4)學生當前的興趣。
五、結語
在多媒體技術課程中,依據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應用水平,在協作與競爭、任務設計、評價、溝通互動和電子學習檔案等方面來設計學習活動。通過評價指標,探討合理性及可行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力。目的是在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共同探討活動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榮懷.基于學習策略的大學生網上學習活動設計———“多媒體技術”課程教學案例[J].電化教育研究,2003(08).
[2]黃心淵.多媒體技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爍.多媒體制作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黃榮懷.多媒體技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陳啟安.多媒體應用開發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楊世輝.方正奧斯多媒體創作百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陳劍飛(1978—),男,浙江義烏人,義烏工商學院機電信息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圖形圖像、多媒體技術等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