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生黨支部是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最前線,研究生黨員由于其學習階段的特殊性,和本科生黨員有較大區別,他們在學業、科研、就業等方面壓力較大。本文對S學院研究生黨支部現實情況進行分析,通過分析找出三方面的問題,根據問題尋找該支部建設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研究生黨支部;建設;對策
研究生黨建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檢驗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標之一。S學院是我國南方一所地方所屬技術應用型本科高校,研究生學習生活跨兩個校區,相距較遠。相對應的研究生黨支部是根據年級橫向劃分,一個年級成立一個黨支部。與本科黨支部相比,研究生黨支部黨員科研任務重、學業就業壓力大、班級觀念弱、實驗時間多,這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加大了研究生黨支部建設的難度。
一、S學院研究生黨支部建設存在的問題
(1)支委會班子成員理論水平普遍偏低。該支部支委會構成情況為:支部書記是輔導員老師,另外兩位支委成員均為研究生黨員,兩位研究生黨員平時均忙于學業、科研和實驗等,對于黨的各項理論知識的掌握水平有待提高。支委會成員理論水平偏低的弱點,在該支部去年舉辦的學習黨的早期系列會議精神活動和學習十九大報告精神時,體現的比較明顯,支委會向支部成員講解各項理論政策時存在講解知識點不夠透徹,支部成員理解水平有待提升。
(2)研究生入黨積極分子考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是積極分子考查銜接問題,研究生群體在本科期間多數都已遞交過入黨申請書,甚至是經過黨校培訓,但是從大學畢業到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這段時間的考察存在真空時期,考察過程還有待完善;其次是考察時間短的問題,由于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學制2.5年,再加上畢業前的三個月不能發展,所以對入黨積極分子整體考查時間相對變短;最后是導師作用未充分發揮,導師目前在學業上起到關鍵作用,但是在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考察上,還需要進一步發揮作用。
(3)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層面存在的問題。首先是少數研究生黨員存在重學術輕黨性問題,支部內個別黨員同志雖然學業成績優良,但是參加支部活動不夠積極,學習黨的各項理論政策均存在懈怠現象;其次是該支部黨課、組織生活會質量還有待提高,由于跨校學習、海外學習等現實原因,導致該支部組織生活經常有幾位黨員同志缺勤,導致支部整體組織生活質量不高;最后是依然沒有充分發揮導師的力量。
二、S學院研究生黨支部建設對策
(1)加強支委會班子理論知識學習。首先,鑒于S學院研究生黨支部支委會存在的現實問題,支委會必須組織班子成員深入學習黨的政治理論和經典名著,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從支部骨干力量開始自上而下接受理論知識的重新洗禮;其次,當支委會成員的理論水平相對較高時按照結對的形式,每位支委會成員和支部其他黨員同志結成對子,通過幫扶達到支部整體理論水平的提升,努力打造成學習型黨支部。
(2)規范研究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和管理。首先,針對該支部所有積極分子進行全方位考察,除了培養聯系人定期考察外,支部對所有入黨積極分子通過檔案再查閱、班級同學座談會等形式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綜合考察。其次,通過黨員和班干部的雙重監督,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全面考察,支部需要每位黨員同志定期和所有入黨積極分子進行談心談話,談心材料最后全部作為積極分子考核指標。班干部也發揮應有作用,對班級積極分子的平時表現向黨支部匯報,在有限時間內提升考察質量;最后,培養聯系人定期與導師、任課教師等溝通積極分子情況,導師和任課教師對研究生積極分子相對比較了解,通過導師可以得到比較真實的積極分子的思想狀況。
(3)健全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機制。首先,建立研究生黨員激勵制度。對于黨性強、學業強的黨員同志進行大力宣傳,例如該支部W同學本身黨性強,積極參加支部組織生活,今年帶領同學在第十三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總決賽中獲得創新企業獎特等獎。對此,該支部在黨內外對該同志進行大力宣傳,不僅鞭笞支部同志強黨性、愛學習,還對其他普通同學打了一劑強心針,增強了黨支部和黨員同志在普通群眾中的威信;其次,進一步對支部黨課、組織生活開展情況進行整改。每個月固定組織生活的開展時間,使支部成員形成統一思想,提前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材料。根據該支部黨員同志跨區學習生活的實際,支部應當考慮設立黨小組,通過黨小組對黨員同志進行教育管理,提高組織生活質量。最后,支部可以考慮研究生的導師參與支部組織生活或者上黨課。一方面創新組織生活開展形式,另一方面對黨員同志和導師們的進一步互動起到較好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必須把高校建設成為黨的領導堅強陣地,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研究生黨支部必須從支部書記、支委會班子、支部黨員、積極分子等各個層面加強管理,爭取通過加強研究生黨支部建設,既能打通基層黨建“最后一公里”,又能為高校成為“兩個堅強陣地”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勵恒.淺談研究生黨支部建設的創新思路[J].思想教育研究,2009(175):41~43.
作者簡介:岳寧(1986.10—),男,漢族,山東泰安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