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農村體育設施建設事業,已成為國家重點關心的工程,但農村基層體育存在的先天不足,農村體育責任主體斷層與缺失,嚴重制約了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當務之急應當以文化站和村委會為代表建設農村體育事業,從而擺脫農村現有的體育建設困境,實現農村體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農村基層體育組織建設;農村體育;困境與抉擇
農村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農村人口占據我國總人口的80%,國家的穩定發展離不開農村人民的支持,所以提高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特別是在農村體育建設上,是當前發展農村建設考慮的重點問題。
健康的體魄和精神面貌是從事其他活動的基礎,因此,發展農村體育事業,有利于增強農民的身體素質,增強農民的身心健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離不開農村體育這塊基石,農村體育是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其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的構建,但在發展中,我國農村體育還面臨著諸多的發展困境。
一、我國農村基層體育組織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高
在農村開展體育事業,人員配備、財力、物質保障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資源。但在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的狀態下,農民參與體育的意識較低,作為“絕對支出”的體育事業,在一些經濟還不發達的農村成為了沉重的負擔,而目前政府在農村體育事業上的資金扶持力度不大。
(二)國家政策未得到貫徹與落實
體育工作本質上是一個管理過程,管理是由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四項職能組成。縱觀農村體育管理,農村體育在管理上很難實現這一完整的過程。而計劃職能是執行相對較好的,但是組織、領導、控制職能無處可尋。農村體育工作的先天不足導致了其管理職能未能充分發揮,因為沒有明確的基層執行主體,所以農村體育工作得不到落實和貫徹,還停留在紙上談兵。長期以來,我國農村體育行政部門與民間社會組織之間存在分工不明、缺乏協作的機制,造成了銜接困難,如縣級體育行政部門與村民委員會之間的對接,縣級體育行政部門與文化站之間的對接等。
(三)管理機制先天不足
結構決定功能,開展農村體育事業,如果缺少了組織機構方面的基礎建設,就會制約我國農村體育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目前,我國農村體育管理層面有許多不盡合理的地方。如果把管理分層次,那么就是管理的高、中、基層三個層面,我們可以把省級以上的體育組織作為高層管理組織看待,把縣、市級體育組織作為中層看待,把縣級以下的體育組織作為基層看待。在縣級以下的體育組織,又分為三個管理層,分別為縣級體育組織,鄉鎮體育組織以及村體育組織,而村體育組織才是最基層的組織。所以從目前我國的構建機制能明顯看出,我國農村體育管理系統并沒有呈現出“金字塔”式的管理結構,目前還缺少龐大的基層體育組織,所以,造成了農村體育工作的開展經常停留在計劃層次,而沒有明確的責任主體和執行主體指向。
(四)多頭管理如同真空
農村體育管理方面,有十多個部門,如農業、體育、教育、文化站、民政、體育等,多頭管理,往往導致責任不清,難落實,多頭管理往往成為了無人管理,等于真空存在,所以造成了農村體育管理事業上的低效與缺位。
二、加強農村體育組織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提高政府重視力度及資金扶持
發展農村體育組織建設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加大力度投資在體育設施和農村人力資源建設,想要農民出資建設大規模的體育設施是不可行的,他們根本沒有多余的資金來支持體育設施建設,所以落實不了體育設施建設在農村的建設,對于這一情況當地政府應投入充足的資金,保障農村體育設施的順利建設。做好農村基層體育組織的建設,在具備建設資金的前提下,才能切實地滿足廣大農民對體育鍛煉的迫切需求。
(二)因地制宜,善于管理,注重落實
我國的廣大農村基層干部才是體育組織建設順利進行的人力資源,組織建設以及發展體育事業離不開這一資源支撐。我國廣大的農村基層干部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具備了一定的組織能力和威望。例如,在農村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村委會已成我國政府結構的延伸。成為了聯系政府和群眾的關鍵紐帶,村委會在農村的社會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善的政策,都需要體現執行,而村干部的配合和執行恰好能達到這個作用。因此,目前在我國農村居民普遍組織能力和自我服務意識弱的情況下,可以調用農村基層干部的中堅力量來服務農村體育事業,農村基層干部更能勝任農村體育的組織執行工作。另外,我國農村體育的政策制定和實施都是從上到下的秩序,某種程度上存在著脫離農村實際的情況。由于沒有充分實地了解到農民內心的真正需求,因此看似完善的許多體育政策常被農民的冷落。而廣大的農村基層干部則能夠了解到農村居民的內心需要,從而使得在開展農村體育過程中更加有的放矢,因此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農村基層人員的資源,可以在短時間內改善農村體育事業執行難的問題。這種效力是縣級以上層次的群眾體育管理者無法比擬的。
(三)加強文化站和村委會在農村基層的體育建設
由于農村體育責任主體的模糊與缺失,農村體育計劃層次與組織執行層次之間管理斷層與真空現象,制約了農村體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當務之急是需要完善農村體育組織的系統架構,特別是要大力加強以文化站和村委會為代表的農村基層體育組織建設,將體育行政組織的末端延伸到鄉鎮一級,促進農村體育跨越式的發展。延伸國家體育行政組織到鄉鎮的一級文化站,并在人力資源編制上予以保證。文化站是專門負責農村體育事業的部門,在人事上接受鄉鎮政府的領導,服從上級體育行政部門的安排與指導。并嚴格制定工作計劃、任務目標和考核標準,將農村體育工作納入基層干部的政績考核內容。
(四)完善社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
增加體育統計指標數量,尤其要增加一些與社會體育相關的統計指標,如人均體育場地的面積、體育人口比例、舉辦各類體育賽事的頻率、為農民的身體進行數據監測、增加體育從業人員的數量等。這樣不僅能更加真實地反映出各個地方的體育事業開展的好壞,而且還能在政府官員的政績考評中的作為權重比較的依據。制定明確的懲處細則,并加大體育事業的執法力度,讓農村體育工作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五)明確文化站在組織農村體育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
村委會在業務上接受文化站的垂直領導,并具體執行和落實各項農村體育方針政策。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明確各類體育組織的職能、權力和責任,梳理好文化站、村委會與其他各種類型體育組織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協調合作的目的。
(六)大力宣傳使農村基層行政領導明確開展農村體育的重要意義
重視對文化站和村委會干部的體育知識培訓與業務指導。采取引進和外出相結合的辦法對基層干部進行培訓、考核,同時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干部予以物質和精神獎勵。在開展體育事業方面,鄉鎮政府要為文化站、村委會提供必要的人力、資金、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文化站的工作中要納入農村體育發展規劃,并接受當地人大的審核。尋找體育場地資源,可設在所在地的學校、工廠、礦業、企事業單位等開放體育場地。帶領農村居民發展體育競賽等活動,特別是重視利用春節、節日節慶等傳統節日舉辦各類體育活動,全面提升農民的體育文化生活。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基層體育建設在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農村基層體育建設是發展農村體育事業的根本。
參考文獻
[1]宋加新,何玉欣.健全基層體育總會對發展全民健身組織網絡體系的意義[J].運動,2018(07):147~148.
[2]盧兆振.困境與抉擇:當前我國農村基層體育組織建設滯后的社會學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35(03):28~31.
[3]盧兆振,傅健霞.新世紀我國農村基層體育組織建設的困境與抉擇[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25(01):26~29.
[4]盧兆振.困境與抉擇:當前我國農村基層體育組織建設滯后的社會學研究———我國“強政府、弱社會”國情下農民社會體育組織發展遭遇的環境瓶頸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06):56~60.
作者簡介:黃獻洲(1983.12—),男,漢族,廣東海豐人,本科,汕尾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