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金融指的是通過或依托互聯網技術和工具進行資金融通和支付及相關信息服務等業務的行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及其向金融領域的滲透,互聯網金融已在我國蓬勃興起,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本文從界定互聯網金融及其主要模式等概念出發,分析了當前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分制度、風險防控、保障措施等三個層面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發展;問題;對策
一、互聯網金融的定義
所謂的互聯網金融,就是金融服務商通過互聯網這個媒介,向客戶提供證券、銀行、保險等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換一種說法,就是通過電腦互聯網進行所有的金融活動的總稱。由此看來,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和互聯網有效結合的一個新興的領域。互聯網金融是在金融服務提供者主機的前提下,利用互聯網作為傳輸工具,同時借助業務流程的軟件平臺,進而將操作界面定位用戶終端的新型金融運行模式。
二、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金融行業也受到了重要的影響,為了更好地迎合互聯網大潮,開始形成了多種多樣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因此,筆者認為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第三方支付的興起
目前,很多人采用網絡方式進行購物,買家和賣家不直接進行金錢的交易,而是通過第三方支付的形式開展:買家選購商品后,將錢打入第三方支付的賬號;等到買家檢驗完貨物滿意后,第三方支付平臺才會將資金打入賣家賬戶。第三方支付的興起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方面,第三方支付能夠為買家和賣家提供免費服務,而且獲得相關支付資格的門檻較低,市場上也存在著很多良莠不齊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興起之后,由于其便捷性等因素,在進行網絡交易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傳統的銀行支付類業務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二)互聯網理財相關產品
目前,市面上的互聯網理財產品種類繁多,主要是利用互聯網形式,從而實現資金的增值方式。目前,互聯網理財產品產生以后,獲得了很多人的爭相購買,售罄的現象比比皆是,主要原因包括三個方面。第一,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收益比較高,普通的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收益都在5%左右,與傳統的銀行定期理財相比,收益高出兩倍以上,甚至部分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夠達到五倍以上的收益。因此,很多人為了獲得較高的收益,將資產放入互聯網理財產品中;第二,互聯網理財產品可以將人們手中零散的錢收集起來,利用網民數量眾多的優勢,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到眾多的錢財,從而投入到相關的市場中,獲得較高的收益。第三,互聯網理財產品的辦理方式較為簡單,下載互聯網理財產品對應的應用程序,然后綁定銀行卡進行實名認證,將銀行卡中的錢轉入相應的理財賬戶中,就可以進行理財操作。與傳統的銀行理財相比,人們不需要進入銀行營業大廳,拿號、排隊、辦理業務等,相關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三、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
首先,作為互聯網技術和金融全面結合的產物,互聯網金融面臨著傳統金融活動中存在的信用、流動性和市場等風險,還面臨由互聯網信息技術引起的技術風險,由虛擬金融服務引起的業務風險以及由法律法規滯后引起的法律風險。技術風險包括系統性的安全、技術選擇、技術支持等風險。業務風險包括操作風險、市場選擇風險、信譽風險。法律風險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與傳統金融無本質差別的權利義務風險;另一類是互聯網金融的立法相對落后和模糊。
其次,互聯網金融實用技術不夠標準規范。目前,很多金融業務依賴網上操作實現,然而在我國互聯網金融不斷發展的同時,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規范或標準。金融系統平臺在設計和使用的過程中,未進行充分的實驗測試,導致“后門”與漏洞。
最后,金融監管制度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相適應。互聯網金融使用混業經營模式,而我國采取“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且表現在相關等法律法規中。外部監管及法律規范缺失,將導致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不完善,增大了互聯網金融的經營風險。
四、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對策
(一)解決外部問題的具體對策
加快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立法工作,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規,彌補法律空白,嚴格規定資金的進入與退出。制定互聯網金融行業規范,推動建立相關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規則,規范和引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健康發展。
(二)解決內部問題的具體對策
一方面,完善自身風險管理體系,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辦法及信息披露機制,建立專業化的風險控制部門。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管理者要樹立起科學的人才觀,大力培養集金融業務知識、網絡信息技術、市場營銷技能、網絡工具運用技能等多種知識技能于一體的互聯網金融營銷復合型人才。
五、結語
雖然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將充滿挑戰,但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同樣令人期待,互聯網技術的使用能大大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提高服務效率,促進金融行業的發展日益獨立化。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會涉及越來越多的領域。互聯網金融是網絡信息社會里的全新革命,更是在人類發展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步。
參考文獻
[1]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巴曙松,諶鵬.互動與融合: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競爭新格局[J].中國農村金融,2012(12):15~17.
[3]曾剛.積極關注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及發展——基于貨幣金融理論視角[J].銀行家,2012(11):11~13.
作者簡介:徐妍(1989—),女,江蘇南通人,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方向: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