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朱文博
【摘要】在“成功的”工業文明達到頂峰時,人們習慣于戰勝自然、超越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設模式,結果造成嚴重的城市病和生態危機。比如在對水循環方面就出現各類故障,當前我國大多數城市內澇或者是水資源短缺問題都是比較嚴峻的,而恰當借助于海綿城市理念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該問題,同時能有效提升城市規劃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鑒于此,本文就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方法展開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海綿城市;城市規劃;規劃方法
一、海綿城市理念
海綿城市是在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將城市的“灰色基礎設備”與“綠色基礎設備”相結合,使城市在面臨干旱災害以及洪澇災害的時候能夠具有像海綿一樣的能力,在保證城市安全的基礎上,能夠將雨水進行足量的儲存、凈化和使用,改善城市內部水資源的使用情況和城市水環境的變化。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大大改善了傳統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弊端,構建了多元化、多目標的管理思想體系,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
二、海綿城市理念的作用
海綿理念的作用在城市規劃中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可以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做到規范化建設、符合制度要求,加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重視對水資源、生態資源、綠地資源的保護,一定程度上復原初始生態體系的活力,削減其遭受破壞的幾率;二是城市的水生態環境在海綿理念的影響下得到了恢復,在城市規劃的持續推進中,積極采用先進的水處理技術,或生化技術,及時而有效地改善城市發展中實際存在的水生態情況,加快城市水生態的恢復速率;三是必須在對城市進行規劃時重視規劃水處理設施,除此外,抬升地下管道的水運載能力,以便臨暴雨災害的時候,減少地面水流量等等,繼而對城市即將出現的洪水內澇做好提前預警;四是在進行城市開發時貫徹海綿理念,減削對生態環境的消極影響,與此同時緩解城市規劃建設中出現的侵占生態用地的現象,擴大城市綠化面積,有效控制雨水的水流流量,最大程度上擴張城市規劃中的保護生態用地面積,盡力緩解開發規劃過程中對于城市生態環境造成的惡性影響。
三、海綿城市建設的不足
(一)專項規劃與用地規劃不一致
整個城市的規劃建設中,會根據城市的基本情況,進行專項規劃等工作,待所有規劃完成后,把各部分整合,放到一個大框架內,但后期整體分析時,發現專項規劃與用地規劃的方案不一致,信息不對稱。從理論的角度分析,這兩項工作需同時進行,但筆者等工作人員進行規劃時,會按照原有的思路先完成同地規劃,隨后完成專項規劃,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兩個規劃的管理脫節,方案和信息不一致。
(二)豎向規劃不足
我國對城市規劃設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并形成一個系統,但系統中對豎向規劃的要求較少,導致公司或城市管理人員進行這項工作時,忽略了這一內容,導致規劃不足。豎向規劃是道路交通、排水等,綜合這些信息完成規劃,而規劃后的作用是,提高了自然環境的利用率,進行環境的改造,而這也會控制坡度的大小。另需明確的是,城市豎向規劃的效果,與城市是否有良好的排澇效果直接相關,對此,其需在完成豎向規劃前,充分分析城市的地貌,根據城市排水量的多少,構建雨水和排水系統,完善各項設施的建設,確保豎向規劃符合城市建設提出的要求。
四、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
(一)海綿城市理念與總體規劃
城市總體規劃(含分區規劃)應結合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開展低影響開發的海綿城市相關專題研究,可在綠地率和水域面積率等相關指標基礎上,增加徑流量控制率等指標,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其要點具體如下:(1)劃定城市藍線,保護水生態敏感區;(2)系統構建生態綠地,劃定城市綠線;(3)劃定排水分區,合理控制地表徑流;(4)合理確定城市規模,集約開發利用土地;(5)明確低影響開發策略和重點建設區域。
(二)保護并修護天然的“海綿體系”
天然的海綿體系對城市規劃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應當要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做好保護工作和修護工作,如:對城市周邊的森林、草地、湖泊等生態資源進行保護和修護,為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打下良好基礎。在實際情況中,為了保護和修復天然海綿體系,城市規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根據城市的發展,規定出“限建區”以及“禁建區”,并通過法律手段強制性劃分,讓城市中及其周邊的天然海綿體系得以保存,保持其良好的“調洪”能力,有效實施其“海綿吞吐”的特質,為城市的洪澇災害做出一定貢獻。(2)展開良好的修復工作,通過生態砌岸、植物培養等方式來修復自然生態系統,讓城市內部及周邊的自然海綿體系得以保存,改善城市的水環境。(3)建設生態走廊,通過建設海綿城市的生態走廊來加強生態環境板塊之間的聯系,形成系統整體性的自然生態海綿體系,同時也能夠方便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三)城市道路規劃
在城市規劃之中充分地運用海綿城市理論,要確保交通路面暢通以及維持道路基本需求的層面之上,來針對道路兩邊與周邊綠化空間進行下凹式的綠地建設工作,再充分地運用LID樹池與透水路面等等開發措施,在道路功能之上不僅僅可以降低雨水徑流量,還可以有效地改善路面徑流水質,從根本之上來進一步提升城市水環境和質量。第一,要充分的運用道路景觀的綠化帶,在道路之中逐步地將下凹的綠地系統監理起來,其主要作用表現在推動道路雨水地表徑流錄入綠化帶之中,并逐步地達到綠地系統針對雨水存儲、入滲與凈化的目的,對于其中一些不符合標準的雨水要及時予以排放。透水路面的運用可以進一步強化雨水入滲的作用,在道路污染嚴重以及負載量過大的情況之下,可以運用透水路面。
(四)人工改造
運用人工改造的方式來構建生態海綿體,該方式是其中最為常用的方式。在進行人工綠地建設的過程之中,可以進一步強化城市應對能力。及時地改善先前較為傳統的綠地形勢,可以在不會加大造價成本的基礎之上,來加大雨水的利用率。還可以改造城市水系,這樣一來,就可以很好地將目前自然水體自身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建設園林綠地同樣也可以利用改造來達到,運用園林之中綠地景觀收集雨水,這樣一來,對于后期雨水收集和利用十分有意義。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海綿城市是一個全新的發展理念,其對于城市發展及科學規劃具有重要意義,但海綿城市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尚處于初級研究階段,對此,我們應當加強對海綿城市理念的研究,并積極地將此理念應用于城市規劃當中,以不斷提升城市規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通過實現海綿城市規劃,對水資源進行科學循環利用,不僅能夠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還能夠促進城市的持續發展,從而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馬艷.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規劃方法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33):11.
[2]植鑫.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方法初探[J].建設科技,2017(22):41~42.
[3]曾昭君,葉強,李明怡.海綿城市理念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內容的關鍵點[J].中國給水排水,2017,33(22):7~12.
[4]吳勝舉.“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設計中的應用[J].四川建材,2017,43(11):210,212.
[5]彭巖.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的應用與建議[J].中國高新區,2017(21):182.