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斌
【摘要】中小企業是一個國家最具活力、最具潛力、最具成長性的創新群體,是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伴隨著國家大力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創新創業政策,科技型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與日俱增。但是由于技術的高度不確定性,產業間的融合與變革,市場需求的模糊與多變,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與創新的不連續性,導致科技型企業,尤其是成長期短、規模小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其成長成為一大難題,而成長最基本的立足點就是創造良好的企業績效。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分析了知識產權的特點和功能,并提出中小企業應注重實用性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并注重協同管理與專利信息的應用。
【關鍵詞】知識產權;中小企業;戰略
近年來,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各級社會力量的大力支持下進步迅速,發展勢頭良好,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撐國民經濟發展以及增加就業機會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不可忽視?!丁笆濉眹铱萍紕撔乱巹潯罚ê喎Q《規劃》)對下一個五年的科學技術創新也給出了更高的目標要求,而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推進科技創新的動力源泉,激發其科技創新活力,提高其科技創新水平將會更好地推動《規劃》目標的實現??梢?,該《規劃》出臺以后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整體創新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鑒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地位以及知識產權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積極作用,有必要對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的綜合能力,即創新、管理、運營和保護能力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并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模型,以便政府部門和企業自身在了解企業知識產權整體水平的基礎上更好地開展新的知識產權創新,找到更好更持續的發展方向。
一、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概述
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對企業的生存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存在知識產權管理意識淡薄、知識產權成果認識不清、知識產權戰略不明確等問題。有效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有助于提高我國中小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一)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特征
知識產權戰略是企業利用知識產權制度獲取和保持市場競爭優勢,遏制競爭對手,實現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總體規劃。企業知識產權戰略除了具有整體性和長期性外,還具有法律、地域和時代特征。
(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作用
對于企業而言,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效保護企業各類知識產權,防止無形資產流失;二是推進技術創新,建設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三是企業可以建立預警機制,防范企業風險。知識產權是企業獲取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企業間的競爭往往是知識產權的競爭。尤其是在國際的市場中,發達國家的企業將繼續通過專利技術進行貿易保護和壁壘。在這樣一個沒有知識產權的市場環境中,企業一定會采取有效策略,這必然會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在知識產權戰略指導下建立預警機制,對抵御知識產權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應用
(一)創新能力
創新是科技企業在激烈的社會市場競爭中獲得發展空間的第一選擇。企業的創新能力通常與其技術水平呈正相關。企業的創新能力水平受到自身研究投入和研發能力的制約。影響企業研發投資的主要因素有資金投入、人才投入和時間投入。影響研發能力的因素包括研發人員的技術結構、年齡結構、研發成功率等。
(二)推進知識產權的主要工作
1.專利
公司的目標和關鍵工作是知識產權戰略規劃,制定和實施相關措施,包括加速分析關鍵專業領域的知識產權,加強專利挖掘,獲取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盡快發展和加強知識產權的布局。為了申請專利集中計劃,我們應該同等重視創建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質量的提高,和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尤其是強度增加的研究和開發的核心技術以及專利申請的發明。
2.商標
在戰略規劃中提出了公司的知識產權目標和重點工作,繼續加大對商標的法律保護,加大名牌商標和馳名商標的培育。
(三)保護能力
中小企業要想在充滿激烈競爭的知識經濟時代謀求生存和發展,必須選擇走知識產權道路,增強自身的知識產權水平并重視對本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評價一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力的高低主要是看本企業的專利申請率,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以及維權的難易程度。一般而言,當一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專利申請率越高,知識產權保護措施越全面,說明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越強,整體保護水平也相對較高。
三、結語
總之,知識產權是當前知識經濟浪潮中國內外技術型企業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以專利為例,如何從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科學合理地分配、管理和有效地運作,是企業管理部門應該認真考慮的重要課題。企業只有適應時代經濟發展的特點,才能在技術創新、知識產權經營、清潔生產、環境保護、市場開發布局等方面跟上時代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張曉永.促進中小企業專利保護與運用研究[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8,15(01):79~82.
[2]金雷.關于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思考——企業專利戰略及實施的探討[J].甘肅科技,2018,34(01):48~49,54.
[3]蔣星,程業昭.知識產權戰略在中小企業中的應用分析[J].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2018,46(0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