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寶
【摘要】弘揚主旋律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和基本素養,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只有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才能引導社會情緒、社會心理朝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責任;正能量;素養;職業特點
一個國家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引領,一個社會要和諧穩定,必須靠良好的輿論環境來支撐。新的時代賦予了新聞新的任務,承擔著完善社會的道德榮辱、價值觀的重任——弘揚社會正能量,順應時代的節奏,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凝聚社會共識。
一、“正能量”的新聞有利于道德建設
正能量的新聞報道能帶給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成功、讓生活變得幸福圓滿,能讓公眾積極、豁達、理性,促進社會和諧。
道德是社會關系的基石,是人際和諧的基礎。新聞報道可以通過宣揚道德模范的光輝事跡傳播有形的正能量,通過挖掘閃光事例、凡人善舉,用身邊人身邊事激勵人、感召人,把好人好事傳開,為道德模范喝彩,讓道德高尚的人成為人們心中的偶像。
在山東鄆城,有一位叫黃修良的農民,1989年從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某基地退伍后,依靠磨賣香油為生。他行走鄉村里巷邊賣油邊助人為樂,他把做好事當成一種習慣,幫助流浪者回家,給孤寡老人送香油。20多年來,他自掏腰包52萬元,資助孤寡老人1700余人次,并于2005年創辦“孤寡老人節”,經當地多家媒體報道后,及時對省級、中央級媒體進行了宣傳,帶動了當地孝老愛親良好社會氛圍的形成,成功將鄆城人民愛做好事、堅持做好事的“正能量”傳播出去,為當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樹立了典型形象。
二、新聞報道傳播的“正能量”有利于社會安定
媒體可以通過新聞報道對社會矛盾進行調節,能夠幫助人們宣泄不滿情緒,使他們的心理暫時得到安撫以維護社會穩定。
在特定環境下,可以通過新聞報道的輿論引導,澄清事實真相,制止不良傳聞,引導群眾用理智、合法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并及時把上級部門應對危機的決策、措施傳達給群眾,把群眾的動向與心愿迅速傳遞給上級機關,起到了反映民意、消除民怨、緩解矛盾、維護社會安定的作用。
事實上,某些時候群眾中存在著一些不滿情緒,大多是由于對黨和政府的政策措施不了解或認識不全面造成的,如不及時溝通,就會加劇矛盾。為此,新聞媒體采取容易被群眾接受的有針對性的報道,深入淺出地解讀政策,細心開導,就能起到釋疑解惑的作用。
三、媒體要旗幟鮮明地弘揚主旋律
媒體對社會的影響無處不在,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更應烙守媒體責任,弘揚真善美,協調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無論何時何地,媒體都應堅守客觀真實的底線,向社會傳遞去偽存真的信息,傳遞有助于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和諧的信息,用正能量消解負面思潮、清除社會戾氣、調適焦慮情緒。一個社會所需要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一個負責任的媒體要敢于暴露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面,又善于挖掘社會和人性光輝的一面,用渾厚清新的正能量沖擊渾濁污穢的負能量。
作為媒體的一份子,應該時刻將媒體責任牢記在心。在日常采訪和編輯的時候,應當靈活對新聞事件的社會價值和新聞價值做出正確的抉擇,如果社會價值遠高于新聞價值,應首先偏袒社會價值。當記者面對一個盤根錯節、跌宕起伏的重大新聞事件時,不能習慣于抓住其喧囂的表象,采取不斷批評、責問、煽情等手法嘩眾取寵,而應當秉持理性和負責任的態度,以職業的眼光為受眾呈現真相,而且要提供正確的價值判斷,從而引領正確的社會輿論。在一些謠言和不負責任的非議面前,主流媒體更應該挺身而出,以自己的權威報道撥云見日、去蕪存菁。
參考文獻
[1]丁勇.公民新聞時代新聞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探討[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1(05).
[2]秦家杰.提高新聞宣傳品質 給力輿論引導水平——以《江北報》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1(05).
[3]鄭保衛.中國特色新聞教育的經驗及思考[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07).
[4]趙振宇,焦俊波.社會轉型中的新聞評論——“新世紀第四屆新聞評論高層論壇”綜述[J].新聞記者,2011(09).
[5]譚舒.強化高校的新聞專業理念教育[J].新聞愛好者,2011(12).
[6]李明文.人才培養:現代新聞教育的核心問題[J].電視時代,2010(04).
[7]章永強.堅持以人為本,改進新聞工作[J].改革與開放,2011(16).
[8]黃秋塵.《網絡傳播概論》課的專題式教學研究[J].今傳媒,2011(07).
[9]潘雁飛.新聞教育的傳媒化教育轉向趨勢[J].新聞愛好者,2011(12).
[10]龐萬紅,趙勛.新聞學專業領域報道教學模式創新芻議[J].新聞知識,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