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欣
【摘要】大學生團隊作為高校大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需要高校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在高校轉型背景下,提高學生團隊創新創業能力十分有必要。對此,本文主要針對高校轉型環境下,如何提升學生團隊創新創業能力進行重點探討。以期能夠進一步推動學生發展,滿足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高校轉型;學生團隊;創新創業能力;途徑
高校在教育工作中需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以此能夠更好地推動學生發展。而在當前高校所面臨的轉型環境下,院校需組建培養創新創業為主的大學生團隊。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一、當前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針對高校在轉型過程中提升學生團隊創新能力的工作,由于受到多方因素而的影響,使得其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和準備不足
通過實際調查顯示,至少有90%的學生對創新創業有者濃厚的興趣,且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是創新創業的意愿則難以形成。這是因大多數學生面臨各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創業資金的來源、創業失敗以及自身發展前景等。
(二)課堂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化
當前高校在課堂教學模式上過于單一,且與實際沒有聯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而隨著近幾年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促使高校在部分課程教學模式上進行適當的調整。結果顯示,部分教師已經開始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但是由于教師自身素質還不夠完善,且缺乏一定的經驗。從而在教學上沒有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需求。對于這種現象,作為高校,必須要予以足夠的重視。結合實際,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模式。以此能夠調動學生學習創新創業知識的積極性。
(三)高校學生團隊數量不斷增長,但缺少與實踐相聯系的深度訓練
在通常情況下,大多數學生在入學后,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加入某個團隊中,以此能夠提升自身在此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高校大學生團隊缺乏較為專業的指導,導致學生團隊在實際活動中只停留在表面上。
二、關于高校轉型下提升大學生團隊創新創業能力的途徑
(一)注重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創新
眾所周知,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場所。作而教師要想能夠發揮出學生潛在的創新創業能力,其可借助多種形式,如小組討論等團隊形式進行。期間,教師還要根據具體情況建立鼓勵教育機制。通過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可有效調動學生學習創新創業能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進行分組后,要明確好各個成員之間的工作,這樣做不僅加深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還極大地解決問題,從而使得其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高創新創業意識。
(二)課外學生團隊組織構建創新
對于不同專業和年級的學生都可自發組成課外學生團隊,在經過教師的指導下,對團隊組織構建進行不斷地完善。以此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實用性。如,專業學術團隊的學生可適當地參與教師科研課題,并在導師的正確指導現,深入學習和掌握具體的研究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可進行交流和探討,對不同的課題進行分工合作,最后將其應用在具體實踐中。通過這種方式,有利于對學生創新思路的培養,進而逐漸轉化為具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而作為高校,針對自發型的學生組織,要對其進行正確引導,發揮教師的輔助作用。
(三)積極邀請企業、社會基金進入學校,參與創新實踐基地與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
在高校轉型環境下,要能夠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促使其能夠參與人才培養計劃。根據企業發展需求,引入相關的職業課程計劃,并組建課題組。深入指導學生團隊對新產品的研發。與此同時,企業可作為合伙人參與其中。這樣做,不僅有效解決學生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不緊密的現象以及專業知識與創新創業需要脫節問題,還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由此可見,高校學生團隊的建立既推動高校轉型,還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高校教育工作中,要想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團隊創新創業能力,首先就要注重高校在此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對學生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因而必須要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加強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特別是課堂教學、課外團隊建設和課外實踐等。只有做好這些才能夠將學生個體與整個團隊進行有效結合,提升大學生團隊創新創業能力,從而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利榮.高校創新創業引導機制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8(13):76~79.
[2]王明月,田剛元.基于ERP實訓平臺的經管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提升研究[J].商業經濟,2017(06):174~176.
[3]崔曉會.高等院校創新創業引導機制的構建路徑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06):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