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存在的認知曲解進行分析,認為一些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存在絕對性思考、任意推斷、選擇性概況等認知曲解,導致他們就業困難,產生不良情緒,影響他們順利就業。嘗試從認知轉變的途徑出發,提出信念證偽、概念重建、解釋領悟和積極重復四種方式來糾正學生的認知曲解。
【關鍵詞】大學生求職;認知曲解;認知轉變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的逐年增加大學生求職壓力與日俱增。與之同時,一些同學由于對求職的認識不夠深入,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導致他們用片面的方式參與求職,處處碰壁,產生不良就業情緒,影響他們順利就業。
一、大學生求職中存在的認知曲解
(1)絕對性思考。絕對性思考是一種非黑即白的認知模式,一些同學在求職過程中堅持一些不切實際的標準,認為自己不達到這個標準,就是失敗。存在這種想法的同學往往是完美主義者,不能接受任何缺點或者不足。有些同學在找工作中為自己設定了過高的目標,一旦低于自己的要求,他們則不能接受,多次求職失敗后也不能意識到自己的目標設定有問題,覺得自己達不到目標,是個失敗者,痛苦不堪。(2)任意推斷。任意推斷是指缺乏事實根據,草率下結論。一些同學習慣于根據自己的主觀認識或者道聽途說的消息來判斷企業的優劣,一些優質單位來校招聘時,常常會出現同學參與不積極的現象,很多同學僅僅是從單位的名稱和同學的小道消息就判斷單位不好,草率的放棄求職機會。一些同學在沒有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盲目定下自己的薪酬水平,或者根據單位開出基本薪資判斷單位的好壞,失去很多好的就業機會。(3)選擇性概況。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模式,指僅僅根據個別細節,不考慮整體情況,就對整個事件下結論。有這種認知曲解類型的同學往往表現的武斷,他們可能從面試中一個小細節就認定自己不適合招聘單位,也可能因為面試官一句無意肯定認為自己一定會被錄取而放棄繼續尋找工作。(4)過度引申。指在一個小小失誤的基礎上,作出關于整個人生價值的結論。在很多同學的求職過程中,由于缺乏求職經驗,第一次求職經歷都是不成功的,但一些同學受挫后,一挫即潰,全面否定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沒用的人,以后也找不到工作了,從而選擇逃避,不去找工作,甚至沉迷網絡,在游戲中麻醉自己,在網絡中尋求慰藉。(5)過度夸大和過分縮小。有些同學在求職過程中過度夸大自己的缺陷和失誤的重要性,從而貶低縮小自己的優點或者成績。這些同學普遍存在自卑心理,過于夸大自己的缺點,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沒有自信,悲觀失望,自怨自艾,有時在面試中的小失誤也會被夸大到否定自己的程度,不敢參與競爭,不敢向招聘單位展示自己的閃光點。(6)選擇性消極關注。這種類型的認知曲解往往出現在悲觀、消極的同學身上,他們常常會選擇一個消極的細節,并且總是記住這個細節,而忽視其他方面,以至覺得整個情境都染上消極的色彩。這些同學在求職過程中會選擇性的關注不利信息,比如企業是不是介意有過掛科經歷的同學,是不是不要女同學等等,求職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影響大局的小失誤也會導致他們情緒低落,郁郁不樂。
二、認知轉變途徑
(1)信念證偽,是通過相反的詳實證據,讓來訪者改變不合理的歪曲認知的途徑。心理學家貝克提出了一種“協同檢驗”的方法來讓來訪者體驗到原有信念的不合理,從而改變不良認知。這種方法是讓咨詢師和來訪者一起共同討論,檢查來訪者信念的正反兩方面。比如有絕對性思考的同學,他們無法順利就業時不會反思自己的標準是否有問題,而是一味地苛責自己的失敗,當他們尋求幫助時,作為咨詢師,可以通過信念證偽的途徑,提供大量的相關就業數據來協助他們證實自己的標準存在偏差,同時,以鼓勵和建議的口氣引導他們設定合理的標準。(2)概念重建,通過改變來訪者觀察、理解問題的角度,賦予問題另外一種不同的解釋,促使來訪者重新進行選樣,從而改變其態度和行為。例如,有過度引申的同學,他們由于求職受挫導致悲觀失望,對求職有焦慮體驗,他們總是試圖克制和回避。咨詢師可以通過概念重建的方法來引導,讓他們認識到挫折和焦慮反應的積極作用,適當的挫折和焦慮能增強機體的動能,能讓人更好地進入狀態。有過度夸大和過分縮小的同學,咨詢師可以從承認他們缺點開始,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適當運用自我暴露的方法,引導他們多關注自己的優點和成績。(3)解釋領悟,通過咨詢師的解釋和引導,讓來訪者理解自身問題的本質,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認知上存在哪些偏差,領悟自己認知圖式與現實世界的不協調,從而合理調整自己的認知圖式。當學生因為認知存在偏差阻礙到他們就業而感覺苦惱時,作為咨詢師,不能一味的教導式強行糾正,更多的應該是采用“共情”的方法,設身處地從來訪同學的認知圖式出發,通過自身的感受提煉后,解釋給同學聽,澄清問題所在,讓他們接受,發現問題,領悟問題,進行改變。(4)積極重復,通過重復的自我灌輸方式強化積極信念。對于選擇性消極關注的同學,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信念,激發他們積極樂觀的心態。讓出現這類認知障礙的同學不斷地將積極觀念重復地對自己說明,比如不斷在內心中肯定自己,告訴自己不要只看不利的信息,強化信心。
參考文獻
[1]傅安球.心理咨詢師培訓教程(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閆莉莉.論當代大學生求職心理問題的表現及其成因[J].企業文化,2013(03).
作者簡介:鐘曉巍(1982.05—),男,漢族,湖南邵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