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宏宇 王平
【摘要】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梁柱節點也稱節點核心區,是主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系整個結構體系的樞紐,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框架結構的震害大多發生在柱和梁柱節點核芯區,節點破壞主要是剪切破壞和鋼筋錨固破壞,嚴重時會引起整個框架的倒毀,本文對節點施工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如何保證節點區的施工質量。
【關鍵詞】高層建筑;框架結構;梁柱節點
節點是聯系整個結構體系的樞紐,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現場施工的技術人員,必須從工程和現場實際分析考慮,確保施工方法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有利于保證工程質量并加快工期。下面談談節點施工的一些問題,探討如何保證節點區的施工質量。
一、鋼筋制作方面的問題
節點配筋構造主要包括節點區箍筋的設置及梁筋在節點區的錨固。箍筋對核心區混凝土具有約束作用,對提高節點的抗剪強度起著重要作用箍筋間距越小,對混凝土的約束作用就越大,節點受剪承載力也越高,尤其是地震區,節點區的箍筋必須加密,有些設計人員通常只對柱端、梁端的箍筋加密,而未對節點區作明確的標明。節點區有縱梁、橫梁、柱的縱向鋼筋三向交叉,且鋼筋密集,配置箍筋施工上有一定的難度。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支完梁板的模板后放入梁的鋼筋骨架,再放節點箍筋。由于鋼筋的安裝綁扎難度較大,加上怕麻煩的心理,因此經常出現不放或少放箍筋,或箍筋綁扎不牢等問題,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抗裂性能。因此,節點區的箍筋可以考慮先按設計要求制成鋼筋籠,套入柱的縱向鋼筋,并綁扎或焊接牢固,再放梁的鋼筋,以確保構件的抗裂性能:特別要注意做好對工人的技術質量交底,嚴格按施工要求和規范進行安裝綁扎。
在邊柱節點上,為了保證鋼筋的錨固長度,梁鋼筋須彎折插入節點區域,設計人員往往只較重視其最小錨固長度在圖紙上作出明確的規定,而忽視了最小水平錨固長度及垂直錨固長度。因實際工程中水平錨固常能滿足要求。對邊柱點梁鋼筋錨固段制作時,應考慮同時滿足最小錨固長度、最小水平錨固長度及垂直錨固長度的要求節點區也常出現多根梁交匯,梁鋼筋穿人節點區,出現多層鋼筋疊層,因此,設計人員應該審視節點細部構造的詳圖設計,明確節點處的鋼筋布置,避免留下工程質量隱患。
二、節點箍筋加密的問題
《規范》明確規定:框架節點核心區內箍筋量,不應小于柱端加密區的實際配箍量。這可以提高柱子的承載力,避免主筋受剪切彎曲破壞。可是有些設計、施工人員對加密節點鋼箍的必要性認識不足,設計人員未考慮節點內力分析,甚至忽視了滿足結構承載的要求,節約工程造價。
三、混凝土澆筑的問題
通常在設計中對上、下柱或柱與梁扳的混凝土選擇不同強度等級,然而未對結構的節點區域的混凝土強度作出明確說明。柱的混凝土施工通常在梁底標高以下20mm~30mm處留設施工縫,節點區域與梁板同時施工,而施工人員往往貪圖方便而使用同樣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施工,降低節點的強度,節點受力破壞形態主要為剪切破壞,節點區域的剪力墻混凝土及箍筋共同承擔,因此應該保證節點區域的混凝土具有足夠的強度,按施工規范要求,當梁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時,節點處應按強柱弱梁的原則,節點區域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與柱相同采用強度較高的混凝土,而在梁柱交匯處側面設垂直施工縫是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混凝土澆筑時,應按圖在梁柱接頭周邊用鋼網或小板定位,并先澆筑梁柱接頭的混凝土,隨后澆筑梁板混凝土,這樣既不便于施工,其質量也得不到保證,有些施工人員為了方便而將梁與柱使用強度等級相同的混凝土,這樣既提高了工程造價,又造成浪費。澆筑節點區域混凝土前未及時對施工縫按規范要求進行處理,在澆筑柱的混凝土時由于振搗、石子自重等因素,柱頭施工縫區域一般浮漿較多,表面混凝土層較軟弱,應在安裝接點模板之前及支時清除松動的石子及軟弱的混凝土層。模板安裝完成后,要清理雜物、泥砂、小屑等,防止澆筑混凝土時出現水平裂縫或松散夾層在澆筑混凝土前,還要先澆一層水泥漿,以保證新舊混凝土良好地結合成一體:由于節點受力狀態復雜,且鋼筋密集,在混凝土澆注時下料、振搗均較困難,容易出現蜂窩等情況。降低了混凝土強度,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要嚴格控制骨料的顆粒大小,并選擇合適的坍落度,精心施工以保證工程質量。
四、模板制作安裝方面的問題
在框架結構節點的施工中,由于處在梁、柱、扳的中心或梁、柱鋼筋的交叉點,密度大且受力復雜。因此當與柱相互交匯的橫梁與縱梁設計高度不一致時,就容易出現誤差。在模板制作安裝方面難度較大,對小工的要求一定要非常嚴格,模板的尺寸也一定要非常準確,并認真檢查校對圖紙,模板要釘牢,撐拉受力要均勻,特別是柱頭模板要密實,四周不能出現空洞,發現問題時要及時處理或加固,否則就容易出現漏漿而形成蜂窩麻面,或者造成爆模,既影響混凝土的質量,也影響梁柱的外觀,因此,在施工中要做好對施工人員的技術交底,并精心施工。
五、結語
只要采取的針對性措施到位,對癥下藥,并精心施工,梁柱節點高低強度等級混凝土交界處附近的裂縫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要徹底消除裂縫現象,尚有待不斷提高施工技術和不斷積累施工經驗,采用更為科學的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涂志強.談框架結構梁柱節點設計與施工技術[J].江西建材,2010(03).
[2]楊海生,張巡.框架結構節點施工[J].陜西建筑,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