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剛
【摘要】課間操是學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體現我校美育教育的特色,豐富校園文化內容,2015年校領導提出了藝術進校園,用藝術美化校園活動。通過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推動學校美育工作,弘揚民族文化,營造生動活潑的育人環境,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特質。為此,教育系組織編創了具有民族舞特色的課間操《中國美》(簡稱課間舞)。
【關鍵詞】校園文化;美育教育;民族特色
《中國美》民族舞課間操借助我國五大民族維、蒙、鮮、藏、傣舞蹈動律和基本元素創編完成,動作編排民族特點鮮明,動作線條舒展大氣,易教易學。民族舞課間操針對職中年齡階段學生身體的特點,融入中國民族舞蹈的基本元素,形成了它自身的動作特點和動作規律,學生通過長期的課間舞訓練能使其形體姿態挺拔、端正、健美。
本套民族舞課間操分為藏族魂、鮮族韻、蒙古風、維族情、優雅傣五部分,分別體現了藏族、朝鮮族、蒙古族、維族和傣族這五種少數民族的文化和藝術特色。通過課間操的學習,學生了解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藝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第一節:藏族魂———選用藏族弦子舞進行創編,其風格特點瀟灑活潑,動作舒展,表現了藏族人民載歌載舞歡慶豐收的歡快和喜悅。
第二節:鮮族韻———采用朝鮮族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古格里和安旦動作元素進行編排,其動律柔和而悠長,動中有靜、柔中帶剛,展現形式如輕靈高雅的白鶴般優美。
第三節:蒙古風———依據蒙古族舞蹈節奏明快,莊重大氣,立腰、拔背、挺胸的特點,選用了蒙族舞蹈的基本體態動律和硬腕動作,展現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和奔放。
第四節:維族情———維吾爾族舞蹈動態多樣,造型優美。體態特征強調昂首挺胸而產生的直立感,給人一種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覺。本節選用了維族舞蹈的基本手位和步法來進行編排,表現了其熱情、歡快的獨特風格韻味。
第五節:優雅傣———“三道彎”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動作婀娜多姿,節奏較為平緩。本節主要以傣族常用舞姿和基本動律進行組合編排,充分展示傣族外柔內剛、充滿內在的力量的特點。
本套民族舞課間操伴奏音樂選自玖月奇跡的《中國美》歌曲,旋律優美,節奏歡快而富有動感。曲目風格積極向上,歌詞充分歌頌了我國的大好山河,歌唱了祖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源遠流長。配以少數民族舞蹈基本動律,在動作、音樂中使學生的身心得以鍛煉和熏陶,借助音樂的感染力增強學生的愛國之情。
一、全員推廣學習課間舞
民族舞課間操推廣初期由教育系師生以班級為單位學習,每日上午課間操時間進行練習,師生共舞,寓教于樂。在校部領導和各系部的安排和帶領下,再由教育系優秀學生利用自習課時間走進各系、各班進行民族舞課間操的教授和推廣。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和普及,全校師生掌握了課間操的基本動作要領和每節操中民族舞蹈的風格特點。每日的課間操練習提高了師生的身體素質,增強了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通過學習和練習民族舞課間操,激發了學生學習和了解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懂得了少數民族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二、以賽促進,提高課間舞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在全校普及課間舞的基礎上,教育系組織開展了民族舞課間操比賽,各班學生在精心備賽過程中,對動作和隊形進行高標準的編排和練習。通過比賽,學生們對民族舞課間操的動作規范以及風格特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學生們的自身文化和藝術修養,同時還鍛煉了學生們組織能力,團隊合作的精神,對民族舞課間操的大力宣傳和推廣也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
三、演出宣傳,大力推廣課間舞
在學校組織的“職教宣傳周”“家長開放日”“職教進校園”等大型文藝演出活動中,把民族舞課間操搬到舞臺上,拿到社區去與群眾進行互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表演的機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信心和個人表現意識。通過演出宣傳讓民族舞課間操走到各個校園、各大社區、各位家長以及群眾身邊。讓更多的人了解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成果,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美的魅力,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課間舞的練習中去,體會課間舞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及益處。
四、學以致用,工作崗位顯成效
近幾年來,我校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時常借鑒民族舞課間操的內容。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和活動中經常會用到少數民族方面相關的信息。有大量的畢業生反饋到民族舞課間操就是他們在教學或幼兒園活動中借鑒的一項內容。
五、技能大賽獲殊榮
我校參加河北省中職學校技能大賽多次榮獲團體一等獎。因民族舞課間操內容豐富、動作優美、節奏歡快,更容易吸引評審目光,在比賽的才藝展示環節是參賽選手們首選之一。學生們通過平日民族舞課間操的練習,音樂和舞蹈動律的感染和熏陶,積累了表演經驗,建立了自信心,更敢于表現自己,在比賽中表現突出,多位參賽選手憑借課間舞的才藝展示屢奪桂冠。
六、應用前景
民族舞課間操結合學校特色編創,形成了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帶動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發揮藝術美化校園的功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符合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占春.小學體育理論與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2).
[2]趙小雅.中國民族教育[M].北京:中國教育報刊社,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